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设计三 《日月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儿?你们觉得那里怎么样? (学生自由交流)
2、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就登上飞机出发吧!(课件出示飞机图)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日月潭”。 3、导语:关于“日月潭”你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简介台湾。(课件出示台湾风光的图片)台湾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娜鲁湾和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5、激趣: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预设:多美啊,台湾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我真想去看看。) 6、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去看看宝岛上这颗最耀眼的明珠——日月潭。(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7、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潭吗?(预设:深水池,深水坑。) 二、读文学词,扫清障碍 1、过渡:课文对“日月潭”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进入课文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朗读,准备读给大家听。 (3)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3、反馈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有要求会认的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环”“绕”“隐”“筑”“朦”“胧”“境”等字的读音。)
(2)学生讨论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特点认识:朦、胧、境。 ②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坏—环、镜—境。同时进行扩词练习,帮助区分。 ③变换语言环境识字。指名交流所画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读读词语所在的句子。 (3)游戏巩固识字。 ①抢摘“丰收果”: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读字,其他几个人找出字卡并用字组词。找得快、组词多的获得字卡,比比谁的收获多。 ②夺红旗: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和翘舌音“筑”不易读准,可采用“夺红旗”的形式,借助拼音使学生再一次明确读音。可以在小黑板上画出两个台阶,台阶上是字,台阶下是可以供选择的读音,分两组进行选字音比赛,选得最快最准的小组即可获得台阶上的红旗。 ③看部分猜整体:两个同学合作,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另一个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猜是什么字。 (4)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确,读出节奏。 (5)指生朗读喜欢的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感悟,理清脉络 1、过渡:词语掌握了,课文也读通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笔下的日月潭究竟是什么样的。 2、导学: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从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交流讨论: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朗读时,教师相机引导点拨,使学生了解到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第1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 (2)第2自然段:写日月潭的形状和名字的由来。 (3)第3自然段:写清晨有雾时湖面的美景。 (4)第4自然段:写中午晴天和雨天日月潭的美景。 (5)第5自然段:写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四、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1、指导识记。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巩固认读。 (2)给生字扩词。 2、指导书写。 (1)请学生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 (2)交流互动,师生共同找出易错的字。 重点强调: ①“岛”和“鸟”不要混。 ②“茂”下部中间不要多一点,右上不要漏一点。 ③“建”是建之旁,不要写成走之旁。 ④“展”里面的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⑤“省”的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课件突出“茂盛”,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上下结构,笔画中都有斜钩。)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茂盛”,边写边提示:“盛”字的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茂”字是上短下长,“盛”字是上长下短,“皿”竖画间隔均匀,底横稍长托上。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茂盛”,教师用投影展示写得好的字。 (6)学生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范读导入,引领期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位于宝岛台湾上最耀眼的明珠——日月潭。(板书:日月潭)同学们,你们喜欢日月潭吗? 2、导入:老师读了课文,也被日月潭吸引了,忍不住想要介绍一下日月潭的风光,你们想听吗?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4、导语:如果只用一句话来介绍日月潭,你们会吗?同学们可以在课文中找找看! 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5、导语:如果只用一个词语介绍呢?(风光秀丽) 6、设疑:作者是怎样介绍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的?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品一品吧! 二、细读品味,自主阅读 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优美的语句画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组织交流: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美? 根据交流情况相机学习各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及课文插图。 (1)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重点体会日月潭的美。 ①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②读读这两个词语,再看看图片,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湖中的小岛上,往四周看,看到了什么?(预设:四周全都是山,山上长满了树,好像群山把日月潭抱住了。) ③想象自己就在小岛上,来读读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谁还喜欢这一段?能不能也来读一读? (2)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朗读比较:(课件中去掉“像圆圆的太阳”“像弯弯的月亮”)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去掉了这些词,就体现不出日月潭的样子了。) (4)课件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风光?(板书:清晨) (2)清晨的日月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预设1:我最喜欢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景象。 预设2:我最喜欢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的景象。 (3)导学: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飘着薄雾的日月潭的特点?(相机板书:隐隐约约) (课件出示飘着薄雾的日月潭的图片。)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美读一读?(指导:“薄薄、隐隐约约”要读得轻一点。)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1)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风光? (2)中午时有什么不同的景色?你喜欢哪一种? (生答:说出喜欢的理由,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景色。) (3)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清晰,一幅朦胧。 ①导学:比较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②相机学习“清晰”“朦胧”两个词。 ③重点指导理解“朦胧”带来的意境美。 导学:这就是下起蒙蒙细雨时的美,从这幅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远处能看得清吗?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就是朦胧。作者为了体现雨中的朦胧美,连用了两个比喻句,你们能找出来吗? (4)导学:发现没有,“清晰”和“朦胧”正好是一对——(生答:反义词) (5)指导朗读:日月潭晴天时的美和雨天时的美是不同的,你们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一句,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3、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4、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找到了日月潭的美。 (教师指着板书总结日月潭的美)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1)导学:看到日月潭的如此美景,你想去吗?你呢?猜猜还有谁想去?
(2)教师相机课件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3)看到这么多人都去日月潭游览,你高兴吗?相机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内化语言 1、导学:同学们,日月潭可真是个迷人的地方,你愿意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介绍给爸爸妈妈吗?你最想介绍哪方面的内容呢? 2、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组织学生同桌互背。 4、指导介绍。 (1)同学们一定背熟了,不过介绍和背诵课文是不一样的,谁来说说回去该怎么介绍呢? (2)指名试介绍,师生评议,教师相机针对每一个自然段的特点指导或示范。 (如:介绍第2自然段时: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台湾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那是因为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月潭。所以,这个湖就叫日月潭。现在,你们知道了吧! 介绍第4自然段时,可以这样介绍:爸爸妈妈,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月潭》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日月潭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我最喜欢日月潭中午时的景色了。中午,太阳高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四、拓展课堂,升华情感 1、日月潭仅仅是宝岛台湾的一部分,台湾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有机会我们一起去看看。 2、我们的家乡也很美,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3、如果让你向台湾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你想怎么介绍?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