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四则及论语四则翻译论语一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一则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论语二则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5
论语三则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论语四则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5
论语八则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论语八则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5
论语八则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论语八则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5
带点字词解释 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 说:同“悦”,喜悦,高兴 愠:怨恨,生气 由: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 罔:迷惘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从:跟从,引申为“学习” 改:改正 岁:年 成:成为达:达到 欲:想要 以:用来 益:好处 三:虚指几个 尝:曾经 凋:凋谢,凋零 焉:兼词,于之(在其中) 敏:勤奋,努力 子:古代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这里指孔子 厌:满足 则:就 反:类推 诲:教,教导 女:同“汝”,你 善者:优点 然后:这样以后 是知也:这才是聪明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