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制作人:张敏审核:孙丽红《六国论》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的多种论证方法,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题的本意。【学习重点】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题的本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诵读文章,理解文章。【教学过程】1、解题——论:是的一种,以为主,其特点是。“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2、背景——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3、注音六国互丧()暴()霜露洎()草芥()与嬴()反间()计下咽()胜负之数()4、翻译全文,落实文言基础知识。5、知识积累和自测(一)常识填空(9分)1、苏洵,字,号,眉山人,(时代)散文家,与其子苏轼、合称“三苏”,有传世。2、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以史为鉴,。3、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二)重点词(14分,每空1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5、洎牧以谗诛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7、然则诸侯之地有限8、秦以攻取之外9、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三)古今异义,请写出古义(7分)1、思厥先祖父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
龙江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制作人:张敏审核:孙丽红3、可谓智力孤危4、后秦击赵者再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7、其实亦百倍(四)词类活用(14分,每空1分)(1)日削月割活用类型解释(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活用类型解释(3)义不赂秦活用类型解释(4)李牧连却之活用类型解释(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活用类型解释(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活用类型解释(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活用类型解释(五)文言句式(6分)1.洎牧以谗诛2.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至丹以荆卿为计……举以予人5.赵尝五战于秦6.苟以天下之大(六)通假字(4分)1、暴秦之欲无厌通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七)重点句子翻译(46分,一句和五句每句7分,其余每句8分)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
龙江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制作人:张敏审核:孙丽红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6、文本研习(一)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二)课文第3、4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与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关系?(三)怎样理解第5、6段?(四)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五)画出文本的结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