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说课稿一、说教材《六国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赏析示例篇目。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即古代散文结构虽散,但是内在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是前后贯通的。在鉴赏古代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脉络。《六国论》是宋代散文,结构严谨,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借古讽今,是议论文的好范例。二、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3、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苏洵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劝谏北宋统治者的用意。通过诵读探究课文中富含情感的
语句,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气脉中贯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朗读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探究和文章的现实意义。:三、说教法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出示六国、北宋地图,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了解时代背景。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互相质疑.析疑,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讲析法和点拨法。由于课堂时间及学生的精力有限,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字、词、句式,学生很难准确地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点拨或者扼要得讲析也是很必要的。四、说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虽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作者有所了解,但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到了苏洵的大器晚成,也让学生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检测复习,通过对文中重要词语、活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检测,落实文言基础,把握课文大意。
(三)理清思路,通过小组学习和归纳,让学生概括文章各段大意,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四)分析论证手法,着重突破课文中的对比论证,找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内容虽然看似散乱,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恰好符合本单元的赏析要点散而不乱。(五)分析文中情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找出富含情感的语句,体会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感情,并探究情感产生来源。(六)结合时代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探寻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