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6单元《墨子》选读 一、兼爱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第6单元《墨子》选读 一、兼爱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ID:828995

大小:76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兼  爱《墨子》选读 墨子名言集锦(一)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一、字音识记1.相篡(cuàn)2.牂羊(zānɡ)3.胁息(xié)4.不惮(dàn)5.黧黑(lí)6.期年(jī)二、通假字1.苟君说之(通“悦”,理解为高兴、喜欢)2.教驯其臣(通“训”,理解为教育训练)3.破碎乱行(通“萃”,理解为聚集)4.贵必敖贱(通“傲”,理解为轻视)5.既以非之(通“已”,理解为已经)6.天下之难物于故也(通“迂”,理解为迂远)7.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通“辨”,理解为辨别) 四、古今异义1.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让步关系的连词2.特上弗以为政古义:按照处理今义:认为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5.人必从而害之古义:跟随而来今义:连词,上文为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6.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古义:身边的近臣今义:方位名词 五、词类活用1.君臣不惠忠名词作动词,施惠,尽忠2.是以仁者非之 意动用法,认为不对,反对3.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名词作动词,给利益4.破碎乱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分散,使……混乱5.越王击金而退之 使动用法,使退却 六、文言句式1.此则天下之害也 判断句2.特上弗以为政省略句3.何以易之宾语前置句4.此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 启迪智慧1.墨子主张的“兼爱”与儒家有关“仁”的思想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墨家和儒家的主张都有关爱他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两家有相同之处。但两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的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爱有差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意思是说爱他的父母应该超过爱他的同族,爱他的同族超过爱他同族以外的人。墨家所主张的爱是“爱无差等”,是普遍的,不分等级亲疏远近的爱。 2.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见第二单元,二、“王何必曰利”一节)。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明确: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自爱自利的褊狭,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褊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 3.文章引用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在后半部分引用这些事例是为了更好地论证君王不相爱是因为“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的现实。是文章讲道理之后通过事例的进一步论证,是为了把观点论述得更清楚更明了。同时也体现了逻辑的严谨,引用这三个事例也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4.文章在逻辑推理、论证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明确:文章首先摆事实,列举存在的种种祸害,然后指出产生这些祸害的原因是“以不相爱生也”。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兼相爱、交相利。”最后,对统治者所说的兼相爱是迂阔难做的事,引用历史事实,进一步指出,只是“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文章逻辑推理严密,结构极富层次感。 5.如何评价文章在论述过程之中的“繁笔”?明确:墨子为了把道理讲的透彻明白,在论述过程中不厌其烦地使用“繁笔”,文章看似啰嗦,其实这是墨子文笔的特点。“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清光绪年间的钱振锽《名山小言》中的评价应该是相当精准的。 归纳主旨选文主要阐述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解析:B项中,“冠”,应读ɡuān;C项中,“有”应读yòu;“敖”读ào;D项中,“要”通“腰”,读yāo。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B.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解析:A项,第一个“以”通“已”;B项,“驯”通“训”;C项,“辩”通“辨”。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看待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改变C.胁息然后带腰带D.是以仁者非之反对解析:C项中的“带”应为名词作动词,系好腰带。答案:C 4.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②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③视人之家若视其家④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的(原则)方法;②……的原因;③自己的;④他的。答案:D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之与家之相篡改动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举起,发动C.何以易之改变D.是以仁者誉之称赞解析:A项中的“篡”意为“争夺”。答案:A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强必执弱”中“执”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他手执红旗向前冲B.他执掌着学校里的大印C.他是执法犯法D.办完事后,请把回执带回来。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控制”;A项,拿着;C项,执行;D项,凭单。答案:B 7.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2)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译文:人与人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伤害。译文:既然已经反对不相爱,那么,用什么方法改变它呢? 祝您学业有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