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杜牧
阿房宫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未完成,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烧毁阿房宫。据《史记》记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气势雄浑的阿房宫阿房宫殿堂,东西宽500步(秦制6尺为一步),南北长50丈,殿内可以容纳1万人。殿前立5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铜人,各重24万斤。宫殿均以磁石为门,有怀刃隐甲的人入宫,即被吸住。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其阁道又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房宫的大门,又造复道,从阿房宫通到渭水北岸,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极紫宫后十七星横越云汉,达于宫室(二十八宿之一)的天庭。
阿房宫关于为何要建造阿房宫,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bǎn)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12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咸阳,昔日咸阳宫殿林立,人口急增。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统一中原后的第九年,他征发70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
阿房宫有人依据唐代颜师古的说法认为,此宫距离咸阳较近,故被称为“阿房宫”。张守节《史记正义》所引颜师古之语称:“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近年更有人认为,“阿”是发语词,并不表示什么实在意义。然而较多的人认为,阿房宫得名于它的规模和形制。司马贞《史记索隐》即称:“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它四阿旁广也,故云下可建五大之旗也。阿房,后为宫名。”近年也有人依据《说文解宇》,从“阿”、“房”的本义加以解释。“阿”的本义为高大的上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则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从历代义献中有关阿房宫的描写,以及现存的遗址来看,阿房宫确实具有规模宏伟高人的特点,于是便因此而得名了。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阿房宫的含义就是宏伟的大宫殿。
城门
宫舞
水榭楼台
阿房宫前殿
仿秦宫殿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无言的结局秦始皇开始修建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无言的结局
(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的西南。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起源,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为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约小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二)作者简介: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诗歌欣赏: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右为阿房宫图本《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作此“赋”时年仅23岁。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唐敬宗(李湛)敬宗,名李湛(公元810-827年),唐穆宗长子,为宦官谋杀,始封鄂王,徙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年)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穆宗死,继皇帝位,时年16岁,在位3年(公元825-827年)。为宦官谋杀,葬庄陵,年号宝历。唐敬宗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250米,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唐敬宗李湛,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穆宗在位时,于公元723年被立为太子。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
敬宗继位时,年仅16岁,内有王守澄、梁守廉等宦官揽权,外有李逢吉、牛僧孺专政,他只是宦官和朝臣的一个驯服工具。他满足于奢侈放纵的享乐,根本不关心朝政,连每天形式上的上朝也不顾,常常迟上朝几个时辰,害得大臣们三天两头在朝堂久等。有一天,一个臣子劝谏他要勤于政事,别让宦官掌大权,这臣子才说了几句话,敬宗就双手乱挥,不地吆喝那臣子快滚出去。朝政昏暗,河北(今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大部、河南省、山东省古黄河以北地区)的成德,幽州,魏博等三个藩镇相继背叛,脱离朝廷,割据一方,人民反抗也时有发生。长安城内的染坊工张韶和另一个名叫苏玄明的人,曾秘密团结了一百多个染工发动起义,这一天,张韶和苏玄明扮作送柴草进宫的送车人,一百多人藏在许多辆柴车中。混进银台门。守门的卫兵风柴草异常沉重,顿生疑心,便走近上前去检查,张韶就拔刀将他们杀死。众人跳下柴车,拔出兵器,呐喊着杀了朝堂。
敬宗平时最爱玩球和徒手格斗,左右小太监因体力不支,往往被摔得头破臂断,但敬宗不满意,还出高价招入力士。他喜欢在深更半夜亲自去捕捉狐狸。这叫作夜打猎。力士有不卖力的,就被发配边远地区,家属连坐,小太监稍有过失,敬宗也要动手马他们打得出血才罢休,左右宦官和力士无不怨恨万分。公元827年12月,敬宗“夜打猎”回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和击球将军苏佐明,王喜宪,石从宽,王惟直等28人饮酒,饮至一半,敬宗入内室更衣,刘克明等便把灯烛吹息,苏佐明在黑暗中闯入内室将敬宗杀死,对外则谎称敬宗是暴病而亡。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mànjìpínyìngqiángjiāolùyǎoyánpiāochēngyǐlǐzīzhūchuányǔsùjiànǒuyǎcēncī朗读
2、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3、从总体上把握全文(1)阿房宫的来历(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4)宫人的生活情境(5)秦爱纷奢的描写(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六王毕……阿房出”“覆压……流入宫墙”“五步一楼……知西东”“明星……所知也”“使负栋……市人之言”“灭六国……复哀后人也”
(四)学习第一段:明确掌握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六王毕,四海一毕:完了,结束。一:统一,数词活用作动词。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不霁何虹霁: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2)古今异义:直走咸阳走:趋向。今多指行走。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3)词类活用:几千万落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用作状语,从骊山。“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廊腰缦回“腰”“缦”名词用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一样。蜂房水窝蜂:名词活用作状语,像蜂房、像水窝。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三字,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词活用作名词,歌声。
(4)段意理解: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从占地广、建筑物之高、建筑群布局,从楼阁之多,设计工致、变化统一的布局,从长桥、复道建造的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写阿房宫的。
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在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或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
第一段译文: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砍光了,阿房宫出现了。(它)覆盖绵延三百多里地,(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一直到达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缓缓流动,进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走廊萦回曲折似人腰,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各依地势,攒聚对峙。盘旋着,曲折着,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道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通道跨跃天空,没雨过初晴,哪里来的虹?高高低低令人迷蒙,分不清是西还是东。台上传来温柔的歌声,像春光一样暖融融;殿里舞袖拂动,(有如)风雨降临般的冷飕飕。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却)不同。
(一)分析第二段:绿云扰扰: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格----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词,因对偶、押韵或字数的限制,临时拆开来使用,但理解时又应合在一块儿。这句话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银珠宝。”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用辇车。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是名词用着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
段意理解: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这一段作者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人的生活情境,既表现了宫女们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后一层转而写物,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文中运用了六组排比句式,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第二段译文:六国君王的妻妾嫔妃,公主皇孙女,离开(自己的)楼阁宫殿,乘辇来到强秦。她们早晚唱歌弹琴,做了秦国的宫人。像明星闪烁,那是打开的梳妆镜;像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她们早晨起来梳理鬟鬓;渭水泛起了一层油腻,那是她们倒掉的含有胭脂的洗脸水;烟雾升腾,那是在烧椒兰熏香;像雷霆忽然震响,那是宫车驶过;辘辘车声越来越远,不知它驶向何方。每个宫女的肌肤,每种姿容,都极尽娇美;她们久立远看,盼望得宠;有的三十六年没有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无数的珍宝,(是)多少代多少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堆积如山;一旦不能保有,只好运到这里。秦皇却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满地,秦人看到这些(东西),也不很爱惜。
宫人冢杜牧尽是离宫院中衣,苑墙城外冢累累。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死时。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上阳人白居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空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雀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二)分析第三段:1、重点词语:纷奢:繁华奢侈。直栏横槛:槛,读jiàn,栏杆。函谷举:举,被攻占。可怜:可惜。2、段意理解:这一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这篇赋文的本意。本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灭秦。“叫、举、炬”三个动词,紧密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
本段语言同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以“嗟乎”开头,转入议论。先说人心相同,应该互相体谅。一句设问是对秦始皇穷奢极欲、强取豪夺的有力谴责。接着,摆出秦始皇的罪证,以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紧紧扣住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了一幅幅秦始皇“劳民伤财”的触目惊心的图画。最后三句将独夫的骄固与人民之怒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秦灭亡的到来的必然性--“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些短句相连,短促有力,生动的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速,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可怜焦土”又与上文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照,再一次为下文的议论造势。
第三段译文: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为什么搜刮别人到了一丝一毫,(而)挥霍起来却当做泥土沙石?(阿房宫中)那撑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民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闪闪发光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参差交错的瓦缝,比全身衣服上的丝缕还多;纵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嘈杂的乐曲声,比闹市里人们的话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不敢讲话,只敢(在心里)愤怒。秦始皇的狠毒心肠,更加顽固。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三)研读第四段:重点词语:族:名词做动词用,灭族。哀:自哀,哀叹,意动词。鉴:意动词。段意理解: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了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而非六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存亡。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
第四段译文: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天下(其他)的人民。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老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四)讨论: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相似点: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说明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全文层次关系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勿蹈覆辙。叙议谏
阿房宫建筑的历史条件阿房宫全景细写内部先写楼阁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第一段建筑人物宏伟壮丽
第二—三段宫女珍宝来历众多哀怨来源数量处置六国(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穷奢极欲妃嫔媵嫱明星…所之也承上段歌舞之盛比喻排比夸张缦立、望幸、不见
第三段贪欲挥霍灭亡一人之心秦爱纷奢千万人之心人亦念其家使……多于……(六个排比)日益骄固一片焦土叫、举、一炬常情积怨爆发自取灭亡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卒章显志不爱民哀之,鉴之
立论不同: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2、《过秦论》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3、《过秦论》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五、练习一、填空。“赋”是介于和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和声调。本文的的作者_________是代期杰出诗人,字,他著有二十卷,他与同期另一位诗人齐名,人称为“小李杜”。
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l)毕六王毕,四海一吾与汝毕力平险毕礼而归之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2)幸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今事有急,故幸未告良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3)族族秦者秦也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即有丁男繁衍之族(4)举戍卒叫,函谷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
三、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1.楚人一炬2.戍卒叫3.秦爱纷奢4.族秦者秦也5.四海一6.蜀山兀7.六王毕8.不知东西9.多于九土之城郭10.管弦呕哑11.使六国各爱其人12.独夫之心
四、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组()A.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助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到洞里)B.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名词,民众)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名词,别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名词,人们)C.尽态极妍,缦立远视(久)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无花纹的帛)D.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走动)窃计欲亡赵走燕(逃跑)
答案:一、--诗歌、散文、整齐、和谐、唐、晚、杜牧、牧之《樊川文集》、李商隐二、--(1)完了尽使……完毕完毕(2)得到宠幸幸运幸亏希望(3)族灭普通的筋骨交集处家族(4)被攻占尽举起成功三、1.项羽2.陈涉、吴广3.秦始皇4.秦朝5.天下6.蜀地的山7.六国8.方向9.全中国10.乐器11.六国统治者12.秦始皇四、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