《望庐山瀑布》说课稿二年级组华永婕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生、挂、疑三
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文白对读,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谈话设置了小游戏“看图猜诗”,通过我们所熟悉的诗句来勾起学生学诗的兴趣,同时也把我“画意—诗情”的教学思路渗透其中。再请学生欣赏庐山风景,一组组庐山风光图片,迷人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立刻营造出了一个无比和谐的氛围。而这一组图片由庐山风光到香炉峰景色,最后定格到瀑布。整体领略庐山风情后,把孩子们的视线定焦在庐山瀑布上。这一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庐山之间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好了铺垫。二、揭题师生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通过“
读了诗题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写的是哪里的瀑布?这是谁写的?”这三个提问来理解诗题,并简介李白,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为后面对李白诗作特点作铺垫。再说诗题,说“望”的意思,再请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三、初读导入,,把古诗读正确.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初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1)读准字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试读节奏:学生会读了诗句并读正确了,这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因此,第二步读,就要指导孩子们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本教学环节通过画停顿记号范读、指名读、比赛读、小组评议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以及正确朗诵诗歌的技巧。四、图文对照,理解诗意为了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枯燥乏味的串讲模式,我别出心裁地出示与《望庐山瀑布》诗句相关的图片来请学生识图,并结合学生读诗后所得与图片进行一一对应,在这一环节学生就能准确找到诗中描写的景物,对本诗有大致的了解。在学生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时,我巧用图片(将瀑布图左旋后横放在课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瀑布,以方便学生思考“挂”“川”。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时,我依然以同为基础,通过观看,看图说话,看图说诗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李白诗的特点,其中“三千尺”的夸张,“疑是银河”的想象,这是李白狂放诗情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回忆此前学习过的李白诗作,找出类似写法的诗句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对李白的诗就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也就不只是局限于学了这首诗而已。五、想象画面,读出韵味这一教学环节,以“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这一问题统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张扬个性,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为什么喜欢”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既是将文字还原为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更进一步通过想象画面来体验诗句的意境美。由此,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把诗的意境读出来。这一遍朗读,才能读出诗之韵味。六、熟读成诵,总结学法。背诵全诗,是本课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经过初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等多个环节,一遍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读之后,大部分同学应该已能背诵。这时,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本诗的方法,授之以渔,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说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就诗的内容而定,分为看(写出相关景物)想(银河、落九天)、感受(诗人情感)三部分。板书简明扼要,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