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之道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老子之道

ID:828911

大小:3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谈老子之“道”摘要:《老子》是屮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集屮体现了老子充满着思辨哲理的哲学思想和鲜明的社会观念,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中的瑰宝。以“道”作为世界的本源的宇宙观是我国早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全篇五千余字通过对“道”的特征和由道衍生出的诸多思想的描述以及其创生万物的规则与过程,把其形而上的世界观应用到他所在生活时代而临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当时动荡的社会寻找一条普遍遵循的准则。本文将通过对“道”的理解以及《老子》中治国、处世、用兵之道的讨论来浅析老子之“道”。关键词:老子之道治国处世用兵“道”(“常道”)之不可道老子在第一章里就声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可谓是《老子》全文的核心句,想要理解“道”,就必须理解这句话。《<十家论老〉之关锋论老子》中指Hh“老子要说的哲学Z道不是普通的'道',而是'常道',关于'道'的名字不是普通的名字,而是'常名',所谓'常'即恒常不变,永远不会消失。”①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理解成为“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的那个“大道”。②这个“大道”,止是指浑然一体的宇宙木体、永恒存在的天地万物之源、运动不息而又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因为万物都是rtT道”而生,因此,用任何事物去描述“道”都难免片面。自然科学就是以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为目的的科学研究,因此,口然科学是可以视为“道”的一部分的。接触过口然科学的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好多物理上的概念,比如“时间”、“场”等都是“不可道”的,但是我们似乎却又知道他们是什么,我们称这些概念为“理解性”的概念。不同的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自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造诣也就大相径庭。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其实每个人也都是依照自己心屮的“道”生活的,只不过跟研究自然科学一样,由于“道”Z不“可道”,所以人们才会对“道”的理解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深入程度,从而不同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有了不同的处世态度,导致人生的境遇也就不一样了。治国之道《老了》一文,多次涉及治国Z道的讨论。治国Z道,是以“门然”为核心的,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不过分地压制百姓,同时,放弃急功近利,贪图富贵享乐的念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Z贼;不以智治国,国Z福。”(六十五章)两处突出表明圣人治理国家时,应使心胸开阔,生活安饱,意志向上,体魄强健,让人们“绝巧弃智”,不使阴谋诡计,无欲无求,同时让自作聪明的人不敢肆意妄为。③这种思想,跟单纯的“愚民”政策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愚民”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设的统治地位,愚化百姓,让他们始终听命于统治阶级而不敢谋反,而老子的“绝巧弃智”却是①源自《十家论老》胡道静著②源H《老子》中华书局出版社勿源自《老了治国z道研究》余家晔让人们限制欲望的膨胀,防止百姓因欲望偏离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思想的初衷,同当下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谋而合,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七十五章)表明人民的饥饿來源——统治者吞食赋税严重,人民难治理的缘由——统治者强作妄为,人民看轻死亡的原因——统治者奉养奢厚。这无疑揭示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产生的缘由,捉醒统治者应放弃贪欲,以民为本。另外,“以无事取天下”的思想,也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累。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这段话突出了不能以强力治理天下的主张,应戒除极端而奢侈的措施,顺应口然,因势利导④,而不是万事都耍强行划一。也就是“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冇事,不足以取天下。”(四十八章)处世之道老子推崇的处世之道,概括起來就是“守柔处弱”,“谦下不争”。“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和“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Z”。(六十六章)表明圣人如果想成为百姓所拥戴的君王,他们必须会谦虚卑下,如果想居于百姓之先,必须会后已而先人;能够以谦下的态度,不总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能适当地为别人着想一下,这样可以为自C以后的生存留有发展的空间。“处下”是一种积蕎力量、酝酿准备、保存实力的状态,口的在于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静观其变,等待恰当的时机,创造条件以便实现转化,待到准备充分,时机成熟之时再采取行动,从而后发制人,得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效果。⑤老子极力反对那些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人,认为他们这样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锋芒毕露、自我膨胀,忘乎所以都会自种祸根,自受其害。于是有“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二十二章)一说。这深刻地指岀了自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通晓事物而口明的,口我夸耀有功的人是会丧失其功劳的,总是口高口大的人因为骄傲而导致落后,所以不会长久的。因为过早地暴霜实力,必将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许多不必耍的麻烦也会由此而生,无疑给自己的生活平添了些许压力,将自C搞得身心俱疲,是典型违背“自然”的现象。因此,“不争”是化解这些矛盾,顺其自然的最佳选择。水,是世间“至柔Z物”,然而“而攻坚强者莫Z能胜,以其无以易Z”(七十八章),不难得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这里的“柔弱”不是懦弱无能,而是坚忍不拔,这是任何刚强之物无法比拟的,I大I为任何利器都会随时间推移变钝,而柔弱坚韧之物却能在外力下游刃有余。值得指出的是,老子教人效法水Z“柔弱”,并非教人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而是教人要法“道”自然而有所作为。所谓“屈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第八章)意指“对待个人地位上,避高趋下,善于位居众人Z后,不计地位卑低;心境,善于保持深沉宁静的状态;与人结交,善丁友好、仁爱而不求报答;说话,善于恪守信用;执政,善于做到清正廉洁、公平不倚,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处事,善于发挥能力并圆融;行动,善于随顺天时、把握时机、合乎时宜。”⑥这种“水”的“柔弱”和“不争”的处世Z道在今天看来历久弥新。④源自《老子解读》林语堂著⑤源H《老子一百句》汪涌豪著⑥源自《中国宗教》2005年第四期《上善若水为而不争——解读v道徳经〉》周高徳 用兵之道用兵打仗,在老子看来本是不该发生的,因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三十章)即用“道”去治理天下而不是军事和暴力。然而,由于统治者的违“道”之行促使战争的爆发吋,就应“不得已”而用兵,只要获得胜利就好,切忌逞强暴虎、炫耀恋战等行为,因为战争本质上是为了换取和平,为了让更多的人免受战争的侵害,而非穷兵麒武,恃强用兵只是制造灾难而已。⑦对于实际作战而言,老子主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先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也就是不主动进攻,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一方面,没有强大的防守能力一味地进攻总是不长远的,一旦攻击停止,稍冇疏忽就会被敌人发现破绽,另一方面,进攻本身就是一种争上激进的策略,在老了看來,这是不符合“自然”的,也就谈不上用兵Z道了,相反,老了的策略是赋冇智慧的,符合“处下”的基本思想,在退让防守中寻找敌人的漏洞,从I佃攻英不备,取得战争的胜利。结语老子的思想之深邃,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虽然“道”的思想至今仍不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但是它的精髓仍I口启示着后世。凡事顺其自然,不违背客观规律,在任何层面都是尤为重要的。不仅是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都应认真体悟并践行这种思想,它的伟大价值无疑将对构建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参考文献】[1]胡道静,《十家论老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6[2]汪涌豪,《老了一百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5[3]饶尚宽,《老子》[M]北京:屮华书局出版社2006-09[4]刘坤生,《老子解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1[5]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江苏:江苏文化出版社2009-10[6]余家哗,《老子治国之道研究》[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2004-04[7]周高德,《上善若水为而不争一一解读<道德经〉》[J]中国宗教,2005⑷ 疇自《老子解读》刘坤生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