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学习单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苏洵其人其作。2、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3、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诵读能力。学习导航1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苏洵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解题: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2、自学课文,正音识字赂()秦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小则获邑()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无厌()草芥()下咽()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洎()牧以谗诛革灭殆()尽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悲夫()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苟()以天下之大
2、再读课文,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我的困惑和收获课堂检测:《步步高》练习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2、学习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二、学习导航
1、从议论文的结构方面,你觉得此文哪些地方值得借鉴?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你觉得此文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我的困惑和收获课堂检测:《步步高》练习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强大感染力。2、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二、学习导航1、阅读课文,我们会感受到文章的强大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除了来源于论证的周密、说理的清晰之外,还有一种感情气势,那么这种感情气势从何而来的呢?
1、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何在?我的困惑和收获课堂检测:《步步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