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一、课标导读1、诵读散文,了解作者和背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等文中文言知识点。3、学习本文议论文的结构及对比论证,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二、问题导思1.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2.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3.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4.第四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第五段是否多余?三、例题导练1.解释加点的字(1)李牧连却之()(2)以弱天下之民()(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刺客不行()2.翻译(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译文:(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文:
《六国论》导学案答案 1.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明确:“弊在贿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贿”字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2.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一是从贿秦的国家说--------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贿秦的国家说--------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这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明确:作者紧承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去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分三层意思,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得”与“亡”的对比“难”与“易”的对比“有限”与“无限”的对比引古人名言印证。4.第四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第五段是否多余?明确:第四段的中心是论史评古。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设想抒发感慨,如六国不贿秦而抗秦,必将大有作为,行文摇曳多姿,兴味无穷;然后承上启下,又回到史实,揭开病根,重申赂秦之弊,最后借题发挥,大声疾呼,告戒为国者,对敌要以此为训,敢于斗争。第五段并非多余,是对现实抒发感慨,指出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复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的本意所在——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