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评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评课稿

ID:826704

大小:4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凸显语文要素学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听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有感 《葡萄沟》是一篇老课文,2002年启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收录这篇课文。2017年,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又再次把这篇课文编写在第三册第四单元中。两版教材中都编写有这篇课文,我们不自觉就会对二者进行比对,也会特别想知道,新教材在课后习题编排上的变化传递着编者怎样的理念?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又该采取怎样适切的教学策略来落实统编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带着问题,我认真聆听市实验小学王老师在教育部统编教材教研员研讨活动中所执教的《葡萄沟》一课,整体感觉这是一堂凸显语文要素学习,充分展开语文听说读写思实践活动,充满浓浓语文味的低年级课,王老师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与操作值得老师们学习与借鉴:1.教师找准学习朗读的指导点,在读正确上下足功夫。“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不自觉地忽视第一课时“读正确、读流利”的朗读指导。学生还未读通、读顺,教师就匆忙地创设各种情境,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殊不知,“学习”是第一学段课文朗读目标中的关键词,“读正确,读通顺”是“读出感情”的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从“读不正确”到“读正确”,从“读不通顺、读得磕磕绊绊”到“读流利”的过程。本课中,王教师找准学生学习朗读的指导点,在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读”的实践活动中,做得特别充分和到位。(1)从学生学情出发,有方法地指导学生发好生字的前后鼻音。由于受地方音影响,市学生普遍存在前后鼻音混淆的问题。教学中,王老师精准把握学情,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读正确课文中的前后鼻音词”,如:借助拼音自我纠错;回忆发音小秘招辅助发音(发前鼻音嘴巴微微笑,发后鼻音嘴里含着球);教师示范带读;从“字”到“词”再到“句”反复练读。针对学生生字读音学习中的模糊点,进行有效正音指导,扎实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教学任务。(2)从教材的知识点出发,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多音字。 翻阅本课教材,文本中出现了多个“多音字”,如“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等。课后习题中也提出了朗读本课时的具体指导:要“注意加点字读音”。说明统编新教材中,对朗读的能力要求表述是非常具体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教材从朗读训练的起始阶段,就特别注意落实“读正确”的要求。“读好多音字”就是“读正确”的又一个具体落脚点。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用读音,对于什么时候该读哪个音?为什么读这个音?学生是模糊不清的。在多音字的指导上,许多老师习惯采取“告诉”,王老师在本课中却智慧地引导学生“发现”。以“钉”字为例,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有所发现,进而总结揭示出区别多音字方法: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与其字义相关,同一个字该读哪个音,要先想想它在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虽然课堂上花的时间有所增多,但一个小小教学环节的设计折射出的是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个方法要比记忆一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2.教师找准语言学习的着力点,在句子仿写上很关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第一学段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学习重点词句,了解主要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学习语言表达,这也应该成为语文老师课堂上的自觉追求。从新旧教材课后习题的比对中,我们也可以充分感受到新教材对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视。从一年级开始,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中就频繁出现“读一读,说一说”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短语表达,基本句式表达,学习迁移运用。到了二年级上册,出现了自成体系的写话教学,编排了三次独立的写话训练;结合课文学习,还设计大量的随文仿写练笔。这些变化,都凸显了新教材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关注。人教版和教育部统编两版教材课后习题中都出现了对“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的练习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中采用填空形式设题,指向的目标是“记忆、积累语言”。教育部统编教材采用仿写形式设题,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实践练笔“如何具体地写和概括地写。”指向的目标是“学习、运用语言”。教学中,王老师准确领会教材编写理念,找准了本课语言学习的着力点,多层次引导学生展开对这句重点句的内容理解与句式学习。首先,品读词语,展开 想象。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结合句中词语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交流:“从一大串一大串看出葡萄很多”“从形容颜色的词语中看出葡萄颜色很多。”;接着,播放影象,丰富想象。学生进一步交流读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葡萄颜色真多,像彩虹糖,真想咬一口。”“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在学生充分读文、想象、交流、表达基础上,教师话锋一转,引发学生思考:“课文中具体列举出了哪些颜色?又用哪个词概括地写这些颜色?”引导学生发现“哦,原来这句话中作者是先列举颜色具体地写葡萄品种多,再用‘五光十色’概括地写。”继而自然地进入迁移练笔环节“咱们也来学学这种学法吧。”当堂练写,当堂交流。从学生课堂展示交流看来,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教师也善于聆听,提炼与评价“你是从颜色来写,他是从香味来写,她还注意从姿态这个角度来概括”。从“内容理解”到“句式学习”,教师教学较为完整,较好地凸显统编教材“语用”价值。3.教师找准理解词语的牵引点,在方法迁移上很重视。词语理解是第一学段阅读理解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语用角度规定词语和句子学习的目标。第一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说明对词句的理解,一要在语言环境中进行,二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葡萄沟》一课在文中用泡泡框方式,明示学生继续在本文阅读中实践“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单元训练重点。教学中,王老师也找准“在语境中和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这些理解词语的牵引点,先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想象“五光十色的葡萄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然地调用语库中的词汇表达自己的理解:“老师,就是五颜六色。”教师顺学而导,引发思考比对“那换成五颜六色可以吗?”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品读词语,交流得出:“不行,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葡萄的颜色多,还写出了太阳照在葡萄上,葡萄水灵灵的样子。”通过对比读,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不仅读出了词语的画面感,还品出了词语的生动之处。紧接着,王老师引导学生链接自己经验世界:“生活中你还看过什么东西是五光十色?”在说一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词语理解,学习用语言表现生活。如果对词语的教学仅停留在“五光十色”一词上,那教师只能算是教材的 执行者。王老师胜人一筹之处还在于,她充分挖掘出了教材中其他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继续巩固运用。如:在教学“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个句子时,王老师又再次聚焦词语“热情好客”的理解学习,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你从哪看出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提取出下文中体现“热情好客”的词语“准会、最甜,吃个够”。接着王老师又化身为游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表达:“现在你就是维吾尔族老乡,你会怎样招呼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会说些什么?”这个部分教学,王老师在引导迁移运用学法上做得很巧妙,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等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听完这堂课后,我也有两个建议和一个思考。建议一:关于识字和写字内容的选择要依标扣本。1.建议识字内容的选择要扣紧教材中的生字编排,落实生字教学任务。王老师基于学情,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我纠正。但在选择正音指导的范字上,教师考虑不足。课堂上呈现的读音指导是生字“疆”和“棚”,但这两个字并没有出现在课后生字条的学习中,属于不要求认读的字。教师在课堂上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进行指导,意义不大。建议教师在前后鼻的正音上要选择本课“要求识字写字”中学生不容易发好的进行指导。因为生字条中的字是要求学生要会读,会认得的,而且生字条中的字是课外阅读中更为常见的,构词能力更强的,识字正音上应从中选取。2.建议写字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年级序列要求,凸显书写指导价值。一年级: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按笔顺书写、写好独体字是关键。二年级开始进入大量合体字书写教学,(教材中安排两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要领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结构领悟书写要领是关键。二年级每课要求要会写的字数量较一年级也增加许多,一课中少则7、8个,多则数十个。本堂课上,王老师选择指导2个“坡、起”,放手学生自主书写1个“枝”。选择这三个字进行写字教学,教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是这三个字在字形结构上有共通点?还是和文本教学 有密切关联?本人认为,选择书写指导的字应是有价值的字,是教师可以通过三言两语或寥寥几笔,点中要害,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字。如果还是像一年级一样,对每个字进行局部分析,笔画拆解,那势必占用学生自主写、领、悟的时间。建议二:视频影像,图片的使用使用不宜过多,时机选择要适当。课堂上,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教师多次使用了视频、图片。课伊始,教师就播放一遍视频,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哇哇哇”惊叹声不断,仿佛一下子就来到了新疆,置身于葡萄的世界。在“五光十色”一词的品读时,又再次出现了同一个视频,学生新鲜劲已经没有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先前的视频会否冲淡文字本身的魅力,对这句话所描绘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学生是否会固化想象,只能感受到视频中呈现的那幅画面?视频、图片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一定要少用,慎用,用到点子上。建议王老师,在作为激趣引入的视频影像,可以选择带有浓郁新疆风情的其他画面,葡萄沟的画面不宜在课前着急呈现。“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的视频的播放时机也要有所考虑,应该在学生充分品读基础上再加以呈现。我的一个思考:仿写练笔后的交流展示,王老师可能更多选择了优生的作品展示,学生思维开阔,关注的点各有不同,非常好。因为学生已经写得很棒,课堂上就没有呈现仿写练笔的评改过程,对于“如何概括地写,如何具体地写”的练笔要点也无做进一步梳理提炼。现实教学中,当学生没有办法一下子想到从这么多角度来写时,我们要如何开阔孩子的思维?练笔中如果孩子不懂得选择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地说,我们要如何指导?具体地写,学生如果不懂得选择哪些要素,不懂得要素之间应该是并列的关系时,我们又该如何引导?这些都挑战着老师们的智慧,我们一起来思考。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指向结果,过程很重要,需要我们多问几个“如果不……那怎么办?”更加重视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与实践。走在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研修之路上,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非常感谢王老师今天为我们展示一节凸显语文要素学习,充分语言实践的研讨课,收获很多。评课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感谢大家的聆听,也欢迎大家对我的评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