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心得》

ID:828855

大小:93.66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于丹《论语心傅》全集听于丹老师品《论语》处世之道话外音: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口J以说更近了,也町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白己亲近的人我们乂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论语中交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冇时候很朴索。论语不是板着而孔的一部卩,它交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事悄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耍以一种仁爱Z心去宽容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以徳报怨何如(论语•宪问篇)。以徳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牛,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了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卜•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別人对他好的时候,他乂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肓抱怨,以徳报徳。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徳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冋匮那些也给你恩徳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总去而对这一•切。其实孔夫了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徳,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岀的不止是我们自己的带价,还有了孙的幸福。所以以徳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徳,你搭上了太多的慈悲,你川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牛•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笫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和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徳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推及到我们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牛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在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能源的浪费,地球上被浪费的资源已经A多了,但是当我们关注坏保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关注一点,就是心灵坏境的荒芜和我们口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应该说,今天物质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Z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就停止了,有点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血对一件事情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H己最有价值的方式。动画:老师,如果一个特別仁义的人掉进井里去了,您会跟着跳下去吗?为什么要跟着跳井呢?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脑子想想的。曾经冇学生宰我左问他的老师,说老师:仁者,虽告Z口,井冇仁焉。其从Z也?你看给他老师出的难题,说问您个问题,说如果有一个特别仁义人现在有人跑来跟他说,有一•个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着去吗,这叫井有仁焉,井里头有一个更贤德的人,你跟着下去吗?那么这怎么办呢?子口:“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话说的好,孔夫了说,那干吗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地就跳到井里,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君子也避免很多的伤害,他可以被人欺骗了,但是他白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H己欺骗了,不能被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Z下做出來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这是孔夫子所不耻的,他并没有拘泥的说仁者在井里,你就一定要跟着下去,他很不解的说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孔夫了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要把握尺度,就在今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话外音:我们在今天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了关爱的无微不至,为什么孩了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什么样是好呢,孔夫子老在强调“过犹不及”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有机的渗透在他举的很多例了中。你说你去做工作,面对你的领导,那我们每一个下属面对领导肯定应该是忠诚的,也应该是有热爱的,人家私交好、工职好,把事情做好,这没错;另外我们每个人都冇刖友,大家对刖友都应该是将心比心的,甚至冇人说是可以两肋插刀的。那么这些个关系里而,不管是对领导述是对刖友,有我们的分寸吗?孔夫子曾经跟他的学纶探讨过,最后由他的学生子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子由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篇)。什么意思呢,就是过于密集。他说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耍是过于密集的话,离你口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跟你朋友的过从,要是过密的话,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其实这是什么意思呢,论语里而无所不在有哲学,这其实就是哲学关系。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说冇一群豪猪,就是野猪啊,身上长刺的那种野猪,大家挤在一起过冬。他们老冇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人家在一起以什么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微远点吧,冬天就冷,互相借不 到热气;人家就往一起凑凑,结果一口凑近了,彼此的刺都扎着对方了,就乂开始远离,但是再远的话大家乂觉得寒冷,乂想借助别人的温暖就再凑,凑着凑着乂受伤了,然后再拉远。多少次懒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其实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一看,原来的人杂院现在都改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了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全挨排儿去送,没有这样的事了;没有大家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在一起的情形了。经常是一个单元里面住了三四年人都认不全,不知道你的邻居是谁,其实今天的这个社会,随着整个物质的发达,人际之间的障碍越來越多了。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变得我们所依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更重,因为你觉得周围人际普遍冷漠,所以对你的好朋友,你就会觉得,哎呀,他应该对我多好一•点,我对他多好啊,我应该跟他要过从再密一点,他们家有什么私事,两口了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呀,我可以去给他们调停。其实我们今犬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太密集就是疏远的开始,这就是豪猪的刺必然耍伤及他人O子贡曾经问过他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啊,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不自辱焉(论语•严渊篇),这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的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不可则止,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属于自取其辱。所以好刖友也冇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來,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话外音: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学握好亲蔬的分寸,那么对待口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Z间,丈夫与妻子Z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我曾经看到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种叫做非爱行为。什么叫非爱行为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这种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Z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看看,我白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不好了,我人也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就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念书呢。所有的这些,其实通通称为非爱行为。因为他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口己的意愿去做。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父母的书,一个英国的心理学的女博士写的-•本书,她在开头说了非常好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冇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FI的,所冇的爱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她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牛命中分离出去你就越成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口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多年的夫妻,一旦没冇了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会到论语中说的,到了“数”这个阶段,一切过于密集,密集得彼此已经都不独立了,这就潜藏着隐患。这就离疏远共至离崩溃都不远了。其实《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什么呢?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Z道,亲人Z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画外音:于丹教授认为,无论是对刖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那么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吗?于丹:了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把这旬话还原,放在我们这个体系中去看,你就会懂得,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耍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分,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具政,这就是一个前提,先告诉你在具位,谋其政,把你自己应该做的那个岗,先做好了,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所以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时候不缺少锦上添花,但我们缺少雪中送炭。有很多人为别人操心。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你的本职对你的这个岗来讲,对你这个链条来讲,这个环节永远是雪中送炭,所以有很多话,你站在积极的立场上去解读,就能得出积极的价值,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位,什么是政,怎么做才好。而在其位要怎么谋其政呢?TU:“君了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论语•里仁篇)这是一个多么坦荡、磊落的态度,君子临天下,做任何一件事,没有薄厚亲疏自已心里定的那些个标准,只有一个标准在前,就是一个字,“义”。什么叫做义Z于比?就用义做为比照,做为法则。无适也,无莫也,没冇薄,没冇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就是按照你的标准去做事。画外音:处世之道的首要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将“过犹不及”。但是于丹教授认为,为人处世更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把握我们口己言谈举止Z中的度。我们每天都耍说话,我们每天都耍做事,论语中对于言行的适度,又有些什么样的劝导呢?于丹:我们以前曾经多次说过,孔夫子一向不鼓励那些巧言令色的人,特别能说,夸令•其谈,孔夫子说:“鲜以仁。”这种人有仁义心肠的少,找不着真正的仁者。他鼓励的是什么呢?他一定要积极地去做事,做事要敏锐,要做到,要有效,但是说话要小心。一定要慎于言,不要去说自已做不到的事。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孔夫子为什么提出慎言。慎 于言,说话也要小心,这也是一个分寸。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也起码有人说叫言多必失。说话多了的话,总有不得当处,这一点,在你为人处事屮,就要小心。FLASH:“老师,我要去做官了,您说,我得注意什么?”“你呀,带着耳朵闭上嘴,少说话,少抱怨,做事多用脑了少后悔,你这官也就做稳当了。”于丹:他冇个学生,孔了的学生了张。了张学十禄,什么是干禄呢,就是做官,到社会上,担当点社会上的职务,去请教老师,说我得怎么样啊?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述而篇)我们慢慢来看很冇意思。多见阙殆,说你多听。你先少说多听,带着耳朵去,先别带着嘴,你多听了,听多了,你心中的疑问就少了。你听听別人的经验,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身休力行那叫直接经验,但听别人走的弯路,他经因的坎坷,那是间接经验,说你多听点间接经验。你心里头疑问就越來越少了。你就算是听完了以后,也要慎言其余,你明白了这些,其它的还是少说,尽量少说,则寡尤。怨天尤人,尤也是一种抱怨指责。他说如果你多听,口己少说话,这就会让你少了很多抱怨,再有一条,叫多见阙殆。光是想,思而不学则怠,人不就迷惑了吗?你见得多了,这种迷惑就少了,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你还见识太少,如果是井底之蛙,就看见圆圆的一小片天,那你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而天空呢?所认你就出去看看,多看,看得越多心中的迷惑越少,然后你做事要慎行其余,仍然要小心,这个小心在论语中被概括,叫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人那种小心翼翼在做一件事情Z前耍像站在深渊旁边,要像走在薄冰之上一样小心翼翼,这叫慎行其余。就是多思、多想、多看、多见,但是落实到语言层面和行为层面上三思后行。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则寡悔。让你口己的心少一点后悔。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一口后悔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所以他告诉这个学纶,说现在你还没做官呢,我告诉你岀去多闻、多见、慎言、慎行,能做到这些吗?做完以后呢,“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一个人如果在他说话里而少了很多的指责、抱怨,在他行为中少了很多的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个人岀去做官做事,禄在其中,他就能成功了。就这么简单。我们想想这段话多实用啊,这告诉我们的不就是在指导我们今天的事吗?我们要做的不就是言寡尤,行寡悔,能做到这六个字不容易啊。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子,-•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特别任性,跟家人经常摔摔打打。冇一天他爸爸就想要给他找一个办法,就把这个孩子拉在了他们家的后院的篱笆旁边,说“儿子,你这样,你以后每跟家里人发一次脾气,你就往篱笆上敲一颗钉了,你看看你发多少次脾气。”这孩了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他就嚷嚷一通,梆,自己敲一颗钉子,他就嚷嚷一通,梆,敲一•颗钉子。然后一天下來,自己一看,说“唉呀,一堆钉子。”H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就按他父亲所说的做了。没有过多久,篱笆上就钉 满了钉子,孩子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爸爸说“你看,你要克制了吧。你这一天说了多少个错话?跟大家发了多少火?”那怎么克制呢?父亲说,“你克制,你就一天争取不发脾气,你要能做到一整天没发一次脾气,那你把原来敲的钉了可以拔下来一根。”然示这孩了木来己经密密麻麻的发脾气钉了那么多钉子,后來一想,发一次就钉一根,这得一天不发脾气才能拔一根,多难啊!就学会了克制。不断地克制,觉得真难。但他想把钉子拔光,就克制克制,等到他把篱笆上所有的钉子终于都拔光的时候,他忽然觉得我已经学会了克制了。我可以不发脾气了。所以他就真正是发自内心非常欣喜地去找他爸爸。他说爸爸你去看看,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我现在不发脾气了。那么他爸爸跟他來到了篱笆旁边,爸爸乂对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孩了,你看一看,篱笆上的钉了都已经拔光了,但父亲说,篱笆上的钉了虽然己经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刖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的心打一个洞。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寓言呢?其实这是一个可以用來解读论语的寓言。什么叫做言寡尤,行寡悔?就是我们在做事之前你想想,钉子敲下去再拔掉,篱笆已经不会平复,你怎么样能够在此刻的这种隐忍小,去消弥你以后的伤害。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在做当下一-件事,哪怕是凭冲动做的一件事,都先想一想,再往远会怎么样呢?所以这就是他跟学生子贡说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们还是悄悄地多做一点事,不要把很多空话说在头里吧!画外音:说话得用脑子,做事耍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更重耍的一点。但于丹教授认为,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要懂礼节,屮国索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么,在孔子看來,什么叫做礼节呢?于丹:孔夫子的礼节往往是不一定要别人看得到的,他就那样做了。比如说他路过当官的人而前,穿丧服的人面前,述有肓人面前,不管这是一个年龄多大的人,年纪多轻的人,他也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一•定要过,他就一定要小步快跑着跑过去。也就是说,他面对这些人都冇着他的一种尊敬。也就是说这些人冇些是冇官位,你需要表示尊敬,但冇些像身上冇孝和盲人,这属于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什么?叫弱势群体。人家或者是家里有事,或者是白己不健全,面对弱势群体,你要抱有对于官员一样的尊敬。你不要在他们身边叨扰太久。不要惊扰了他的伤痛,你要悄悄地过去。这就是一种礼仪了。孔夫子是能这么做的。所以论语上面还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常)大伙在一块喝酒,喝酒的时候多高兴啊,百无禁忌,热热闹闹,人都进进illlll,孔夫子偏偏做到所有扶手杖的人,什么人?老人。只冇扶手杖的人都出去以后,他自己才出去。只要还冇老人没出去,他就要在后面。他决不和老人抢行。这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些最小最小的礼节。所以我觉得论语记载的也挺町爱的。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圣人这点事还用记吗?这还不是应该的?谁都懂的道理,这是夸圣人吗?为什么还把这点事给记下来呢?其实所谓圣贤言谈举止就是这么朴索。FLASH:“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君子,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应该做些什么事呢?”“你就好好修炼你自己就行了” “啊?我修炼我口己就能对社会有贡献啊?怎么可能?”“你把自己修炼好,自然就可以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了”于丹:这就是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当然他侑不同学生问君子,老师不同的时候给不同的答案。这一次他对子路说:很简单,四个字,叫“修己以敬”。修炼自己,怀着这么一种恬静的心,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敬。子路就听傻了,说就这四个字就当君子啦?然后就追问:“曰:如斯而已乎?”子路特别不屑。就这样就行了啊?老师乂多补充了一点,叫“修己以安人”。这话说得好。修炼口己,不是为了口私啊,是为了可以安顿别人。也就是说,我口己好了以后,推己及人,我有能量帮别人。这行了吧?了路觉得还不行。了路又说,“如斯而已乎?”这就够了啊?这回老师就要正式跟他理论理论。老师觉得这还不够?你还想干嘛?所以老师跟他说:“修己以安市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篇)就是说尧舜在这件事情上还没做好呢,说你能够修炼白己,调养内心,讣你的道徳情操,可以去安抚天下百姓,去帮助别人,就这件事,连尧和舜还发愁呢!“病Z乎”,还在这件事上发愁不知道怎么办呢,你觉得这述不够吗?画外音: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批艰难,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于丹:回过头来看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论语》中充满了这些温暖的、新鲜的、朴素的、身边一样的小故事呢?他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首先是如何修口身。也就是说,让口己修炼好,是对社会、家国负责的笫一前提。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态,而是一种乐观、光明、抱有未來希望的态度。这就是“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止。”(论语.述而篇)他说当我发奋图强的时候,我可以忘了吃饭,那当我白己看到有大欢乐的时候,当我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忘记忧伤和忧愁,那么就在这样一种发奋图强创造大快乐人幸福的过程中,我并不知道生命已经垂垂老矣。其实这就是中国士阶层的一个写照。所以儒家学派说到底是一种见道者,也就是说,他们所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是一种担当着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犬下之忧而忧,后犬下之乐而乐。”他有一种社会担当,但是这个前提又是素朴的,是始自于脚下的,也就是说一切由修身养性开始,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把握生活中的每一点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口己快乐的心成为一种阳光的能源,去普照世界,耦射他人,让周边从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占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这,我想不仅仅是《论语》里面的一种道徳理想,它同样适用于二十一卅纪,它同样是我们一种人格的人欢乐所在,因为他人的欢乐,1U界的欢乐,与我们自己修身养性的智慧可以融二为一。这人概就是论语可以给我们今人最大的借鉴和经验所得。 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了从生活中演绎出來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了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H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T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人家别以为说,孔夫了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批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索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纶活。其实说口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朋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來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來,后來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了Z语也”。大家冇问冇答、冇来冇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Z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了各冇所记,夫了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人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木论语。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学生:老师您再多说儿句行不行。您总是那么三言两语的,我们怎么作课堂笔记呀?孔子: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想说。学生:老师,您要是什么都不说,我们记什么呀?那么他老师怎么回答他呢?了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实这就是一种教育。他老师跟他说:“你看,苍犬在上,噩古已然,它说话吗?它不说话,不是照样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吗?大地上不是万物生长吗?你去看天说话。”所以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人家都知道,孔夫子这一生号称弟子三千,其屮成就七十二贤人。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粒种了,他们是把那种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但是不依赖那些连篇累牍、宏观的那种大的言论。我们说论语他终极的传递,是传递了一种态度。其实在论语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他 教育学牛:的吋候,讲世间道理的吋候,从來没有过声色俱厉,他一定是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权的这种口气,其实这样一个态度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为什么我们说孔夫了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匕他是那些最冇行动能力的、冇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些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H然生长脱胎出来的,而不是从空而降的,所以说起整个这种天地开辟造世的故事。我们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时候,中国最早的创世纪怎么來的呢,是由盘古开天辟地來得,但是这个开辟,不像西方神话讲的那种突变,比如说拿一把大斧了,啪,辟开,然后金光四射,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天地万物,这不是中国人的叙事情感。中国人习惯的叙事彖《三五历纪》里而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的过程。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牛其屮,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LI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LI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口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很大在那里安安静静,盘古生其中,一共呆了多久呢,万八千岁,天地开辟,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地开了,但是它不是一个固体啪的裂开,而是两股气分开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就是阳气上升变成了我们蔚蓝的天空;浊气下降变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地。盘古在其中。是不是开天辟地就完了呢,其实,这种成长刚刚开始。小国人是讲究变化的,所以叫做一H九变,每天都在微妙的变化着,象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叫做“神于天,圣于地”。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町以有飞翔的翅膀,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冇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冇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其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孔夫子这个圣人就像盘古一样。所以这个故事接着讲,说后来天地还在走,天口高一丈,地口厚一丈,盘古呢,口长一丈,他跟着天地一块长,所以长到最后的时候,如此万八千,又长了一万八千年,最后是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就是为什么屮国人认为叫犬地人是三才,人的意义跟犬和地是—•样的。大家也熟悉西方神话,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是强调-种激情、感性、神秘这样的一些印象;而中国呢是强调了一种庄严理性和-•种温柔敦厚之美,这就是孔夫子这个圣人的姿态。应该说孔夫子在后世流传的这个形象是学生们用口己的爱戴给他加上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是他一种传导出來的内心有一种饱和的力量,这就是后來孟子夫子所说我善养我浩然Z气,就是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能够如此的强人。话外音:《论语》的梢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粕华融入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的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什么叫天人合一,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了天地给我们的力最,就是一个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现在我们正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它一•定有你跟生物Z间,跟动物之间你有-•种敬畏,有一种顺应,冇一种默契,冇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其同成氏这样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流露出来的更多的东西是颜色上非常和缓,交给你L1常的道理,但是他的内心非常的庄严,他的内心里面有一种强人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曾经,他的学生子贡问:老是,我们跟您学了这么多,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当人官,您说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只耍三条就足矣。第一,强大的军队;第二,足够的粮食;第三,人民对国家的信仰这叫“子贡问政”,从政需要什么,一个国家想要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儿条呢,大家一般想还不得洋洋万言啊,老师说的很简单“足兵足食民信Z矣”(论语严渊篇)。说我告诉你就三条,第一叫国家机器,必须有强人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足够的粮食,丰衣足食,第三条就是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他说有三条就够了,挺简单吧。这学住矫情,说三条不行,太多了,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我非得去一条您说去什么,老是也不急,说去兵,那咱就不要兵力了,人总得吃饭,但还得冇信仰。了贡还不干,非得要再问,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这两条您再给我去一个,老师非常认真的告诉他,口,去食。我们宁可不要粮食了,然后老是说了一句结论,叫做“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说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啊,死广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其实,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一定让人家都过上一种物质文明上的发达生活,他仅仅是一个标志,真正来自于内心的那种安定和对于i种政权的认可,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这就是孔夫了的一种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前儿天呢,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个说法,说评估二十一世纪我们各个国家牛活好与不好,已经不简简单单是过去的一个标准,大家都知道是GDP。GDP我们国家增长一直都很快,年年都在提升,现在乂岀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GNH,是什么呢,就是GROSSNATIONAL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的富强,不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看每一个老百姓他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感,他在这个社会中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认同吗,他满意吗。而这个指数在屮国很有意思,我们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吋候参加过一次国际的调查,当时显示我们国家的幸福指数是不太高的,大概是百分Z六十四点多,到了91年的时候再参加调查发现随着整个物质文明的提升,当时也是进行了很多改革,这个幸福指数提高了,当时到了百分之七十三左右;但是等到了96年再参加调查的时候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68%了,这是一个很令人困惑的事情。也就是说,当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盛的时候,我们现代人有可能会遭遇更为复杂的心灵困惑。大家肯定会有同感,今天我们的困惑是选择太多了。我们可以选择这个,可以选择那个,所以大家困顿。其实大家谁都不愿过苦FI子,但是在相对的,比如说不太满意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的快乐吗,我们每一个人追问內心,我们会有一种安顿吗?这一点让我们 回到《论语》看一看两「五百多年以前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多么贫困呀,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但是孔夫子评价过他的一个学生,就是他白己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人家都知道,他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他说: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冋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这话什么意思呢,一箪食,家里头粮食很少,不能是满仓满斗的,可能刚刚够煮饭就那么一小邕歿;一瓢饮,一个水瓢里头的水,够喝的水就完了;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陋巷,非常破烂的小地方;这一切,对能很多人说,那我们没办法选择,生活就是这样。难的不是说他生活在这种境遇中捱过來,难的是他的牛•活态度,叫做回也不改英乐,而别人怎么样呢,孔夫了说,人不堪其忧,所冇人都会被此困扰,在抱怨的时候,而颜回从來不改变他那种乐观的态度,所以他说贤者I叫也,又感叹一声这才是真正的贤徳。就是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其实我们想一想,在今天听到这样的言论來讲对我们的心里是挺温暖的,因为我们受的困顿太多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人会越來越不满,因为你总会看到周围还冇乍富的阶层,总会冇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的不平衡,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睹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是冇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孔夫子能够交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所以在今天,恒心与定力对人來讲是什么呢,它是让我们在这么一个苍茫大千世界里面能够做成一点点事情,最后心里的那么一个依据和底线。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有些奇迹永远不是那些故机灵和最聪明的人能做完的。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有一人群小青蛙,有一天在外而玩着玩着,看到一个高耸入云的铁塔。小青蛙们就在一•起忽发奇想,说我们能不能爬到塔尖上?然后人家都很受这个理想感召,说爬呀爬呀,呼朋唤友就开始爬了。爬着爬着呢,被太阳晒得气喘吁吁,就开始有人怀疑,有人质疑说我们傻不傻,咱们T吗去啊,为什么要爬啊,这谁说的啊。说着说着,有一个停下来就有三个停下来,就有五个停下来,逐渐逐渐,大家不仅停下来了而且都在嘲笑H己的想法,说真是挺傻的,干吗呀,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很奇怪呀,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它还在爬,它的速度也不快,就一点一点的往上爬,示来人家瞠目结舌,人家都不说话了就看着它。终于看着它以缓慢的速度最终自己到达了塔尖。等到它下来以后呢,大家都敬佩的不得了,就上去问它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为什么你口己上去了,然后大家恍然大悟,这个答案大家听了也许是出乎意外的:这只小青蛙是个聋子。它当时只看到了所有人都开始行动,但当大家议论的时候它没听见,所以它以为大家都在爬,它就一个人在那儿晃晃悠悠在那爬,最后就成了一个奇迹,它爬上去了。现在家长都在说希望孩子聪明,什么叫聪明呢?就是耳聪而目明,耳朵灵眼睹好。但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做一个有信念而不A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我们现在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为什么会听信他人的鼓噪呢,为什么爬着爬着对自己怀疑了呢?因为我们心里头没冇一个信念,没冇认为说什么样的事情我一定能做成,所 以你会受到他人蛊惑,这对于倫家来讲是一个人忌。话外音: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子《论语》屮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宽广胸怀告诉他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牛活中的快乐,而孔子的这种儒家思想传承下來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传承下來,后來我们历史上岀现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到了东晋的时候中国出现了田园诗派,出现了一个大诗人,就是大家都属性的陶渊明。这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诗屮购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能开出來了一片乐土,就是他H子过得很乐呵。他经常说,我归园III居,他本來也做过小官,当了八十三天彭泽令,后来觉得说不行,有一件小事让他觉得不快乐,他在那干着干着,冇一天说上面来检查工作了,说督邮要到此,告诉他说你穿正装出场,叫做“应束带见Z”,你把必须要把腰带端上,穿正装去见一见,无非彖今天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去见见领导,就这件事,陶渊明不干了。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去,自己把佩印一仍,我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自己写了《归去來兮辞》。他说过去的这种H子既白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话说的好,什么叫以心为形役,就是让我这个身体成了我心灵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灵,也就是说我让心灵受了好多委屈,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谀奉承啊,为的无非是我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就让我的身体厚一享福,但我让心灵受了这么人的委屈啊。所以他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知道我过去的这事做错了,但是未來还长,所以我就归去了,所以我就回到白己的III园了。话外音:老师,如果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骄傲,您说这怎么样啊?嗯,还可以,但是最高的境界在于一个人能够安于贫贱,并且能够乐在其中。他的学生,还是那个子贡曾经问过他,子贡说:老是啊,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何如?如果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骄傲,您说这怎么样啊?逼着老是说这好啊,老师也很宽和,子曰:可也老师说还可以,但是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老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老师说:最高的那个境界就是一个人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口没有抱怨,他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仍然不能从他的生命中被剥夺。大家想想,这是一个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在贫贱Z中还能保持着把他的口了过得觉得很冇尊严,有他白己的快乐。其实这说的就是象陶渊明那样的隐士。话外音:孔夫子教导他的学生们要安贫乐道,但是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白己的事业,收入的多少似乎就成为了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意味,那么我们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为人呢?能不能有—个很简单的、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也能起作用的为人Z道呢?其实,两「多年前孔了的学生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希望有一个字就可以受用一生,这个字是什么?孔了又是如何冋答的呢? 这就是孔夫子他跟学生在交流中,学生非要苛刻的问他。子贡,老是这个子贡“刁难”他的老师,说:老师您就跟我说,这一辈子,您就告诉我一个字,我就对以终身受益。问他老师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告诉我-个字,让我一辈子就遵守它。你说什么教育能缩成一个字,老师呢也能说出來,老师还特宽和,商量的口气说:岂恕乎,就是宽恕的恕。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这个字就是“恕”字。然后老师又为这个“恕”字加上了八个字的解释,这八个字我一说人家人人都知道,其实这是圣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忠恕,什么叫宽容,就是你自个儿觉得不想干的事,你就别强迫别人干。你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就这一个经验够你活一辈子。这就是老师告诉他学生的话。所以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几个字就够你一辈子用了,所以真正圣人不会说让你去背《千字文》,记住那么多你才能活明白,记住一个字冇时候就够了,就是宽容一点。所以他的学生曾了也曾经说过:夫而已矣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我老师这一辈子,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忠恕而已。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宽容有时候多不容易啊,我们这个社会上,现在有多少事情,就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你的心头过不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困顿,有多少都是口我的折磨,有多少时候是一个事情过去了以后我们老在那里想,觉得这个事情深深的伤害了我,然后我就不断地在自我咀嚼屮一次一次再受伤害,总想着说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我每天早上醒來想的都是复仇。其实当你一次一次玩味这个痛苦的时候你被折磨得就太深了。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一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人岀去下山化缘。走着走着到了河边,这个小和尚因为刚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看着他师父,一看那有个姑娘要过河,他师父就过去问她,说姑娘你想过河呀,那你过來我把你背过去吧,就背过去了。小和尚就膛目结舌看着,然后被过去就放下了,姑娘谢谢老和诡,他师父领着他接着走。这个小和询也不敢问,说我师父怎么这样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觉得太憋得慌了,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他师父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这个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就是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有什么事老搁在心里放不下,所以上面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人,很多事情占然就小了。就像我们客观的生活小,你说一个人要是遭遇事业呀婚变呀,朋友背叛哪亲然离去哪,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他对你算大事还是小事,这个没有客观标准。这就像说一寸长的口子算是一个大伤还是小伤呢。如果在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身上那肯定是个大伤,她能邪乎一星期,她老疼老上药老看着;如果是一粗粗遗邀大小伙了不小心踢球碰破了,他町能从伤到伤好一直就不知道,这也是个伤口就完了所以其实我们的内心究竟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粗逋邀人小伙子,这件事情靠我们的修炼就能做到。这就是孔夫子的意义,他告诉你你可以做得到,无非是H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去强加别人,日己快乐的事情白己就更多做一点。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更多地去帮助别人。话外音:《论语》告诉我们,为人不仅药拿的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帘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仁恕为核心,这是孔夫了儒家理论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那么他的学生樊迟曾经必恭必敬去问他说: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就淡淡地回答 他,就两个字“爱人”。然后樊迟想想乂问:什么叫“智”,老师乂淡淡地说“知人”,了解别人就叫智慧。所以我们想想多简单,去关爱别人就死仁慈,去了解别人就是智慧,就这么简单。所以孔夫子解释这个仁,说夫人者,真正有仁爱Z心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Z方也。说每个人我们自己都想让自己树立起來,你要是想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你也去立别人,你也努力帮着别人立起來,每个人我们都想发达吧,我们白己想发达也讣别人发达。你这么做了的话,叫做能近取會。就是在你最近的地方,你眼前看见这个人,他在街上有点事,你弯弯腰举举手就帮了他了,可谓仁Z方也,这就是仁义的方法,这就是仁义的秘诀。仁真止核心的就是你身边做这件事,这让我想起来我读大学的时候,在英语课文上看到过一则据说事托尔斯泰写的一个小寓言,那里面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大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就是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是最重要的,什么事是最重要的,什么时间做事是最重要的。然后觉得这样的三个终极问题,冥思苦想,举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來。后來有一•天他很苦闷,他就微服私访,自己就下去逛去了,走到底下很偏远的地方,结果就投宿到了一个陌生的老汉家,一敲门就说你进来吧,他就进去了。到了半夜他忽然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了,然后就发现有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了进來,这个老头就像收留他一样也淡淡地说,那个人就说示而有人追我,老头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就给他藏起來了。这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就看见追兵来了,追兵就问有没有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那些人闹闹就跑了,然后那个人洗净了血迹感恩戴德地也就走了,老头关上门继续睡觉。笫二天国王就惴惴不安地问他说,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老头淡淡地跟他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最重要的那个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离你最近的那个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马上把这件事给做掉;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把我三个终极问题都解决了,其实这个故事乂做了论语的注脚。实际上,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生活的丿力练总结出來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冇川的道理。圣贤永远都不是那个转头一样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人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劲佶屈聲牙说他到底说什么呢。如果端曹架子,那不是真正的圣贤,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讣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Z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视频片头语一: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Z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Z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來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冇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Z《心灵之道》。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牛屮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人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Z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Z—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Z二:《心灵Z道》。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住百年,孰能无憾呢?人的一牛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口己烦心的事情。那么他们Z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FLASH:“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我们家有哥仁。”“我们家冇五兄弟。”“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人金刚呢。”“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商,他说我听说呀,“了夏商闻z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了•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Z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卫灵公篇)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而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時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血,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來。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笫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白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了敬而无失,与人恭而冇礼”(论语.颜渊篇),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共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 海之内皆兄弟。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还真正会内心忧患没有兄弟吗?画外音: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Z处,并通过口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但对我们现代人來说,没冇兄弟,已经不是什么缺憾了,因为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遗憾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生活带來的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于丹:而这样的一种遗憾,其实如果我们放大的话,那可能它会被放得很大很大。卬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也就是说,你总看着自己人生的遗憾,你总在念叨着这个遗憾,这个遗憾能被放人到多大呀,其至这个遗憾有可能会变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彩。这个阴影在你的内心极而言之,它对你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说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们特。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一般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冇检查出來冇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以为跟妈妈一会儿回家了,结果她就面临了她生命屮令人惊琵的一•幕,她看见她的妈妈就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这个阴影在这孩子的心中被放人到多大?也许她没有去经历心理医生的调整,也许她这一辈子没有想过怎么去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凹避、回避、永远回避,所以她牙疼的时候从來不敢去看牙医,直至她成为了著名的名星,她已经拥有了富足的牛•活。有一天她被她疼痛的牙齿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了,家人都安慰她,说牙医请到家來,咱们不去诊所,在家还冇你的私人律师,有你的私人医生,有所冇亲人陪着你,咱们就把牙治了不行吗?结果就在她海滨豪华的寓所,牙医在旁边整理手术器械的时候,一回头,看到这个人死了。还没有开始,这个人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所以当时记载这件事情的报纸,伦敦的报纸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说她是被自己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这个念头冇多重呢?这就是一个人心里面暗示的力量,这就是她生命中一个至极的遗憾,这个遗憾以令人惊诧的方式放大,能够结朿一个人的生命。其实我们不见得会面临这种极端的例子,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牛命的缺憾。那么这个缺憾有的时候会变成我们a己的一种暗示。 大家听说过这个说法吧,说人在愤怒的时候和忧郁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会看到你测出來的这个呼出的空气,它都是灰色的,它的二氧化炭会特别多,这个人会有一种抑郁,能够改变你的内分泌,这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生命的质最,但是你可以怎么样去补足它呢?就是你如何用一种方式正视你内心的遗憾并只改变它。这种改变冇可能也是惊人的。画外音:于丹教授认为,如果说纶活中的缺憾是不能避免的,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璽要了。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美好的愿望,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点化会改变你的心态,同时也就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于丹:我还看到过一个寓言,他说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了,她家里没有父亲,她跟口己的妈妈相依为命,做手工品,然后这样长到了18岁,18年来她过着太贫寒的生活,所以她从來没有白己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因此她也很自卑很白卑,这就是她牛命里的缺憾。后來在她18岁那年的圣诞节,妈妈破天荒给了她20美元,跟她说,这是你的劳动所得,你用这个给白己买个圣诞礼品吧。她简肓•是大喜过望,但是她还没有勇气从这个小镇上堂而皇Z地走过,她捏着这个钱绕开人榕,贴着墙用,走在路边上,一路上她看着所冇人,都认为这些人的纶活比她美好。她心中不无遗憾地想说,我是这个小氛上最抬不起头來的一个寒畛的女孩子。路上她看到了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她就酸溜溜地想:今天晚上有个盛大的舞会,不知道谁是他舞会上的新娘,谁能够有这个荣権呢?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來到了那个商丿占。一进门她就觉得自己的视线被刺痛T,她看到那个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那么她呆呆地在那的时候售货员就叫她:小姑娘,你过來,你的亚麻色的头发那么漂亮,我挑一个淡绿色的头花给你戴上。她一眼看到价签,写着16美元,她先说我一定买不起,我不试了,这个时候那个售货员已经把头花给她戴上了。拿起镜子跟她说你看一眼,就在她看一眼的时候,她突然就惊呆了,她觉得这一•朵头花改变了她整个人的容颜,突然Z间,她变得像一个天使一样容光焕发,她从來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就特别惊讶地想说,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那我买了吧。所以她就飘飘欲仙地掏出钱来说我买了。人家找给她四美元的时候,她仍然像飘着一样转身就往外飞跑,然后u光一下,撞在一个刚刚推门进来的老绅士身上,然后她隐隐约约听到那个老人叫她,她就飘飘忽忽地跑了。一路上她就在想,我怎么会有了如此的改变,她不知不觉地就跑在了小镇最屮间的人路上,她看见所有人迎向她,都是惊讶的1=1光,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这个镇子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们怎么从來不认识她?就在这个时候,她乂一次碰到了 她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也很惊讶,叫住她,说,我有没有荣幸请你做我今天晚上圣诞舞会的舞伴?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了想,说我索性就奢侈一回,我手里这四块钱我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所以她又这样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她一进门,就看到那个老绅士微笑着站在那。这个老人跟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來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就掉下来了,我一总在等着你回来取回它。这个故事到这就停止了。这像是个寓言,这个妇孩子牛命中的遗憾真的是被一个头花改变的吗?其实是被她自己的自信心驱除的。也许我们没有这样一个灵异的时刻,我们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有幸遇到寓言一样的机缘,但是这些东西会启迪我们的心智。这些个故事里面其实也有很多跟孔子在《论语》中的观点不谋阳合。其实孔子说一个人内心的在乎与不在乎,他的悟性能够让他明口这个世界很多很多的事理,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君了,他内心的坦然与淡定是可以让他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的。字幕: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主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于丹:这前提是什么?就是要求一个人在心中不要把现实中很多的阴影看得过重,不耍口己认同在阴影之下,就像泰戈尔还说过一句话,他说,“乌云自己遮住了太阳,但是它却怨天气不明朗。”冇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心遮住了阳光,我们太在乎得与失,而在乎得失的人,在孔子的价值判断体系屮被指责为鄙夫,就是一个不上台面的比较低级的人。鄙夫是什么呢?儿乎意义等同于小人。孔子曾经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篇)像这样一个小人,你能跟他共事,去谋国家大事侍奉国君吗?不能。人没有得到无所谓,但得到以后你再拿走,这个受不了。就是说已经过不了简朴的日子。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得Z更久,为了让自己不火Z,就会无所不至。其实让我们回到木初,谁的生命没冇遗憾?如果你能够用一种内心的富足和饱满,能够用一种内心鲜活的力量去弥补这些遗憾,那你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勇敢的人。孔子所捉 倡的境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说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当所有这些忧烦、迷惑或畏惧压在眼前的时候,让口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变得更加智慧聪颖,变得更加勇敢无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没冇了吗?所以,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这就是论语里所侣导的一种人生观。画外音:说到勇敢,有人会说,大仁大智恐怕不容易做到,但做-个勇敢的人总不难吧?那么于丹教授在这里所说的勇敢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川匹夫Z勇就可以使自己冇能力化解生命屮的遗憾?论语中对于勇敢的定义又是怎么说的呢?于丹:我们知道,孔子有一个人弟子,就是特别率性勇敢的子路,他对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因为他老师曾经还调侃过,说过一句话,说这个世界耍是有一天道不行我的道理真推行不了的话,我就耍口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天,我就带着子路。子路特別高兴,他说老师到那个时候就想带我一个人。结果老师后面还冇一句解释,说就是因为了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我也就把他带在我身边吧。所以了路呢,是很勇敢,但是呢他勇敢又缺点内涵。他偏偏有这么一天,找老师问勇敢的事去了。“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说老师你说,君子应该不应该崇尚勇敢?老师就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界定。子口: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老师告诉他说,君子崇尚勇敢这没错,但是君子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是有前捉的。这个前提只有一个字,就是“义”。一个君子只要有了这个义字当先的勇敢,他才是一种仁义之勇,如果没有这个字的话,他会以勇去犯乱,因为勇敢可能会搅动起來人乱,而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一个小人身上,就更麻烦了,如果他心中没冇义字的话,那他就会直接成了小偷、劫匪。就为盗了。我们想想今兀真正小偷劫匪你不能说他不勇敢,他穿门打户,甚至可能越货杀人,你说他不勇敢吗?也就是说,没有道徳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人的灾害。那么道义是什么呢?君子之勇真正崇尚的是什么呢?就是这种内心的制约,所以《论语》屮还有这样著名的一句话。子F1: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篇) 内心有所约制,而在社会上还经常有过失的人我见得不多,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耍经常对自己冇LI三省乎己的反躬自问,问问我今天冇什么事做得好,做得不好,看看周围的人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肖则内白省。反省一下我可不可能这样。这就是约制,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说人牛有遗憾,人的行为也有遗憾,但是你做错了以后,如果你B己这样去纠正的话,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儒者所倡导的勇敢。这种勇敢就是君子之勇。关于君子Z勇,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曾经有这样的论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冇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冇大勇者,卒然临Z而不惊,无故加Z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其人,而其志其远哉也。”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解释了真正的豪杰志士心灵之勇是何等境界,这种过人之节能够忍受人情有所不能忍者的人,这是一种胸怀,所以什么人是勇敢的?像韩信那样,可以受胯FZ辱的人,最后他可以为刘邦决胜千里Z外,他不会像一般的人,所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一瞬间就绷不住了,这样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也就是说,你自己真知道你是谁的话,这种勇敢有时候表现为气度,有的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约制下内心的白信和镇定。这就是一种力量。所以苏轼在论述的这种勇敢屮,他说,真正的大勇是那种突然面临一件事,所谓泰山崩于询而不瞬,卒然临之你不要惊恐,你能够每临大事有静气,去先而对这个格局。而无故加Z不怒,这可不容易。我们想想,生活里面我们可以耍求口己是一个道德君子,我们努力不去冒犯别人,但你时不常就被别人冒犯了,你经常无缘无故地就遭受了一个事情的伤害,你能做到不怒吗?其实当我们遭致这种意外的其至无聊的伤害时候,你可能有两种态度。一个人可能星期一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顿暴打,然后他可能星期二就开始给各个朋友打电话,他要复述这件事,他跟十个人以上复述这件事,每复述一次他可能乂挨了-•回打,到星期三的吋候,他已经郁闷地说,我不上班了,这事太郁闷了。所以耍找派出所,去给我通缉这个人,然后再找朋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到星期四,就情绪更抑郁,开始跟家人吵架了,你说我为什么挨这顿打?这一个星期冇可能就这样过去了。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每天还在继续挨打。当然你也可以一件事情发生了,你可以把这个伤害缩到最小,那就是让它尽快过得去,找一个更为积极的事情,去抵消负而的意义。这样做的话会腾出你更有用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时间,和一种更美好的心情,让你去做更多的事情。 也就是说,一个冇德冇仁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是因为你的内心冇美好的东西,所以你看到外在的世界,才能气定神闲。画外音:于川教授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共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口己的心情和态度。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少他内心的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于丹:人家知道宋代的笔记小文中记载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著名的苏东坡他有个好朋友叫佛印,他经常跟佛印在一起两个人参禅打处。佛印老实,老受他欺负FLASH:苏东坡:你睁眼好好看看我,你觉得我坐在这儿像什么呀?佛印:我看你他在那儿就像尊佛。苏东坡:哈哈。你知道我看你处在那儿像什么吗?你处在那儿就像一堆牛糞。哈哈。。0000于丹:占了便宜以后就很高兴。回了家以后,就跟他那个旷世才女的妹妹苏小妹说,“佛印今天乂吃亏了。我们俩打坐,在那参禅,我就问他,说你看看我像个什么呀?佛印呢就老老实实地说,我看你就像尊佛。”他说,“我就人笑着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我看你坐在那就像摊牛糞。”他说完了以后他妹妹就冷笑。苏小妹说,“哥哥,就你这个悟性,你述参禅啦?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就是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要是说看你像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糞,你回头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其实这个故事可以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大家想想,一样的生活,对吧?大千世界,相差无几,为什么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启些人整天指责抱怨,指责抱怨的人生活就真的那么差吗?其实就像同样的一瓶酒放在那,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唉呀,这么好的酒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心态不同。就在于你看见了什么。而这种看见,是一种由德,由仁 而生发出来的旷达的勇气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这种心灵的勇敢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更加重耍。这样的一种心态,在《论语》中被表述为:画外音: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于丹:其实这是孔了习惯的一种句式。就是把君了跟小人他的表现两者这么來参照。所谓“君了泰而不骄”,就是一个人心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町以泰然自若,但是他没有一种骄矜之气。那小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张扬,一个人表现出来处处骄傲,其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关于这种骄傲,我们要分清一•个人一生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小人之骄骄傲和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风骨。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那么这样一种笃定的生命力-K实在东方文化中一直是被倡导的。我曾经看到过铃木人拙在他的书屮记载了一个II木江户时期的故事。人家知道日木参禅过程中捉倡的是茶禅一体,人喝茶,茶道木身就是参悟的过程。那么他写道,当时有一•个箸名的茶师,他跟随着他一个显赫的主人,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里办事,舍不得离开他这么多天,说你跟我去吧,每天好给我泡茶。那个时候是一个浪人、武丄很纷乱的时候,所以这个茶师就很害怕,他说你看我又没冇武艺,咱们路上遇到点事可怎么办?他主人说没关系,你打扮成武士的样子,你挎一把剑不就完了嗎?你跟看我走吧。那茶师呢就哆哆嗦嗦地换上了武士的衣服跟着主人走了。等到了京城主人去办事了,茶师白己在外面溜达,一出门,就真碰上了一个浪人。浪人上去就挑衅,说你也是武士啊?那咱俩比比剑吧。这茶师只好老老实实地说我就是个茶师,我不懂武功。这个浪人就得寸进尺,说你既不是一个武士,你穿着武士的衣服,你就冇辱尊严,那我就更应该跟你比,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了。茶师一想,也是啊。就跟他讲,你看我主人给我的事还没办完,你容我儿小时时间,今犬下午我跟你还约在这个池塘边见。那个浪人想想就答应了,说那你一定来。这个茶师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去了i看,所有学剑的人在门前都排着大队。他來不及等,分开人群就冲进去,直接到大武师的面前跟他说,求你教给我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武馆的主人当时就惊诧了,他说来我这儿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你是为什么?他说我是个茶匠,我就只会泡茶,但是我今天遇到了这么个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决斗 了,我想死得有尊严一点。武馆的主人说,你是这么著名的一个茶师,那好吧,你再为我泡一遍茶。茶师想了想,很伤感,说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很从容地把茶叶放在里面,洗茶、滤茶、然后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这个武馆的主人。这主人就这么一直看着他这个过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说:这是我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这个时刻,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茶师说:哦?你要教给我什么吗?他说:我不教你,你只记住,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我就告诉你这一句。这茶师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见那个浪人已经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嚣张,当时就拔岀剑来,说:你回來了,那我们來开始比武吧。茶师就老在想着那句话,说我心泡茶的心而对他。所以他就不着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口己头上的帽子取F来,端端止正放在旁边,然后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口己里而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拿出绑带把裤腿也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对面这个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内心心虚起來。等到这个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举动就是拔出他的剑来,歟,就挥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声,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画外音:于丹教授通过这个小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付,其实只要我们自己冇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所以毫无武功的茶师凭借内心的定力能够战胜嚣张的11木浪人。 于丹:其实在这里是什么样的武功致胜呢?这就是那种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是一种气势。所以武功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武功无非是-•种技巧,而武功这样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知识系统,所有这些东西的得到,都是可以由你口己一种真诚去感悟,你都可以把它化入生命,就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的心很敞亮,你冇一种仁厚,你冇一种坦率,你有一种心灵的勇敢,那么外在你遇到的人都是机缘,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但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包括称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见到不可教Z材一定追着赶着告诉你道理。所以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町为言而与z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就是这个人可以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相反,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那也不好,如果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所以他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一个聪明的人他不会错过那些可教Z人,但是他也不会对牛弹琴,追着不可教Z才多话,所以也不失人也不失言是对的。这也就是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当自己是一种对对世界,有敞亮的心怀,那么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它都是要教育你的,所有的东四都会是弥补你这种遗憾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语》屮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其实《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截収任何一个横断面,我们不可以僵死的去理解,所有古典、圣贤思想的精华无非要化入我们每一个生命,当它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那种欢欣的态度木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结束语:《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对于人类的心最本性的理解,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进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需面对的问题,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叨天诘继续收看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序言: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対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呢?会给我们的人生带來怎样的影响,我们乂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好朋友呢?今天我们说-个话题,关于《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其实人这一牛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刖友就是一本帖,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耍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那么论语屮鼓励交什么样的刖友呢?很简单,孔了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谀、友多闻。也就是笫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冇谄媚Z色,要冇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儒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刖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冇时候过分的苛责还冇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于丹心语】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怛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口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冇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冇电脑,冇这么发达的资讯,冇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吋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刖友,让你刖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口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吋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膊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口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了一木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所以,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画外音:《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这就是孔老夫子所称道的三种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说的三种坏朋友乂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同时,他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三者损矣。这是损者三友。这是三种什么人呢,首先,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冇可能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刖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咱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社会上说青少年犯罪有好多都是打群架,打群架一不小心打出人命了,这个孩子就判劳教了。其实打出人命这件事情很少是一个孩子去单个所为,往往是一群孩子裹挟在一起。我在评全国法制节目奖的时候,有很多次都看到,一个孩了当他打伤对方,甚至是误杀了对方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去呢,就是哥们儿义气啊,就觉得我刖友说了大家要去打一架,所以一定要去。其实这就说明你遇到这种暴躁的朋友,他一个人就像是一个炮仗捻,他町以把一群朋友心中的—•种义愤点燃,而这个义愤往往是没有理山的往往是一种盲目的意气。做为成年世界不见得说我们都要付出这种打群架的代价,但是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这对我们來说只有坏处,没有多少益处。坏朋友为什么把便辟这种情绪暴躁作为第一位呢?因为盲目的激情有可能会出现永远无法追回的后果。好朋友之间应该以理性为先,告诉他怎么样去过上一种没有危险的牛活。我曾经看到也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位富孀,这个老AA家财万贯,她自己想要招聘一个司机,她就在全国范围内发出招聘广告,说我要看看那个司机的驾驶技术最好。千挑万选从众多的应聘者里而最后选出了三个人站在她而前,她给他们出了同一道题,她说如果我车了前方是个悬崖,我考考你们的技术,你能把车停在离悬崖多远的地方。笫一个司机说我技术好,我能把乍子停在离悬崖一米的地方,稳稳的刹住;第二个司机很不服气,说我技术比他好,我能把车子停在离悬崖十公分的地方,我还能停住;第三个司机说,我不象他们俩,我远远看见悬崖我就停住了。后来老太太就录収了第三个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他根本性的前提。也就是说,这第三个人Z所以被录取,不是靠他自己逞能,而是靠他的明智。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眾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牛•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啊呀,想想吧,你现在的地方也不错呀,你耍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我们有很多朋友都会在这种关键的吋候给你一种制约的力量,让你觉得说我还是退一步吧,我还是慎重一点吧。韩国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怪,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而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公,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去了。这个东西它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就是机遇。这个世界上机遇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它迎面走来的时候伤〈永远心存疑虑,但是等它要走的时候你是永远也抓它不着。善柔的朋友往往耽误了你身边的机遇。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与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其实生活小有很多事情是有保值期的,你说一•个罐头,—•块糖,这个东西是不是好东西呢?没有说搁上十年八年还是好东西的,过了保值期它就变成了毒药。我们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不耍让被过分优柔寡断的朋友干扰了你的思维,这种朋友太多,也是一种危害。 至于第三种,所谓友便妄,这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Z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儿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口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你在这一辈了里面所做的所冇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冇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人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他可能就觉得说这个人做我的朋友以后有可能是我的危险。画外音:《论语》小的损者三友就是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还有那些心怀鬼胎的刖友。这样的刖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么样才能交到好刖友而远离坏刖友呢。孔了所冇伦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仁。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他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什么是仁,老师只冋答了两个字,叫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他学生又问,什么叫智慧,问扫的时候,老师又回答了两个字,叫做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所以其实我们怎么样能够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们心中要対他人有爱,你能去有交朋友的意愿,我们冇辨别他人的能力,能够交到冇品质的好朋友,这是一种交友的能力。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是我们一种保障,交刖友质虽的最好的底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到一个好刖友其实就开创了i份好宀活。其实我们的好刖友有的时候会是我们的一•而镜子,你从他的生活里而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但是也有些人是无心之人,你老跟刖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坏。大家知道,在史记里面写道晏子列传,说晏子有一个午夫,这个车夫很有意思,他觉得自己给齐国的宰相驾车,这多么风光啊。这个车夫人长得特别帅,个了高高的,相貌堂堂,而齐国的名相晏婴,人家知道是一个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看起来还优点猥琐,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这个车夫每天就觉得,说我这个位置好,我处在前面,晏子处在我后面,我驾着高头大马,我在外面风风光光,晏子在车棚里面坐着,觉得我这个职业太好了,每天都无比风光。后来终于冇一天,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他夫人在家哭哭啼啼的,自己收拾了东西要回娘家,他特别惊讶,他说你耍干什么,他夫人说,我实在忍受不了,我打算离开你,我觉得我跟你在一起我挺耻辱的。这个车夫大惊,说,你看,你不觉得我风光吗?他夫人说,你以为什么叫做风光,说象晏婴那样一个人,以他那样一个治世之才,他自己如此谦恭,处在麻面毫不张扬,而你不过就是一个车夫而已,你那样觉得风光无限,你的趾高气扬全在脸上,这就是我的人生最大的耻辱了。因为你跟晏子这样的人每天在一起,还不能以这样一个人作为你生命的坐标,这就是我对你的绝望。其实这个故事传出来以后,后来晏婴跟这个车 夫说,你有这样一个夫人,就冲你有这个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这就是说,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每天的处事态度都成为我们的镜子。所以论语中提倡交那种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刖友,这是一个原则。画外音: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是我们口己的一而镜子。你口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除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外还有一些交友原则,这些原则乂是什么呢?论语屮从來不主张你去结交富豪、有权势的人。人家知道屮国有一个诗派叫做川园山水诗派,陶渊明开创了这样一个诗派,陶渊明的生活是个什么样的呢,他是那种极其简陋但极其欢乐的。《南史隐逸传》里面记载说陶渊明他口己不解音律,他根本不懂音乐・,但是他耍蓄素琴一张。口己有一张琴叫素琴,也就是没有琴弦的一段木头。这么一段木头连琴弦都没冇他怎么弹呢。他就是只要冇刖友来的时候,自己每每冇会意就开始抚弄这段木头,把这个琴弹的绘声绘色,经常弹得自己痛苦失声,觉得自己所有内心的悲怆全都寄予其中,而真正听得懂的朋友是会为Z动容的。陶渊明口己守着这么一段无弦琴,弹奏他心灵的音乐,弹得高兴就开始跟朋友们说自己喝多了,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已经喝高了你们走吧,朋友们也都不计较他的得失就走了而已。这是一种快乐的口了,但是这只口J为智者会不可为小人道。我曾经看到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写的一片散文,他说他的一个朋友跟他讲说你给我写一副字我挂在巧房里,你要让我非常简单的让我每天看了以后就冇用的一句话,他想了半天就信手写了一个叫“常想一二”,那个刖友不懂,说为什么是这么四个字,林清玄就给他解释,他说大家都说这个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么我们就算认可这个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是起码还有一二如意事。我帮不了你太多,但是我只町以告诉你,就常想一二吧,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止心底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于丹心语】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牛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我们知道冇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来H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不快乐,他过着锦衣玉食的口子,他仍然不快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声色犬马都满足他了,可是他还不快乐,他说怎么办呢。后来御医给他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让你的大臣去全国找,必须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给拿回来,你穿上就快乐了。然后呢人臣们就出去找了,到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快乐的人,但是最后人臣说了没办法我们拿不回来,国王说你怎么能不给拿回来,我就想快乐,你必须把他的衬衫给我拿回来,最后那大臣跟他说,那特别快乐的人他是个穷光蛋,他一件衬衫都没有,他从來就是光着膀了的。其实这个寓言也是一个诠释,也就是说,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论语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纶活极其贫贾的吋代,在那个吋 代,真正快乐的力量来口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口于一种心灵,来口于一种教养,来口于—•种憧憬。画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耍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谁都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那么这三个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那么除了交这种快乐的朋友以外,孔夫子还交给人家一个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Z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这就是孔了所说的:侍于君了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Zifu不言谓Z隐;未见颜色而言谓Z瞽。【论语季氏】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冇尺度。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交友原则Z-:不要抢话说】大家冇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心的东西想要给这个世界看,要不怎么现在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在过去没有博客大家就靠说话,所以大家在一起总有一些抢话的人,现在大家也会发现,朋友聚起來的时候,总冇一些人要跳出來,比如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冇一些女朋友聚会,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或者我的孩子怎么样,这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剥夺了其他人说话的权利,因为这种谈话在一个时段里而总会有一个人占主导,所以言未及Z跳出来说这是不好的。但是还冇另外一个极端。第二种情况,言及Z而不言谓Z隐。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人家说心里话,这种册友让人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话题己经自然而然到这里,你干吗不说。一个人会觉得我这个时候说出来会不会被他们当作谈资,我要保护我口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耍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我们在大家聚会上也经常会发现这种人,该他说话,这个话题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好。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个瞽说得很厉害,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來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冇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Z间永远是冇尊敬冇顾 忌的。不只是朋友,包括更亲的亲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顾忌吗?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屮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的放人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刖友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在世界采访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美国好莱坞拍了《乱世佳人》Z后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当这个电影风光无限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著。有这么i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而面,他冲上去,非常热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走进机舱再也不肯下来。这属丁•什么呢?这就属于你对于对方毫无了解。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旬话,这就像瞎了一样。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得更有效率,我们希望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怎么样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之智*。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最有效的东四发挥出來,所以呢,他的学牛•子贡曾经去问过老师,子贡问友。动画:老师,您说什么叫朋友啊?你耍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H取屈辱。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Z,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林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耍口取屈辱。所以这就是朋友Z间的分寸把握。朋友Z间也不能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了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乂是用一种快乐Z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而对生活的人。曲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屮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屮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的好刖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乂该如何平安度过呢?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了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那么到晩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Z在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Z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悄感问题作为人事处理好。过了这个坎到了屮年,及至屮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层、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木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境界就是不要跟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为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口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i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样最好的來选择我,他选的是-•种等待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于丹心语】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所以戒Z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动你,他会说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那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就是你最人的障碍啊,你现在就应该要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交朋友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够交到那种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远都会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Z大幸了。那么到晩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了的说法叫血气既袞。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有一个字,叫做戒Z在得,就是你的得到。这里而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用减法牛•活,因为人在年青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Z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那么,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刖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现在你们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來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说你看现在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啊,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刀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一去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你生命的i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说到交友Z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交给我们一种智裁,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口己配交什么 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匕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血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H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口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I比界,能够让口己具有光芒的一生。于丹《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曲外音】《论语》屮为我们描述的君了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于丹教授认为君子还有一个重耍的标准,那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也就是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一个君了的言行应该是怎样的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Z。一个君子不要把口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Z,淡淡地再说出來,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将,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的天花乱除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止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冇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了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人家知道,在西方圣经里面冇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会來的冇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來的,所以一个真君子宁可先把白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婆多的话,那么是君子Z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地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Z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冇一个更好的地位的,这就是孔了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1111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规矩的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其实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木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天,他路过一个烈口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泱背地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T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T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 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伤〈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肓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來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耍付出吗,伤〈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而的毎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了询而儿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耍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來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白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于丹心语】你是为了一个梦想,在走着从脚下达到梦想的历程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FI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笫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晋中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乂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乂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乂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乂有所捉升了,这其实就是君了口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由此可见,君了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它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它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血,它其实就存在我们当F,我们眼前的选择屮,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序言:【画外音】孔子F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君子和小人Z 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了?何为小人?我们如何來分辨君了与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人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竞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画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了呢,北京师范人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了之道。其实我们把孔了对于君了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人概做一个君了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口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來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人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了,冇那么一副与世不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孔子冇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帅:【画外音】老师,什么叫君子呀?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口,觉得这么简单就乂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Z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述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帀姓的语言系统说,半枚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後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吋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了道者三,做一个君子冇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Z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來H于什么呢,來白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伤〈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冇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 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來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Z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牛就是一个人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肓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白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占己啊,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來。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耍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了。【于丹心语】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了所以什么人是君了,君了不去更多地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來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人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了,一个真君了,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话外音: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冇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对于学习的论述很冇意思,它认为学习者冇两个忖的,一种是为君子学,一种是为小人学,难道在学习的问题上也有君了与小人之分吗?孔了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的一个人师苟了《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Z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冇知识冇教养,而R冇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白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H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Z 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以孔子曾经岂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耍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E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白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來不好高鸳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來不说君了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了这里提出的君了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口己成为心冃中完善的口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笫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笫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呢,所以做了一个更人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冇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了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冋到眼前,从当下做起。【画外音】做好白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i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笫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鬲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冇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Z志町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及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丄”,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H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他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了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冇责。其实我们想一想,屮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其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牛的话來讲:屮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而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吋候述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闲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白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屮国古代,在孔了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犬卜这点其实你想來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口己的家里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丿I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人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Z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廂堂Z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示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悄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了说:君了怀德,小人怀土,君了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了和小人每天心屮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白己的道徳,我的道徳又修缮的怎么样T;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启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白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牛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人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冇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旬,所谓君了怀刑,而小人怀恵。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纶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而提下,对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了、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人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人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那么说回到君了,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冇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屮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屮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希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了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画外音】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并不是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及的,君子其实永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而君子的第三个标准恰恰能使我们在同事Z中、在朋友圈里辨别出君了与小人的不同,这第三个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啊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血他从來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冇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了所说的“君了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人家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白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口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笫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讣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H己,他讣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聚会,一个君子会让这里而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來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过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了周而不比。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我们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H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屑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其实中国一直所们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Z道,君了从來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了曾经冇这样一段很生动地描述,他说:君了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収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屮问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Z不少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Z。等到这个君了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了上。我们知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白己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収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这个“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徳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 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吋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决定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于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序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小国人传统的道徳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吋,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那么,我们见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在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与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才盾呢?其实翻开《论语》,所有朴索的子句里面全都闪耀着-•种隐约的理想。孔夫子说匹夫不可夺志,哪怕是三军可以夺帅。这句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的很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但是在今天看起来,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忐,但我们缺乏到达那个志愿之前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那条切实的道路。所以孔了在教学生的时候,在课堂上也经常跟学生聊天,聊天的话题就是说,你们随便说说自己的理想。在论语里而有一个比较长的段落,这在论语中是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就是孔子跟学生坐在一起随意地畅谈理想。那么有一天,他的四个学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处,坐在老师旁边,然后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说以吾一口长乎尔,毋吾以也。你们不要觉得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大家就很拘束,今天随便聊聊,平时我老听见你们说居则曰不吾知也,随便待着的时候也没有人了解我。其实这也很象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看到的学生,经常说别人都不了解我冇鸿鹄Z志,我心中的想法,谁真正能够了解呢。那老师说了,今天你们都随便说一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今天假如我想听听你们的志向,你们会说什么呢。听老师这么一说,他的大弟子子路,这是一个性格特别急躁率直的人,所以论语上写的叫:子路率尔而对口,非常着急地起来就说: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个大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冇着外來侵略的忧患和粮食不足的危机,但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国家治理的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人人有信念懂礼仪。这儿句话一出,我们想一想,对于那么看重礼乐治国的孔子來讲,学牛有如此业绩,可以转危为安去拯救这样一•个国度会受到什么样的评价呢?谁也没有想到孔子的反映不仅是淡淡的,而R稍稍冇点不屑,叫做夫了哂Z。冷笑了一下,然后就开始问第二个学生:求尔如何。问冉有这个学生,叫着他的名字,说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有的态度比起子路显然耍谦逊很多,没有敢说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事: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我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让人民都有信念懂礼仪恐怕要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做了。我去治理,也给我三年,比及三年,我可以让它做到什么呢? 可使足民,也就是做到老百姓衣食富足而已,至于礼仪的事情,冉有说我町不敢做,如其礼乐,以俟君了。想要让大家在整个的民心上变得整齐,对国家冇信念,做到礼乐兴邦这样一件事悄等着比我更高明的君了来吧,我好像做不到。那么他的话说完了,老师位置可否,接着问第三个人,赤,尔何如。叫着公西华的名字公西赤,你有什么样的理想呢?那么这个徒弟就更谦逊了一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先亮出自己的态度,我可不敢说我能T什么事,现在在老师这儿,我只敢说我愿意学习什么事。K画外音』我的理想就是,希望口己在一个礼仪中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做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我可不敢说。大家会看到,这三个弟了的态度一个比一个要谦逊,一个比一个要平和,每一个理想都更接近白己人生的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端的愿望,所以人家会看到这个幅度是逐渐收冋來的。那么到此为止,还有一个人没有说话,所以老师乂问了:点,尔何如。曾点你还没说呢,你觉得怎么样?这个时候曾点没有说话,论语写得惟妙惟肖,值此一刻大家听到的先是一阵音乐的声音逐渐希落了下来,叫做鼓瑟希。原来刚才曾点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弹着琴,听到老师说,这个声音逐渐逐渐缓和下来,缓和到最后一声,鏗尔,“当”一声把整个曲了收住。彖琵琶行所说的“曲中收拨当心画”,冇一个完完整整的结束,不慌不忙,舍瑟而作。什么是作呢,过去学生听老师讲课或者大家聊天,在席子上古人都是这样跪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那么老师发问,要表示恭敬,立起在占己的膝盖上,这叫作。所以把琴放在一边,毕恭毕敬直起身来答对老师说话,这样的几个字描写能够看出来什么呢,就是曾点的内心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是一个成竹在胸的人,他不会率尔而对,他会娓娓道来,所以他一上来呢还要先说一句,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K画外音H老师,我的想法跟三个同学有点不一样,能说吗?那有什么关系,人各有志,但说无妨。这个时候曾皙才从容地开始了他的描述:F1莫春者,就是到了大概三四月末的时候,就是春深似海的时候;莫春者,春服既成,穿上新做的春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他说这就是我的理想。在一个春深似海的季节,穿上整齐干净的新衣裳,帯上几位好朋友,再邀请上一批学生弟子,带上一批孩子,人家一起去刚刚开动的沂水屮趁着春水把白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示到鼓乐台,舞零台之上,沐着春风,唱着歌谣,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在一个万物开化、大地复苏春风胡动的季节,把自己融会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來一个蓬勃的时候,当你这样一个仪式完成的时候,我们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他说这就是我的理想,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那么他的话说完了,一直没有表态的老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老师长长的感叹了一声,说,我的理想也就是和曾点是一样的。那么这就是四个人在谈H己理想过程中老师唯一发表的--句话,然后他们就下去了,走了。三子者出,曾皙后。三个同学都走了,曾皙在最后去问他老师:夫三子者Z言何如?老师你觉得他们仁说得怎么样呢?老师也很微妙,他挡了一下先不想做评价,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己矣。无非是每个人说说口己的想法。然后曾点不易不饶还耍继续问老师,夫子何哂由也?老师,为什么了路说完后你冷笑了一下呢?问到了这个问题,老师不能不说话了,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老师说,这个秘密就是一个人你真的想要治理一个国家吗,那么最核心的东西是用礼仪去治理,而不是说咏一种强硬的措施,你心中真正有一种温良恭简让,这是论语上所提倡的人生Z道。有了这样一种内涵,表现出來的所有措施都是可以变通的,这 就是一个人的起点,那么他说你看,了路说话的时候那么草率,抢在大家Z前就说出一个宏大理想,其言不让,没有一点辞让之心,所以我就哂笑他,因为他从内心缺乏这样一种恭敬啊。【于丹心语】我们不缺乏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的切实道路那么接下来评价另外两个学生,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说冉求说的那个就不是个国家吗,难道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九六十里其至更小一点那就不叫国吗,也就是说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不在于国土的疆域大与小,只要你出言说我去治国,那么请你首先心里面有一面镜子,反躬白省,看一看我的学养,我的为人,我够做这件事吗,但是他的学生少了这个步骤。所以老师说难道他那不是治国吗。接着又说第三个人,愿意学礼仪的这个人,公两华,这件事悄他应该说得很谦熄了吧,但老师说唯赤则非邦也为,宗庙会同,非诸侯而合,赤也为Z小,孰能为Z大。礼仪的事情还算小啊,他做的要是小事,那还有谁做的叫人事,那么礼仪应该是最重要的,不仅是贯穿在每个人生活从始至终的,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从孔子对他三个学生隐约的否定和对于曾点的支持中能看出什么呢,其实他给了我们一个,人牛脚下的起点。也就是说,让我们手中每一天的生活方式跟你最终治国祭祀的理想终于冇了一个勾连的桥梁。画外音:论语告诉我们,理想无论大小高低,最垂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有a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屮去追求H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H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B己所追求的理想乂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每个人就在这样一个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真正看见自己心底的愿望呢,往往我们被遮蔽的是心里真正隐秘的心灵的声音。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讲到有一个人他自己觉得有抑郁症的前兆,每天很不开心,然示去看心理医生。他跟医生讲,他说我们每天就是害怕卜-班,我在工作的时候没关系,但是我只要回到家里我就会感到惶惑,我不知道我心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我无所是从,我不知道我在生活里面该选择什么不该选择什么,然后越到晚上心里血越会恐惧越会压抑,所以復里头会整枚失眠,长此以往我就很害怕,怕我会有抑郁症,我这样的症状只有经过一夜的煎熬,到了第二天早上上班,进入我的工作状态就好了,他说这怎么办呢。这个庚生一直听他倾诉,然后想先给他一个建议,说你看我们这个城市里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他每天都有表演,他的喜剧演的好极了,所有去看了以后都会开怀人笑、忘怀得失,他说你是不是先去看看他演出,你看上一段时间回来我们再聊一聊,看一看你这种抑郁前兆的状态是不是有所调整,那个时候我们再來商量方案。医牛说完以后,这个人很久很久没冇说话,他抬起头來望着医生的时候,医生看见他已经是满面泪水。很久他对医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就是那个演员。其实这好像是一个寓言,但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每一个人已经习惯于口己的角色,在角色中 欢欣的表演,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理想,这是成功的职业,在这个时候还有多少心灵的愿望受到尊重呢,我们在角色Z外还留冇多大的空间真止认识自己的内心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离开职业角色之麻反而觉得仓惶。【于丹心语】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说在隆冬来临之前,在深秋的[□顷上,有三只小[Q鼠忙忙碌碌地为过冬做准备。第一只[□鼠就拼命地去找粮食,把各种谷穗、稻穗一趟一•趟地搬进山鼠洞;第二只[□鼠就拼命地去找御寒的东西,把很多的稻草棉絮都拖到他的洞里;而第三只出鼠呢就一直在出坡上悠悠荡荡,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一会儿抬头看看地,一会儿躺一会,弄得它的那两个伙伴一边在忙活,一边在指责它,说你看你这么懒惰,你也不为我们的御寒过冬做准备,那真到了冬天怎么办呢,你看看你这么游手好闲。这只田鼠也不辩解。后来冬天真的來了,三只小111鼠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小耗子洞里血在过冬的时候,发现吃的东西不愁了,御寒的东西也都齐备了,然后每天在这里无所事事,终于大家就百无聊赖了。当人家开始难受的要命的时候,第三只田鼠开始给那两只田鼠讲故事,他说就在那样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在出坡上遇到了一个孩子,他在做什么;又在那样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在水池边看到-•个老人,他在做什么;我曾经听到人们的对话,我曾经听到岛儿在唱什么样的一•种歌谣,所有的这些我当时都记录下來了。其实到这个吋候,那两个伙伴才知道这只田鼠在为大家储备了过冬的阳光。也就是说,这种表面看起来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这个时候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所有外在的仪式不过是为了一个内心的安顿,那么这种安顿是需要我们去敏锐地感知世界节序变化,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这一点可能对我们今天的人來讲是特别的奢侈了,因为今天这种现代化,反季节的事情太多了,到了盛夏的时候屋子里有空调,凉风习习:到了寒冬的时候屋子里有暖气,温暧如春;到了春节的吋候有夏天那种大棚里的蔬菜,摆在桌了上五颜六色。也就是说,当生活一切变得如此简约的时候我们还冇遗憾吗,这种遗憾就是四季走过,在我们的心上已经变得模糊,我们已经感受不到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由于四季分明带來节序如流在我们心屮还能激起什么样的反响,也就是说在自然牛活屮,在认知内心中,你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那样一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阳粵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有了更多的依据,这一切是为了让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吋候,可以有担当,能够胜任,能够做到最好。画外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宀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口己定了多高的冃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但是淡定的理念就能够让我们实现人牛•的理想吗?其实看到《侍坐》这样一篇小如文,在论语中会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他违背了我们传统对于论语那种立志的判读,他不同于曾子所说的上不可不宏义,任重而道远这样的话。 但是想一•想,它是所有那种人牛•大道、社会理想内在的一个根本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这种从容和对于白我的把握,在职业角色中我们只能是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一种内心认同以后对这个职业的提升。在论语中冇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学生子贡去问老师:动画:老师,你说什么样的人才叫知识分了呢?是不是读了大学就算知识分子了。冇文凭不等于有文化,一个知识分了一定是知道礼仪廉耻行为有所约束的人。我们知道上这个阶层是屮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这应该是一个很崇高的名誉,是那种无恒产有恒心,天下己任的一个阶层。所以子贡说老师你告诉我,怎么样才叫做一个士呢,老师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丄矣(论语子路篇)。他说的最高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他的行动Z间,口己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行为有所制约,有内心坚决的做人不妥协的标准;而这个人要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孔子讲的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内心的修养就可以每天光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岀去,不管你拿到的是什么样的使命,做到不辱君命,这可不容易,因为你不知道你所拿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令箭,什么样的金牌,让你去做说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吗?所以孔子说最高的标准就是你出去可以做到不辱君命,这就叫做士了。学生觉得这个标准太高了,就乂问他:敢问其次。您给我说再低一级的标准,比这差一等的,H: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就是孝悌之义。在宗族里面人家认为你士一个孝子;而在乡党邻里Z间大家以你为兄弟,你能够对所冇人都是亲和的,你能够把你那种人伦的光芒放射出來,用-•种爱的力量去整合周边,不辱祖先。其实论语就是一个以人伦为基本岀发点这样的一个道德文章,所以呢它把次一等定为这样的人。子贡乂接着问:敢问其次。第三等,咱们再下一等说述有什么人勉强够着边,能够叫做士呢?结果孔子说出这个话,说了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大家听了以后会瞠FI结舌说这么高的标准才是第三等啊。口:“言必信,行必果,胫楼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说那种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一定把这事给你做到,这种他说叫晚胫然小人哉,什么叫胫胫然,就是表现出來剑拔弩张,言语很急切,这样的一种样子,说我不计后果,不计方法,我把事给你做成,他说这种人勉强算第三等,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其实大家今天想想说,这第三等也挺高啊,这个标准,言必信行必果今天有几个人能做到啊,他学生也是这么想的,子贡也觉得这仁标准太高了,所以又追问一旬说:今Z从政者何如?老师你觉得现在从政的人能够上这三等吗?结果老师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也就是说,老师把当时诸侯各国的从政者都没有放在眼里,认为他们离这样一个士的标准还太远太远。其实在这里所提出来的详细的不同的标准,这是孔子对一个成熟的在社会职业岗位上有所担承的人他的质量描述。我们來说说这个最高的标准,不辱君命四个字,我们再想一想那个最低的标准,胫胫然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耍做到不辱君命是在变通中没有条件的把一件事情完成好,这需要调动我们多少人牛的积累,这需要一个人冇多大的勇气,智慧和仁义Z心,其实这样一种不辱君命往往容易让我们想起来战国时候赵国的一个人,就是繭相如。人家看《史记.廉蔺列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蔺相如这个人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沔池会都做到了不辱君命,其实这是不容易的,当赵王得到价值连城和氏璧的吋候,秦王想要夺这块壁,所以就告诉他说,哎呀,我给你I•五座城池把这块壁给我们拿过来,我们看一看,赵王当时就知道说虎狼Z秦,这块璧一旦进入将没冇 办法拿回来。蔺相如说,那这样,我们不去的话是口己理亏,我带着这块璧去如果不能换回城池,我的命和璧栓在一起,冇我在就冇这块璧在。去了,看到秦王很随便地在他的行宫里血设酒宴宴请他,然后旁边有大臣,有美人,大家嘻嘻哈哈在这儿很高兴,然后说拿过这块璧來我们看--看,看了以后指给人臣看,指给美人看,人家传着看,蔺相如一看就明口了,说这块玉在这里不受尊敬,就像赵国不受尊敬一样,要拿冋来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他就上去跟他说,唉,这个美玉是冇瑕疵的,你给我我指给你看,秦王就把这块玉还到他手里。M相如拿到这块璧以示,退示几步靠在柱了上,怒发上冲冠,持璧而立跟秦王说,他说你在这样一个地方迎接这块玉,你知道我们來之前,焚香顶礼、斋戒十五天,以示对秦国的尊重。我奉玉而來,而你随便把这块玉传于大臣美人,这样的一个懈慢的态度就让我知道,你们是没有真正想要用城池和换的,那么现在好,如果你真要这块玉,你也要这样持戒焚香十五天,而且你先把城池划给我们,我才能够再把这玉给你,如果不然的话,我现在的人头和这块玉同时撞在金殿的人柱上。然后秦王就害怕了,说那好吧,赶紧按照他要的这个礼仪,但即使按照他的这个礼仪,蔺相如觉得他一定是不会真正完成他的诺言的,所以蔺相如决定连夜让他自己的家人带着这块美玉逃回了赵国,他自己留在这儿最后做一个交代,最后他跟秦王讲说我知道你没有真正给我们城池Z心,这个完璧已经归赵了,已经回去了。其实这是他的不辱君命。沔池会也是一样。其实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的仁人志士中,在古典记载的典籍中,不缺少这种例子,也就是说,在一个突变的情形下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有所担当,这其实是一个成熟的人在职业角色小所要得到的一种考评。其实这样的故事我们不一一地列举,回头看一看会发现,人怎么样可以变得无畏,可以变得淡定而不仓惶,这是需要每个人在心小找到一个符号的寄托,这个寄托不见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宏大理想,也不见得是大家都共同认可的说是一种权势,一种金钱,一种情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口己的达芬奇密码,每一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冇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这样一个寄托,会给你这一生找到一个依凭,会找到白己的一个内心根据地。画外音:于丹教授认为,理想不一•定是人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主屮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但是为什么人们总要追求一个理想,理想之道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來什么样的彫响呢?在论语中说道有多么远的这种理想,其实它一切都在一个朴索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也就是说,孔子经常所说的那种士阳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总在想着口己的衣食,这是不足以担当一个君子一个士的资格,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耍的并不是一种生活的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所以有一次孔子要出远门,子欲居九夷,因为我们知道他要把他的美政理想布化天卞,所以要去未发达地区。临走的时候,学牛就劝他,曰,陋如之何,学生说,那么一个简陋的地方,破地方,你上那儿T吗去。那么孔子怎么回答,孔了淡淡的说,君了居Z,何陋Z冇。那么这个何陋Z冇就流传下来,一直到唐代刘禹锡写了《陋室铭》,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那么《陋室铭》又怎么样形容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冰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徳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來无口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在这样短短一篇《陋室铭》里面,把古往今來的名丄对于简易的朴素居住环境的这种判读全都呈现岀來了,大家在-•起谈论的是不是共同的志向和共同的寄托,如果大家能够在这样一•种丝竹Z间,在大家的交流里面可以有了那种心心相通,可以在你共同寄托的大事上有共同的理想,那么这种简陋,它就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所以其实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储备一点心灵快乐的资源,具实当我们回到论语,真正解读了侍坐篇,看到了吾与点也这句喟叹,知道了这样一位万世师表的圣人心中对于那种沐乎沂水,风乎舞方,在暮春时节咏而归,快乐回来的生活方式心存向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种阐述跟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共往來是如出一辙的,也就是说所有古圣先贤首先是站在个人的价值坐标系上,了解了白己心灵的愿望,然后才会冇宏图大志,走到这个世界上冇所建树。我们都想要一生建立一个大的坐标,对于前方的远景让我们找到一个起点,讣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让我们从论语里而,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个千古的沧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种淡定的容颜,想一想他让我们去到口然中的这种鼓励,在我们每一天,真正忙碌的间隙里而哪怕说给口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不至于让自己彖那样一个人格分裂的演员那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么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如果能够调整这样一套坐标系统,我想论语会从千古之前传递出來一种温柔的思想的力量,它传递出來一种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关照,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于丹《论语》心得《人生之道》序言:【画外音】孔夫了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I•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牛有牛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半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乂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授高境界了呢?孔了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古往今來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中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人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刘禹锡说“人世儿回伤往事,山行依11J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这就像著名的《春江花刀夜》所发出的这种无端Z问“江畔何人初见刀,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犬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能够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T,就会觉得舍弃了许多,会留下很多的遗憾。 就在孔了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又给他自己,给他的学生,给T•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描述,他说白己是“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上会冇儿个阶段,人要做的事情被特别地强调岀來。今天我们从头翻阅进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条人纶之道,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借鉴的价值。其实人的-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这么一段时光,岁刀流淌过去,我们口己的这一段生命镌刻成什么样的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每个人都冇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是他白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白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Z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没有人是牛來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只不过就是对古人所冇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R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地学习而已。所以孔夫了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Z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么好学习的人确实很少见。这就是他「五开始向学时候的心情。今天我们知道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了,关于学习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其实这颠覆了我们过去的标准,大家过去认为导致思维改变就是好的学习。比如说,一个观点、一个理论、哪怕一个道听途说的见闻,“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別人,这就是一种学习。但是在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的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所以孔子的这种学习要求,早在2000多千年前,他所提出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学以致用”。其实我们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只是十五向学,比五岁也要早就开始学习了,但是都学了什么呢?有很多孩子会背圆周率,能背很多很多位,冇很多孩了在客人面前能够背长长的古诗,但是背I员I周率对他的这一生真的就冇川吗?今天的向学还有多少是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一个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的悲哀是信息的“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这四个字也出H《论语》,《论语》其实认为所有好的东西祁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溶入自己的生命。我们现在可以说,学院的那种教育它是冇一个规范长度,但是长度是确定的,宽度是不定的,每个人在有限的时光里学到什么,也许孔子这样的一种学与思结合的方式会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发,只有走过这样的一个光阴,这样的一个历练,逐渐逐渐地提升,有所感悟,才能抵达他所说的三十而立。【画外咅】“三十而立”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几乎每个年轻人到了而立之年,都会问问自己,我立起來了吗?那么怎样才算立起來了,是否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Z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着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就来说说三十而立。三十这个年纪,在今天,可能在都市里,在一个心理断乳期人 大错后的时代,三十岁还被很多人称为叫男孩、女孩,那么人能在这个世界上冇什么样的而立呢?一个“立”是什么样的担当呢?其实大家知道在哲学上,黑格尔曾经提出过一种“正、反、和”三个阶段,人最早所接受的教育,人的信念都是正的,人在刚刚读小学的吋候,甚至在小学以前,看了很多的童话,相信太阳是明亮的,花朵是鲜娇红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满光芒的,王了和公主最终是可以在一起的,这个世界上没冇忧伤。其实这就是正的阶段。但是长到十几岁时候就会出现我们经常说的小愤苗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会觉得成人世界对白己欺骗了,这个世界充满了丑陋、委琐,充满了很多卑鄙和欺诈,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到了这个时候,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逆返心理。那么走到三十岁,英实三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几岁时候觉得一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候觉得一切惨淡。三十岁而立,这种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外在社会坐标给自己的一个符号。从内在的心灵独立來讲,什么样是好的学习?就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这是中国文化中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人如何达到这样一种融合境界呢?屮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读的很苦,需耍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冇的书读完了,可以去批注了,了解了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个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真正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典籍以示,用来它诠释自己的生命。【于丹心语】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它不再与很多外在事物形成对立,而形成一种融合与捉升,就像泰山上的一幅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永远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口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苍天为岸,没有边界,人生走到山峦的顶峰,并不是一种夸张地说我把高山踩在脚F,而是我白己成为山顶上的一座峰峦。其实这就是“六经”注我的-•种境界。所以三十而立应该说孔子一直在教学生一种朴素的、简约的生活方式,很多东西不该操心的不去操心,把眼前做好。我们知道,孔子其实他对于神、鬼的东西是不大提及的,这就是所谓“了不语怪力乱神”学生问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他也都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曾经冇他的学生去问鬼神,【画外音】“老帅天上冇鬼神吗?那些鬼啊、神啊究竟是怎么回事?”“人间的事你还没有做好,为什么要考虑鬼神的事?”那么老师淡淡地告诉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间的事你侍奉好了吗?你这种学习还是先朴素一点,从眼前开始,学会人际关系,别去考虑鬼神。后来又问了一个很玄的问题。【画外音】“老师,人总会死的,那么死广是怎么回事呢?”“生的事你还没有弄明白,T嘛要想知道死呢?”老师又淡淡地告诉他:“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未知生,焉知死?”这六个字对我们都是一个启发,就是在你初期学习的时候,先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地学习并R建立,不用超越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或玄而又玄的东西。只冇这样一点一点学起來,到了该立的年龄,才真正可以立起来。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一 个外在的社会处标衡量你己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纶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口信和一种坚定。我知道中国很多文人做的事情是不求功利FI的的,柳宗元的诗说的好,叫作“独钓寒江雪”,我们想一想,在这样一个清冷的冬季,我们视野中的那个孤独的蓑立翁,他钓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在冬天能够钓上鱼來,但是他是为了钓雪而去。这就是魏晋人所说,你去访朋问友,可以一夜跨越山卻,翻山越水到了朋友的门前不敲门转身走了。为什么?我想念这个朋友,我乘兴而来,我到了,尽兴而返。也就是说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是一种立的标准,就是口己认町了,我一生的所为有什么样的准则。当这样的准则再流失过去,再走过十年,四十而不惑。【画外音】于丹教授认为,并不是每个人到了四十岁时都能够做到不惑,现代社会充满了变数,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坏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其实关于惑这个概念,我们在《论语》的不同场合看见过阐述,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怎么样才能够真正不惶惑这需要大智慧。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其实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的资格,他的学习经验、财富、情感、名誉这一切都是在用加法的,其实物质的东四越多,人是越容易迷惑的。【于丹心语】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怎么样能到四十不惑呢?这就是三十岁以后就开始要丿IJ减法牛活了,就是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学会舍弃。其实我们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当最后这个家摆的像胡同一样吋,发现没有地方放口己了,这就被东西奴役了,而.「L学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绝了,甚至不想挣的钱你可以不受那个委屈了,当敢于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而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啊、打击啊、缺憾啊、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这样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口己应有的位置。现代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这样一句话:“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其实是极尽高明之后,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绚烂Z极而归于平淡,真正冇过极尽璀璨,在你二十的时候,三十岁的时候,曾经风发扬厉过,那么走过“不惑”的时候才表现为这样一种淡定而从容。其实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刚好是要用在为社会所用的时候,那么再接下来走到五十岁,冇一个意味深长的词叫做知天命。【画外音】: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指的是什么?是人们常说命运、命运,命中有吋终需有,命中无时莫强求。难道孔了认为到了五十岁就应该听天由命吗?于丹教授认为,五I•而知天命决不是听天由命的意思,那么孔子所说的天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天命呢?孔了自己其实曾经说过,他说人生走到一定的时候,走到你自己求学呀、学习呀,到了一定时候这么一个境界上,人是应该要“卜•学而上达”,也就是说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在孔子的经典思想里面,一向是不主张谈“怪力乱神”的,那么他乂是怎样看待天命的呢?“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说我从来不怨天也不尤人,即不抱怨说天命让我就这样了,也不往別人身上推卸责任,说是別人导致我这样的,我要学习的就是要达到上达,达到通天的道理,这里“知我者其天乎”是指一种天地人道的规则,让自己如何能够合乎人道。其实“不怨天、不尤人”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话,就这样区区六个字容易吗?一个人如來做到这样的话,那就是硬生生的把很多你可以宣泄出去的抱怨、苛责都压在了白己的心里,因为你不再向他人推卸的时候,就意味着给自己少了很多开脱的理由,那么孔了说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呢?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在这个社会上跟对别人的要求、对别人的苛责都耍重要的多。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只有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地蜚矩流长,只有小人总在琢磨说别人如何不利自己,而君子宁可能在自己内心建立一个大道之约,那么这种大道就是他所说是“天命”。不见得要去做很多很多的技巧,这就是孔了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在这里说了“知命、知理、知言”三个境界,其实人牛•的成长是倒着的,我们都是最先“知言”在与人言和读书小了解这个社会,这能够做到知人,知道他人怎么样。但是知人之后不能够担保你不尤人,你也会抱怨别人,因为每个人“尺冇所短,寸冇所长”长短Z间就会出现磕磕碰碰。再下一个层次就是“知理”,知理Z后,人就可以做到“立”了,也就是说人口我建立Z后,这种抱怨会少的多;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命”,这个知命就是孔了所说的,作为君了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这就是知命。【于丹心语】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达到孔子的这种境界,这是一种内心的定力。其实这在庄子《逍遥游》中,也有这样的一个表述,《逍遥游》屮说,做到“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泪•,定乎内外Z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这就够了。什么意思呢?“举世而誉之”全世界都在夸你的时候,在劝你的时候,让你往前走一步的时候,而不加劝,这个劝是劝勉的劝,就是白己再多走i步,在别人的鼓励和纵容下再多做一点,他说我不会。那么“举世而非Z”就是全社会都在苛责你、都在非难你、都在说你做错了的时候,而内心可以保持不泪■丧,不加沮,这样才叫做定乎内外之分。其实走到天命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想起来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写到的独孤求败的境界。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武侠小说表述中,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个少侠,初出道时,用着一口天下无双,锋利无比的青风宝剑,在这个时候,所有那种萧萧剑气,那种张扬的光彩,就是一个人的绚烂Z极。等到他武艺精进,人到三十来岁,真正安身立命,成为一个门派,一个掌门 人,或者江湖上一个有名的侠客的时候,这个人可能用一口不开刃的钝剑,因为锋利现在对他來讲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内功开始变的沉浑雄厚。等到这个人四十來岁,已经成为名动江湖的这么一个大侠,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一个的流派,而成为一种道义化身的时候,这人可能只用一根木棍,也就说金属那样的一•种锋利、跟那种质地对他来讲也不重要了,有这么样一个外在的东西就可以了。而等到他真正走到至高的境界,什么是独孤求败的境界,但求一败而不得,因为这个时候人手中是没冇兵器的,这个时候十八般武艺全都内化了,也就是说他双手一出可能就能啸出剑气,双拳一抡可能就能成为铜锤,所有的武艺全都在这个人的内心里,全在他的肢体上,所以敌人为什么不能接这种招,不能破解呢?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熔铸了多少武功,所以融会贯通的境界这一直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最简境界。所谓知天命其实就是把人间百态,人间学习的道理,最后达到了一个熔铸的提升。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孔子说,六十而耳顺。【画外咅】顾名思义,耳顺就是什么样的话都能够听得进去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英至看到不合理的事,即使六十多岁的老人之间也难免会发牛争执,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耳顺呢?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再听什么样的话,听人家说什么都觉得人家有道理,这一定是H己的天命了解了,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做到最大地尊重他人。什么是“耳顺”呢?就是任何一个事情,你会觉得冇他存在的道理;听任何一种话,你会站在他的出发起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耳顺”的境界,用屮国文化的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悲天悯人,其实就是一种悲悯之心,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体会。【于丹心语】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也就是说当你见到那么多人的时候,每个人以他的生活方式呈现的时候,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的这个体系能够体谅到他的体系,如果你知道他带着怎么样的生活丿力•程走到今天,也许就会多了一番谅解。孔子为什么面对那么多学生都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呢?其实这是一种高度。有一个谚语说的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的高度相遇才能牛成雨。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其实“耳顺”Z人是什么呢?就是不管这个云在5000X还是在500米,他总能体谅到在他的这个髙度、他的位置和他的想法。其实一个人要想做到耳顺,是让自己先要做到自己无比辽阔,可以愈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让自己的标准坚持在某一个地方。其实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屮庸”也许更为恰当。“中庸”其实是学习所有外在知识Z后,得到内心的陶冶与熔铸。这种陶冶熔铸就好象是我们说的小学、屮学时候经常做的一个物理实验,老师给一个铅笔,一个関应成七等份,涂上七种颜色,戳在那个笔上一转,出现的是白色。这种白就是绚烂Z极Z后,其实这就是i 种外在天地之理在白己内心的融合,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以后,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年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画外音】每个人到了七十岁是不是都可以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到七十岁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苦短,等到七十岁就太晚了,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早日达到人工的最高境界呢?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在有一座佛寺里,那么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粕致的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到这里的膜拜,但是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是跟它采口同一块山石的很多花岗岩,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变的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我们來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去膜拜你呢?你有什么了不起啊?那个佛像就淡淡地对这些台阶们说了一句话,因为你们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千刀万刚终于成佛。所以我们看到的孔子所描述人住的境界,越到后來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在这从容Z前,其实要经历多少千锤百炼,甚至于千刀万刚,只冇了解一个这样的外在过程,才能稳健地建树自己的内心。孔了所说的这样一个人生历程的描述,也许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也是不同里程碑上的一而镜子,照一照白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來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经通了天地人道,是否以包容悲悯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仅仅有这种关照还不够,因为人生苦短,在这样一个加速度的社会里让我们都等到七十年太晚了。其实人牛有牛•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我们是有着多纬度的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十岁,也许在三十岁,能够提前感悟到四十岁、五十岁的境界,也许当我们四十岁的时候己经可以做到从心所欲那样的一种既定从容了。今天的社会给人家的压力太人了,但是只有一个人有效地建立内心价值系统,才能把这种压力变成一种牛命反张力。【于丹心语】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工命的张力英国的科学家公布过一个实验,这不是寓言,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验,他们为了试一试南瓜这样普普通通一种廉价的植物生命力能有多强就做了一个实验,在很多很多同时生长的小南瓜上加祛码,加的前提呢就是他承受的最大极限,既不要把它压碎了,也不要把它压的不再成长了,就在确保它在还能长的前提卞压最多的磁码,那么不同的南瓜压不同的砥码,只有一个南瓜压的最多,从一天儿克、i天儿十克、儿百克,到一天儿千克,直到这个南瓜跟别的南瓜毫无二致地长大,长成熟的吋候,这个南瓜上面已经是压着几百斤的份量。最后的实验就是把这个南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起,大家试一试一刀创下去是什么样的质地?当别的南瓜部手起刀落噗噗地打开的时候,这个南瓜刀下去弹开了,斧了下去也弹开了,最示这个南瓜是用电锯吱吱嘎嘎地锯开的,南瓜果肉的强度已经相当于一•棵成年的树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呢?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生命实验。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处的外在环境跟我们内在反张力最好的写照。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有理山不提前成熟吗?•其实只争朝夕这 句话用在今天是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学习《论语》,学习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牛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让我们建立-•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于自己的心,还对于是社会的岗位,都作出来一种无愧的交代,让我们越早提前实现那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就越好。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千古之前以他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牛大道,看着后世了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建立起來自己的效率,整合起来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冕,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育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來有用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给我们的终极意义。此资料整理自:于丹老师网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