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点集中,开门见山,学习时要好好把握。 2.本文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学习领会其语言特点。 3.理解把握分论点的设证方法。 4.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指点迷津】 重点: 1.了解掌握作家及作品。 2.了解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3.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4.本文的论证方面的特色。 本文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提出论点的方法是先从反面否定( “非兵不利,战不善”),再从正面肯定(“弊在赂秦”),一反一正。使论点显得紧实有力,绝对可信。接着,作者又以反问的形式,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即“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之样,中心论点既显得完整而严密,又与历史实际相吻合。 5.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等论证方法。 6.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在语言上颇具特色,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有对偶句,有排比句,有引用句,有比喻句,有疑问句,有设问句,丰富多彩,交相辉映;论证语言有正面说,有反面说,有直接说,有隐含说,相映成趣。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 1.词义、组织结构辨识。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动补结构式。处在被秦国征伐灭亡的时候。 揭示:革gé,多义词,(1)名词,皮革,以及皮革做的。如“制革”,“西装革履”。(2)动词,改变。如“变革”,“革新”。⑶开除,撤除。如“革职”“革除”,“革故鼎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设关系的一个分句。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分别珍惜自己的国土。 向:xiàng多义词(1)名词:方向。(2)动词①对看,面对。如“向阳”“相向而行”。②将近,接近。如“秋天漠漠向昏黑”。③编袒。如“偏向”。(3)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向前看”。(4)副词,向来,昔时,过去。如“向无此例”。 思厥先祖父:动宾结构式。想想他(他们)的先人、祖辈、父辈。 提示:厥jué棗多义词 (1)代词,其,他的。如“厥父”,“思厥先祖父”。又:这样、那样的。如“大放厥词”。 (2)副词,乃,才。如“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3)动词,晕倒,失去知觉,不省人事。如“昏厥”。 (4)突厥:古代少数民族,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 暴霜露:动补结构式。暴露在霜露之中。 提示:暴pù暴bào曝pù
释义与例举暴pù暴bào曝pù与bào动词(1)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隳使之然也。(2)暴露。如:暴霜露,斩荆棘。(1)名词,姓Bào,残暴的人。如:暴徒,除暴安良。(2)动词①显现,露出来。如:暴露。②突出,鼓出来。如:急得青筋直暴。③糟蹋。如:自暴自弃。(3)形容词①急躁。如:暴躁。②凶狠,列酷。如:暴行、施暴。③突然而猛烈。动词(1)bù,晒如:一曝十寒,烈日曝晒。(2)bào,曝光。①指感光纸感光。②隐秘的事显露出来。 犹抱薪救火:动宾结构式。好像抱着柴薪去救火。 提示:犹yóu棗多义词 (1)动词,好像,如同,起比喻作用。如“犹抱薪救火”,“过犹不及”,“虽死犹生”。 (2)副词,尚且,学。如“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记忆犹新”,“困兽犹斗”。 五国迁灭:主谓结构式。五国相继灭亡。 提示:迁qiān棗多义动词 (1)改变,转变。如“变迁”,“时过境迁”。引申成灭亡。如“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2)迁移。如“迁居”,“拆迁”,“岁月迁流”。 (3)调动官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指出下列词灵活用现象 (1)形容词用如名词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义为“范围小的”、“范围大的”)。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大”,义为“大地方”)。 (2)动词活用于名词 ①秦以攻取之利(“攻”,义为“攻战方法”)。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颠覆”,义为“灭亡”)。 (3)名词作状语 ①义不赂秦(“义”译为“在道义上”。) ②日削月割(“日”“月”为“每天”“每月)。 (4)名词用如动词 ①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译为“坚持到最后”)。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译为“礼遇”)。 (5)数词用如动词 后秦击赵者再(“再”义“有两次”)。 (6)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却”为“使之却”)。 (7)几个虚词的不同意义与用法 ① 以: A.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介词)。 B.秦以攻以之外(“用”,介词)。 C.举以予人(“来”,连词)。 D.洎牧以谗诛(“因”,介词)。 ②为:
A.邯郸为郡(“成为”,动词)。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介词)。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一个“为”动词,译为“治理国家”;第二个“ 为”介词,译为“被”)。 ③之: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代词“秦”)。 B.秦以攻取之外(助词)。 C.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代词,代“秦”;后一个“之”,代词, 代“赂秦各国”)。 3.多音、多义、形近词辩析 第一组非兵不利:不是由于武器不粮良兵棗兵器 收天下之兵:收缴天下的兵器兵棗武器 勒兵:检阅军队兵棗军队史公治兵:史可法带兵期间兵棗军队 第二组率赂秦耶:全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率——shuài,副词,一概,全都 大——用根者:大致来说,用根的草药 率——shuài,副词,大概,大致 率疲弊之卒:率领着疲惫不堪的士卒 率——shuài,动词,率领 出勤率:人们按规定到工作场所上班与未上班的比值。率棗lü,名词 第三组弊在赂秦:弊害在于贿赂秦国 弊——bì,弊端,弊病 率疲弊之卒: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 弊——bì,“敝”的通假字,困顿、疲惫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秦国有了充足的力量 (乘九国)困敝而制服他们。 弊——bì,“敝”的通假字,困顿,失败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 敝——bì,破旧 第四组举以予人:拿(它)来送给别人。举——动词,拿出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我绝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举一动词,拿 西举巴蜀:向西攻取了巴蜀。举棗动词,攻取 举国上下:全国上下。举棗副词,全 第五组后秦击赵者再: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再棗两次 日再食:每天吃两顿饭。再棗两顿。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再振作不起来。再棗第二次 再接再历: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再棗一次又一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提示:如果以偌大的国家,而重演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提示: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相比较,它的实际数量有一百倍。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用割,以趋于亡。 提示:有如此强大的国势,却被秦国的淫威所挟制,一天天地割让土地,而趋于灭亡。 5.对“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提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最根本的则是当权者因循守旧,不思改革,且政治腐败。以地赂 秦,只不过是腐败无能的一种表现,一种结果而已。作者不抓“干”而论“枝”,不从“因”入手而由果着眼论证,用心在于针砭现实,讽刺北宋王朝勿为辽和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作者从他那个角度,阐述了“弊在赂秦”的道理,十分令人信服,但我们对于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也应了然于胸。 6.重点理解的几个问题。 (1)省略句。文中省略句较多,有的已经在注释中补上,如“至丹以荆卿为计”;有的未加注释,我 们在理解句意是要多加思考,如“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一句中,就有三处省略,只有全都准确补齐,此句的翻译才能迎刃而解。如补之,即为“秦以议取(土地)之外,(受赂亦屡得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受赂)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翻译,就容易了。 (2)严密的思路。文章开篇就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但齐、赵、弱未尝赂秦。怎样自圆其说呢?作者巧妙地将中心论点分解成“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两个分论点,再以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手段作雄辩的论证,令人信服。 行文上,第二段紧承第一个分论点,第三段遥接第二个分论点,进行充分论证。第三段还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和“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的话来呼应前文。四、五两段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讽喻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赂秦而亡的覆辙。 (3)对比论证。如第二段就用秦国因受赂所得土地与战胜所得土地数量上的对比,先祖得土地之难难与子孙送土地之轻易的对比,“诸侯之土地有限”的事实与“暴秦之欲无厌”的贪心的对比,阐明“弊在赂秦”的道理。第四段对特别以不赂而战的假想与为人积威所劫,日削月割的史实对比,意在进一步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本段则将秦国与六国、北宋王朝与辽及西夏的情况作对比,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外侮。 对比论证的运用,大大强化了说理效果。 7.文学常识知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这首诗中说的是哪几位文学家? 提示:宋代苏询、苏轼、苏辙。 【妙文赏析】梦读《窦娥冤》 这个昏暗的午后,百无聊赖。书堆中露出一本《宋元戏曲考》。始翻几页,不知不觉走进一间书房。一位老先生时而豪吟、时而疾书,“这不是王国维先生吗?”一空倚傍,自铸
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请问这说的是哪部作品?”我不禁询问。先生诧异地望了望我,我也低头看自己什么地方不对头棗天哪!我一身民国侍女打扮,而且不由自主地研起飘香的翰墨。 “你刚才问我在评价什么,是吗?”先生和蔼地望着我。我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你向来喜爱读书,怎会没读过……?且将这些文稿整理,有贵客来时告诉我。”先生言罢,开始了他亘古不变的午睡。什么贵客也休想打扰棗这是我素往的经验。 然而那极高极美的评价萦绕难散:仿佛就是近日读过的某部作品,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奇异的声音响起:“可是王国维先生府上?学生关汉卿敬拜。”天哪!我手中的文稿几乎坠地:元代的那位“梨园领袖”、“编修师首”关汉卿几经辗转来到民国!而王先生刚刚评价的不正是……未待我回神禀告,王先生早已大步跨来,紧握住关先生的手:“晚辈静安侯您多时了。”我转身准备茶点,难以置信的一切及那本书棗什么名字?始终浮现不绝。他们两个不住地互诉敬意之情时我端上茶点,被王先生叫住。他对关先生说:“汉卿兄,这是我的侍女棗素爱读书,可否指教?”关先生捋着胡须说道:“我正准备请静安兄带我遍观当今风俗,留你一本书关请多提意见,如何?”我忙不迭地道谢,送他们出门后欣喜若狂奔向茶几:哪里有什么书?分明是面镜子嘛! 我满怀惊异向镜中一望,顷刻间我登上云端,脚下正是元代的楚州,街上车水马龙的繁华难掩百姓凄苦的面庞,官吏与无赖四处肆虐横行,卖儿鬲女的哭泣处处可闻。刹那间,当年啼哭着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少女;正帮婆婆忙里忙外的少妇忽而成为无依无靠的寡妇;由于无赖张驴儿子的毒计未遂,她成为杀人凶手:“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吧!”刑场上她指控天地错勘愚贤,三桩誓愿一一应验,洁白的雪花掩盖了她的尸体……终于她化作鬼魂,请求做了高官的父亲替自己昭雪。我双目模糊…… 我跌下云端!醒来时,王先生神情严肃地递来手帕。我拭干泪水,问起关先生。“他,回去了,回到那个不许善良和美好存活的年代!从宋到元,文人学士从社会上层跌入谷底。科举制度被废除长达七十年,关汉卿同所有文人一样长期与百姓同苦同悲、同喜同乐,出入于勾栏瓦舍,亲自登台。怎奈属于“南人”之列,他胸怀鸿鹄之志亦无从展翅,只得以笔流泻血泪……这窦娥的唱词是元杂剧中最有悲剧性质者,文辞优美是表象,其实质是这面明镜啊……”我正要劝慰先生,心头悲戚与同情间顷刻决堤,一阵晕眩…… 等到再抬起头,我还是一身牛仔装,端坐写字台前。将那堆漫画和言情小说推翻在地后,我在书柜最底层打到了蒙着灰尘的《窦娥冤》。它有如凝泪含冤沉甸甸地,纵我手臂疼痛难耐,无论如何也拿不起来它…… 赏析: 本文是学完《窦娥冤》后的一篇练笔。作者以瑰奇的想象,梦幻的笔触,倾写自己对王国维棗元杂剧研究者,关汉卿棗元杂剧名家《窦娥冤》棗元杂剧名著的独物解读。难能可贵的是,一位现代女孩努力使自己走进“民国初年”,同作古的学者“交流”,又在与其交流中巧遇元杂剧高手关流卿与王国维的“交流”。这岂不是梦中之梦,镜里之镜?可见作者造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功夫确有过人之处。 本文启示广大同龄人,写作无模式,也有常规:最可贵的就是以作者的独特感悟去创造。 【思维体操】 美国芝加哥有家银行,这家银行有个小伙计,这天晚上,小伙计奉命送一笔钱到一家商店去。行至一条偏僻的小巷时,突然从黑暗处闪出一个强盗,这强盗握着手枪,将他拦住,要他交出身上所有的钱。 小伙计战战兢兢地哀求道:“好汉饶命,我情愿把这些钱全部给你,不过为了让我回去向老板有个交代,还请你帮我个忙棗请您在我的帽子上、提包上、鞋了上、大衣上、手套上……多打几个枪眼,只要能证实我遭到过抢劫就可以了。不然,老板不会相信我约U”
这强盗遵照他的要求,对着提包、鞋子、大衣……乒乒乒连开六枪。然后喝令小伙计把钱交出来。 你能猜出之后发生了什么了吗? 提示:这时,小伙计昂着头,毫不在乎地说:“对不起,既然你枪膛里六发子弹已经打完,我劝你还是乖乖地跟我去自首吧!”说罢,押着强盗,寻找警察去了。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 读苏辙《六国论》(节选),回答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尝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发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成,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1.解释词语 山西冲咎蔽 2.这里“山东之诸侯”是指什么? 3.本文着重从哪一个字的角度立论的,写出这个字来。 提示:1.山区:山以西;冲:要冲,军事要害;咎:怪罪蔽:遮挡,隐蔽;2.齐楚燕赵四个诸侯 国;3.势。 【动脑动手】 阅读文段,回答1——4题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以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并(并且)力西向 C.苟(如果)以天下之大D.是(这)又在六国下矣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的“月”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日削月割 A.族庖月更刀B.皆不可限以时月 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下列句子,“以”的用法与例句的“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B.樊哙侧其盾以撞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D.将挟兵力以行大事4.说说引文中的第二段文字是怎样进行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1.B2.B3.C 4.这段文字用对比论证法进行论证: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宋王朝与契丹、西夏的关系作对比,从爵位 的高下,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几个方面作对比,说明宋王朝如同六国一样被吞灭,其治国 的胆量及方略就远在六国之下了。 【创新园地】
明朝年间,粤州城西街口有家夫妻小酒店,虽然陈缸佳酿,酒味醇厚,无奈店面不惹眼,加之两口子不擅长以花言巧语招徕顾客,因此,生意一直十分清淡。 这年,有位叫伦文叙的才子,乘船来粤州府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夫妻店小歇。他为了解乏,要了二两酒,喝后连声夸赞道:“入口醇正甘冽,下肚绵柔回甜,余香悠悠,果真好酒!”伦才子赞罢,见店老板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大惑不解,于是问了原委。伦文叙听罢笑曰:“老板无须犯愁,我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兴隆起来!”说罢,要酒店老板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贴于店家门口,诗曰: 一轮明月挂天边,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嗜酒者以文人墨客居多,路过一看,便纷纷进店喝酒,从此这家夫妻店生意兴隆了起来。 原来,这首诗每句为一字谜,合起来是句广告词,你能猜出来吗? 答案提示:谜底是“有好酒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