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一兼爱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看待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易:改变C.胁息然后带带:腰带D.是以仁者非之非:反对答案 C解析 带:名词作动词,束腰带。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贵必敖贱 ②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③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④教驯其臣 ⑤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⑥破碎乱行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 A解析 ①“敖”通“傲”。②“于”通“迂”。④“驯”通“训”。⑥“碎”通“萃”。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C.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D.人亦从而爱之
答案 B解析 A项古义:残害。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邪的,不正派的;狡猾;副词,很,非常。C项古义:侍卫人员。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b.动词,支配、操纵;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d.副词,反正。D项古义: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解析 B项均为自己的。A项动词,表应答,相当于“是的”/代词,这样。C项憎恨/不好的。D项固定格式,表示“用来……的”“拿来……的”/固定格式,表示“……的原因”。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易之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C.入以见于君D.韦以带剑答案 C解析 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节选自《墨子·辞过》)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民费而不病 病:困苦B.强体适腹而已矣适:使安适C.故民归之归:归附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恶:罪恶答案 D解析 恶:讨厌,不希望。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B.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D.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答案 A解析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的意思是“现在的人君制造车船”,在“当今之主”后断开,排除B、C两项。“全固轻利皆已具”的意思是“车船已经够坚固轻便了”,不能再断开,排除D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答案 C解析 “当今之主”不惜横征暴敛,就是为了享用“美食刍豢、蒸炙、鱼鳖”。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因此,(圣王)自身节俭,教导百姓,天下的民众就得以治理,财用得以充足。
(2)君主如果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么对于建造宫室,不可以不节俭。(3)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参考译文远古的圣王建造宫室,建造宫室的原则是:“地基的高度能够避免潮湿,四周能够防御寒风,上面可以抵挡雪霜雨露,屋内墙的高度可以使男女之间按礼有所分别。”宫室的原则只此而已,凡是劳民伤财(大费周折的),实际上没有多大益处,圣王(因此)都不兴师动众。照规定去服劳役,修整城郭,那么民众虽有劳作,但不受损伤;照常规去征收租税,那么民众虽然有所耗费,但不会困苦。所以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制作衣服带履,是为了便于身体(穿着),并非要作出奇怪(的装束)。因此,(圣王)自身节俭,教导百姓,天下的民众就得以治理,财用得以充足。当今的人主,建造宫室之时,就与这不同了。一定要向百姓征收重税,强夺百姓的衣食财用(去建造宫室),讲究亭台楼阁曲折多姿的壮观景象、彩色雕刻的装饰。像这样的宫室的建造,身边的人也都效法,国家财用不足以应付凶年饥馑,救济孤寡,所以国家穷困,民众也难以治理。君主如果真希望天下治理得好而厌恶其混乱,那么对于建造宫室,不可以不节俭。上古的圣人教男人们耕稼种植,供给民众食粮。饮食的作用,只在于增加热量补充消耗,增强体质满足口腹罢了。所以他们用财时节省,自奉少,于是民众殷富,国家也治理好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强征暴敛民众的财产以享受牛羊猪肉之美味、以蒸烤鱼鳖为佳肴,大国之君堆摆了上百样的菜,小国之君摆设了十多样的菜,美味食品摆出来有一丈见方。眼睛不能全看得到,手中(的筷子)不能全夹得到,嘴不能全尝得到。君主这样讲究饮食,左右大臣都效仿他,因而富贵的人家更加奢侈,孤苦穷困的人家就受冻挨饿。即使想让国家不乱,也是不可能的。国君如果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么对于饮食的费用,不可以不节省。远古的民众,不知道制造车船的时候,重的物件不能搬动,远的地方去不了,所以圣王开始制造车船(以便百姓运行),所造的车船,完备、坚固、轻巧、便利,可以运载重物到达远方,这样做花钱少而得利多,因而百姓喜欢利用它。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
现在的人君制造车船,跟原先不同了。车船已经够坚固轻便了,还要向百姓横征暴敛,用以修饰车船,车上画文彩,船上饰雕刻。女子放弃纺织为舟车描绘刺绣,因而民众没有衣服穿而受冻,男子离开他们耕种的田地去给车船雕刻装饰,因而民众就缺粮挨饿。人君这样讲究车船的装饰,左右大臣也都仿效他,所以国内民众饥寒交迫,不得不去做作奸犯科的事。犯罪的事既多,则刑罚就严峻,刑罚严峻了,国家就混乱了。国君如果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么对于制造车船,不可以不节俭。三、语言表达1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注]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注 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意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且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此外,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经典阅读:①要求能够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②对经典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一些哲人的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本题应抓住“仁爱”与“兼爱”的异同来分析。1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敬畏是耸起的岩石,闪烁着道德的冷峻;敬畏是寂寥的沙漠,绽放着理性的崇高;敬畏是莫测的天坑,折射着灵魂的尊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潇洒是宽阔的原野,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潇洒是无尽的森林,蕴藏着思辨的灵性;潇洒是浩瀚的大海,翻卷着绚丽的色彩。解析 审读例句,注意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仿写时,要选择恰当的主题,如友谊、美丽、潇洒等,注意比喻要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