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论语》心得]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论语》心得。--于丹如是说。作为流传了千年的文化典籍,《论语》承载着先哲孔子的思想精华,它在历史的积淀中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为后人所称颂。短短的半个学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论语选读》一书,自然是蜻蜓点水,不能完全领会《论语》其中的奥妙的,但也一知半解,有所体会。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孝悌谨信爱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我们所应遵守的仁道。但是孔子提倡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认为应按照亲疏远近给予仁爱,这与墨子的兼爱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更贴合我们的生活,后者更接近理想的社会,心得体会《《论语》心得》(..)。
关于为人处世,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即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切勿过犹不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要注意保持一点距离,给对方留一点空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做到中庸,方能和谐。但中庸不是没性格,君子亦有所恶,乡愿亦为德之贼。要做到中庸也需把握一个原则,一个适当的度。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周游列国,本想推行自己的思想,改变政治衰败的局面,使天下清明,百姓安乐,但却一次次失败。面对楚狂接舆的感叹,长沮桀溺的讥讽,丈人的讥讽,面对世俗的质疑和批判,孔子只能怃然叹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怀,这是怎样的从容和坚定。实践大义,即使知其不可而仍然去做,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但这其中的艰辛历程却弥足珍贵。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还感觉到孔子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也可以很感性,颜渊死后,他痛哭,连连喊道天丧予,从中可以见出他对颜渊的喜爱非常深切。孔子也很爱开玩笑,[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可见生活中的孔子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相反,他平易近人,于庄重中透出安详与温和。
《论语》涉及了学习修身、处事待人、治国齐家等多个方面,我的体会也只是讲了一点皮毛而已。语文老师说,《论语》这部书,即使你现在只读了半本,但这半本对你以后的人生将会非常有益,夸张一点讲,这里面的某一句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论语》是永远的儒学经典,是智者的叮咛,是一眼温暖的活水泉,在朴素中闪现智慧的灵感,于简单中透射人性的光辉。(中国大学网)《论语》心得2 第2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预览〗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论语》心得3 第3篇百家讲坛论语感悟 〖预览〗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生活秩序并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
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论语》心得4 第4篇论语关于智的句子
〖预览〗1:父母,唯其疾之忧。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1: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论语》心得5 第5篇《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预览〗12、《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建民初中赵启兰《论语》十二章是经典名篇,我在执教完毕后,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学要领,现在反思如下。先从教学环节说起,我设计的环节有:导入—检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理解性检测—应用性检测—齐读课文,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但在上课过程中,我感觉仍是先松后紧。因对学生能力估价过高,对课前的预习检查过细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后边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很粗糙,这是我经常犯的毛病。经过同事们的议课和帮助,我认识了如下问题:1、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教学环节要精简,提前对学生的预习要深入检查。2、适当降低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初一学生刚学古文要培养学习兴趣。3、幻灯片制作要精细,去掉有关六章翻译的幻灯,保留七张即可。4、对学生翻译再做精细指导,比如词性活用的字——时、日、传、乐,“而”的转折、承接关系的用法。5、学生翻译展示之后的指导应有重点,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应给示范。结合“339”大循环教学模式的精髓来谈,我这节课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特点,但是仍然不够完美,先做如下反思:1、检查预习环节设置太多,可以把个人展示——抽学生上黑板板书易写错和易读错的生字和四人小组组长检查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