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观天》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和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语言简洁明了,充满童趣。学情分析:学生在“识字4”中初步学习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管中窥豹”,初步了解了“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因此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教学目标:1.使用多种方法,识记“沿”、“际”、“信”三个新字;正确书写“沿”、“蛙”;2.理解“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使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新字;教学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交流法、互动法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横幅”。师ppt:游戏规则:(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2)右手捂住右眼。(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设问:通过纸筒,你看到黑板上面横幅里的几个字?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2.全班交流游戏感受。3.复习巩固已知词语设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个成语?4.导入新课,齐读课题。过渡语: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则关于动物的寓言故事。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坐井观天》(设计意图:通过纸筒看横幅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长长的横幅在小小的圆筒之中,成了一个小圆圈,形象地感受到“管中窥豹”成语的内涵,从而引出“坐井观天”这一新课。)(二)课题质疑,识读“观”
1.师板书课题。2.ppt:“观”,学生根据字理解“观”的字义。3.题目质疑:谁坐井观天?4.拓展阅读:井底之蛙(设计意图:此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井底之蛙”这一成语的内在含义,为后面理解“坐井观天”作辅垫。)过渡语:海龟告诉小青蛙“大海是无边无际”,这时又飞来了小鸟,它告诉小青蛙井外的天空又是什么样的呢?5.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三)初读课文,识读生字1.学生按照阅读要求初读课文。ppt: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朗读课文,读通顺;②拼读拼音,认读书上的生字。③划分自然段。2.检查朗读,认读生字新词。(1)信——熟字加偏旁。(2)沿——根据读音拓展同音字ppt:理解“井沿”,拓展“床沿、帽沿、锅沿、窗沿、房沿”等。(设计意图:理解“沿”的内在含义,学会举一反三。)(3)抬——熟字加偏旁,换偏旁认识:胎,跆。
(4)际——熟字加偏旁。ppt:理解“无边无际”,拓展“(大海、草原、沙漠)无边无际”等句子。(设计意图:理解“无边无际”的内在含义,感受世界之大,不要局限在一个地方,一方天空,为理解“坐井观天”作辅垫。)(5)处理生字“蛙”——拓展换偏旁变新字设问: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预设: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洼”(6)错——熟字换偏旁,引出“借”。(7)积累多音字:答、还3.多种形式认读新词,随机理解词义4.区分形近字——喝、渴设问:你是如何区分记忆这两个字的?看看他们的部首,你想到了什么?(四)观察字形,指导“信”“沿”、“际”1.学生观察“沿”字占格,教师重点指导比划“横折折”。2.学生书上描红,仿写一个“沿”。3.实投讲评,学生修改“沿”,再写一个。4.其他字指导如上。(设计意图:学生掌握本课容易记错的字,并通过课堂描红及仿写加深印象,老师也能及时纠正)(五)默读课文,分被划出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六)由第二次对话引出“大话”的意思。(七)细读课文,课后思考问题。作业处理:听写生字,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听写生字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复习巩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通过小鸟与青蛙的对话再次体会本文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用卡通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示了“小鸟”和“青蛙”的位置及“沿”是指哪,让课文内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