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ID:828564

大小:2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起立后,语气急促的播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播报一个最新消息(此时点鼠标,出现画面,点鼠标和说话一定要配合好),(然后再点鼠标,出现文字)2012年9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用20.5亿日元,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将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购入,将其“国有化”;9月11日与钓鱼岛所谓的“地权者”签订了“买卖合约”。同学们听后可能说:“这还是最新新闻?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早就知道啊。”老师接着说:“哦,同学们也看出来这个新闻不新了,快成古董了。”刚才的消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愤慨!为了缓和一下课堂气氛,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现在放首歌大家听听。点鼠标,点喇叭,放《东方之珠》。放完,问:“同学们听出这首充满深情的歌歌词写的是哪个城市吗?”“香港。”有同学马上回答。很好,这首歌写的就是屹立于我们祖国东方的一颗明珠——香港。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有关香港的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板书:别了,“不列颠尼亚”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闻特点。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二)德育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新闻知识回顾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篇新闻,我们首先复习一下新闻的有关知识。(点鼠标)(一)什么是新闻? 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新闻的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地、如实地报道出来就叫做新闻。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消息、特写、通讯、报告文学狭义:就指消息讲解:本文就是一篇特写。特写不像通讯那样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是只选取全过程中最富有特征的一两个片段或场景加以描绘,因此,其报道更集中更细腻。“特写”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三)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这是新闻最重要的特点。讲解:假新闻满天飞就失去了新闻的意义。2.及时性:这一点最能体现新闻的价值。讲解:新闻报道一定要快,不及时的新闻没有任何价值。刚才播报的9.11事件,就算不上是新闻,只能算旧闻了,自然也激不起读者的兴趣。以上两点是新闻的基本特征。3.篇幅小:这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即语言要简洁,事实要清楚。四、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新闻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一般要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包括引标、正标、副标。导语: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位于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对导语作全面阐述和报道,具体展开事实。背景: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无固定位置,往往穿插在主体中。课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结语:位于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深思。注意:标题、导语、主题必不可少,背景和结语可有可无。3、研读课文结构师:“下面,我们来具体研读这篇课文的结构。同学们首先找一找本文的五部分各自的位置。标题的位置不用说了,导语的位置呢?”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根据前面我们才讲的导语的结构时讲到,导语位于第一句或第一段,因此,本文的导语应该是第一段。(点鼠标,出现(1))。那主体在哪儿呢?纵观全文,应该是2—10段”(点鼠标,出(2—10))。师:“ 前面在介绍新闻的结构时,讲到结语和背景可有可无,那么,结语本文到底有没有呢?“有,最后一段。”“很好,同学们很聪明。”(点鼠标,出现(11))师:“至于背景有没有,如果有,又在哪里,我们一会再看。我们明确了新闻结构各部分的位置,现在简单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内容。标题是……”(拖长音调,等待学生回答出来题目,然后马上点鼠标,出现题目。)“导语概括了这篇新闻,快速浏览第一段,看到底报道的是什么事啊?”等学生回答后,点鼠标,出现导语内容。“主体详细写什么事呢?”待学生回答后点鼠标,出现主体的内容。“最后,结语是怎么写的?”待学生回答后点鼠标,出现结语的内容。“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事。本文是特写,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呢?提醒大家要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等1分钟后问:“第一个场景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点鼠标,出现第一场景画面。“第二场景呢?”“第三场景呢?”同上操作“第四场景呢?”“第五场景呢?“第六场景呢?”“下面,我们把这六个场景汇合在一起,(点鼠标,出现六个场景在一幅幻灯片上的那张幻灯片。)大家发现没发现记者在写本文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也就是按照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时间顺序。”学生回答。“对,作者确实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师接着说:“其实,作者在写这六个场景时,不单单只写现场的即时画面,也穿插了一些历史,这就是背景,大家找一找,看看每一个场景的背景是什么?”等2分钟,然后问:“看出第一场景的背景了吗?”待学生回答后,(学生找不出,稍加提示。)点鼠标,出现第一场景的背景。后面几个依此类推,灵活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背景全部找完后,师说:“大家会发现,每一场景都有背景的介绍,”(点鼠标,出现“问题探究”)师接着问:“介绍每一仪式之后作者总要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见机分析: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既补充了大量知识,又让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总结:“1、对现实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点鼠标,出现第一个好处。)“2、把现实与背景进行对比,增添了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突出事件的历史意义。”(点鼠标,出现第二个好处。)4、赏析语言师:“分析完这篇新闻的结构,我们再来品味它的语言。”点鼠标,出现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号”标题的含义?”结合学生回答老师适当分析总结,点鼠标,出现答案。点鼠标,出现第二个问题:“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回答分析总结,点鼠标,出现答案。5、总结探究师:“学完了这篇新闻,(同时点鼠标,出现“总结探究”几个字)我们大家想一想:香港为什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同时点鼠标,出现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并逐条梳理,并特别强调:“祖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这是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关键。”接着顺势指出:“中国的GDP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崛起已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连现在正在激烈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也将“中国崛起”作为总统候选人辩题之一,中国龙已经腾飞!身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由衷的感到自豪,也更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点鼠标,话完同时出现祖国在我心中的画面)(看时间,此时,离下课最好还有12——15分钟,如果只有10分钟,让学生只写5分钟,叫一个学生读用2—3分钟,最后自己读稿用2—3分钟。)师:“学了这篇新闻,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新闻的有关知识。现在,同学们针对今天语文组老师到168班听课,当堂写一篇校园短新闻。要求:1、拟好题目。2、写好导语,即要概括新闻的主要事件。3、注意时间的把握,7分钟左右。在等待的过程中,注意看时间,最后一定要留六分钟以上,喊一个学生起来读他写的稿子,简单点评一下。点评完毕,马上说:“ 同学们,我刚刚收到记者发来的一篇稿子,我们看看道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先睹为快!点鼠标,出现以老师名义写的新闻稿,边点鼠标边读,读完为止。读罢,师说:“香港回归已经过去了15年,现在的香港在祖国的大力支持下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祝愿(点鼠标,出现最后一幅幻灯片):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时间大致分配:导入3—4分钟,板书标题和教学目标展示1分钟,新闻知识复习5分钟,研读课文结构10分钟,赏析语言5分钟,总结探究3分钟,学生写作及简单点评7—8分钟,读自己的消息2分钟,2分钟机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