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本文所叙述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遥远,对所叙述的事情学生也感到陌生。怎样让低年级学生通过作者的描写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加以引导。课前准备:教师:关于洪灾场面的录像。学生:查找有关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生字词。2、朗读课文。二、读讲课文。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1)说说读了第一小节后,你知道了什么?(2)“滔滔”的水流什么样?你见过吗?(出示课件)洪水爆发淹没农田,冲倒房屋。说说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3)“无家可归”指什么?
指导朗读。练习读,指名读。2、学习第二小节。(1)观察书上的插图,说说大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你从大禹的行动中体会到什么?结合理解“走遍”、“吃尽”。(3)想象:他可能会吃哪些苦?(4)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挖通大河,劈开大山,让洪水畅通无阻,滔滔入海,不再危害百姓。)结合看图、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挖通”等词。然后让学生做动作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5)这里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指的是确切的数字吗?(6)为了治理洪水,大禹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7)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3、学生自读自悟第三小节。(1)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说你从这些数字中看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你路过自己的家门,你会怎样做呢?为什么?为什么大禹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不进去看一看呢?(4)大禹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的人。面对这样的人,你心中有什么想法?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学习第四小节。
(1)洪水被制服了吗?指名读第四小节。(2)想想老百姓会怎么感激大禹?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请学生分别扮演大禹和老百姓,进行表演。(3)理解“伟大”、“英雄”。他的“伟大”表现在哪些地方?(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吃尽千辛万苦,引导洪水流入大海。13年里,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原来害得老百姓五家可归的洪水现在被制服,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4)理解“代代相传”。(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三、课堂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