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师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偃师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教案

ID:826229

大小:86.3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历史的回声课题:六国论集备时间:2015-11-29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一()班主备人:杨国红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能尝试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作,能口述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能说出: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能归纳出: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3、能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语言,掌握文言知识。难点:理解文章论证过程及方法,背诵全文。【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苏洵(1000-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粗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曾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S【课前自主预习】 理清文意,明确文章的结构总体把握课文,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文章结构层次。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阐明中心论点,又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文章二、三段分别I韦I绕两个分论点展开,从而证明屮心论点。第四、五段是"结论〃,由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积累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理解典型的文言句式。1、实词,女口:弊(名)赂(动)亏(动)与(动)判(形)数(名)事(动)道(名)厥(代)速(动)等。2、虚词,如:率盖始然则向使至于等。3、古今义容易弄混的词,如:其实祖父故事至于等4、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等。如:(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3)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介宾结构后置。(4)省略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应为“举之以之了人。”(5)判断句“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两个名词短语表判断。字词翻译检测见金太阳导学案P99-100第一课时_.教学果文第_二段:1、重点词语解释非兵不利武器弊得赂秦:弊端盖失强援因为•••赂秦而力亏减弱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2、古今异义非兵不利古:不锋利今:有害;没有好处。•• 3、词类活用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4、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 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贿赂秦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译: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5内容分析:1)木段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2)这个论点指出了什么?[六国之的原因。]3)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乂是从哪两方面?[反面和正面。反面一一非兵不利,战不善;正面一一弊在赂秦。]教师讲评:这句话排除“兵”和“战”的因素,强调“赂”是真正原因。全句的重心在于正而肯定弊在赂秦。4)接下来引岀两个分论点。哪两个?请用原文回答。六国破灭J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ILJ故F1在赂秦也。弊在赂秦B、不赂者以赂者丧。5)请总结段意:[提出屮心论点与分论点。]二、教学课文第三段:1、重点词语解释思厥先祖父她的■止匕言得之适宜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2、古今异义古:他实际上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确实;的确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3.词类活用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句式举以予人(省略句)5、内容分析:6)总结段意:[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7)分三小层:一层:诸候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得失的变化一一结论:秦之所大欲,诸候Z所大患固不在战;二层:赂秦的情形和结果一一结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三层: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说明赂秦的危害第二课时一.教学课文第四段:1.词类活用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最后2.通假字当与秦相较同“倘”倘若如果3.古今异义可谓智力孤危智谋与力量••4.一词多义非兵不利兵器兵秦兵又至矣军队斯用兵之效也战争终继五国而迁灭终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先前终向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后并力西向朝着5.特殊句式洎牧以谗诛被动 赵尝五战与秦状语后置6.内容分析:1)总结段意:[论述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三小层:一层:单说齐国灭之产原因,(指出齐虽不曾赂秦但“与赢而不助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保全。)二层:合说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既不“赂秦”也不“与赢”而有“用兵之效”,但其灭亡的原因:燕则“以荆卿为计”;赵则“洎牧以谗诛”,“用武不终”;客观上则是“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其灭亡是“诚不得已”。三层: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一一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不附于楚,燕赵有正确的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①②③齐国灭亡的原因;J⑤⑥燕国灭亡的原因;I④合说燕、赵当初不赂秦I血总说燕赵灭亡的原因匸瑜1)合说三国灭亡⑦⑧⑨讲赵国灭亡的原因二.教学课文第五段第六段:1•词类活用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每天、每月2.通假字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同“毋”不要3.古今异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旧例4.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 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判断句1.重要语句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倘若用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重蹈六国破灭的旧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2.第五段内容分析:1)总结段意:综合上面两段分析作出论断,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作者主张,申明作者的政见。7.第六段内容分析:概括段意:[讽谏北宋王朝。]1)教师讲析:将六国情况和北宋情况相对比,暗示北宋力量比六国更强。委婉地警告北宋统治者,切忽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点明了本文的题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四、合作探究讨论,如果将第5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6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岀〃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刼〃。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川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Z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Z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笫4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Z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Z〃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6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这种写法叫做“借古讽今”。板书六国论 苏洵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第一、二段弊在赂秦故曰: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1、得与失的对比一一聲在赂秦第三段2、难与易得对比至于颠覆赂者灭亡3、有限与无厌得对比理固宜然4、引古人名言印证,比喻论证第四段1>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反面2、燕国:以荆卿为计,始速祸一一正面赵国:牧以谗诛,用武不终不赂者以赂者丧3、齐人勿附,刺客不行,胜负或未易量一一反面假设良将犹在。第五、六段:提出策略,借古讽今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