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禹治水》说课稿

ID:829492

大小:4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智、大爱显奉献——《大禹治水》说课稿《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拿到课题之后,我们学校三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也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讨论结果。一.依据课程说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反复阅读文本后,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关注学生语言学习的同时关注语言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感悟文本内涵,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分析学情说教材《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融大智、大爱于一身的英雄形象,他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我想,把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放在三年级进行教学,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再现大禹的英雄形象,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受限于自身的认知特点,对“大爱”感知甚少,再加上,大禹治水的故事相对于他们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甚远,读懂课文不难,但要触及心灵,留下奉献的印记,难度颇大,这就需要老师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理解“堵塞、叮嘱、开凿、挖通、垒起、欣欣向荣、英雄”等词语 在文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3.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重点为: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难点为: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三.因材施教说方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我想,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贴近文本,适合学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想象、感悟,它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它就是好方法。本篇课文有深厚的人文积淀,选材精当,语言简练,教学时,我们要想方设法深入浅出,让学生先“读进去”再“读出来”。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简笔画、情境渲染、语言描述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跨越时空,体悟禹治水的艰苦卓绝,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四.紧扣教材说流程本课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四个环节。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内容,认读生字词为主。主要分为“谈话交流,初识英雄”和“自主学文,走近英雄”两个环节。第二课时借助语言文字以品读、感悟、升华为主,分为“品读感悟,走进英雄”和“回扣课题,升华英雄”两个环节。下面,我就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再现大禹的英雄形象,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的。语文是读出来的。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师生一起对文章中静止的符号进行咀嚼品味时,才能使它流淌出迷人的情味和韵味,才能把静态的、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 的画面,才能引发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本文时,我们设想将从以下五步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禹的大智和大爱。1.认识洪水,铺垫奉献,英雄在洪水中挺立。(学习一自然段)洪水是什么?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茫然的,若对洪水没有透彻的认识,大禹的奉献精神就表现不出来,因此,我们首先将播放录像【播放录像:洪水肆虐泛滥,冲毁田地、房屋、牲畜,人们流离失所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视觉冲击,具体感受洪水的肆虐,人民的悲惨。接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洪水肆虐的危害,指导学生活学活用这些重点词语。【(课件)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然后,在师生互动交流和朗读中想象、体会大禹治水的巨大困难,激起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大禹的英雄形象,在洪水中挺立起来。2.品读词语,突出奉献,英雄在艰辛中挺立。(学习三自然段)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体现了大禹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呢?首先在教学禹治水的过程时,我们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开凿”、“挖通”、“垒起”、“引”,并透过这些词语了解禹治水的方法,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不易。下面就以理解“挖通”为例,谈谈我们是怎样引导的: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明白吗?(师板画:大河)老师边画边讲解: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那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那条河,那 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就再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引导作用。“引”就是禹治水的方法(板书:引)。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体会词语的基础上感受到了禹治水的艰辛不易。其次进行范读。老师激情的范读是火种,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愿望。接着,又引导学生想象:在治水过程中,禹还会遇到哪些苦难呢?在孩子们的想象中,禹的形象逐渐清晰,禹不畏艰辛的品质,相信会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后,师配乐动情讲述禹在治水过程中的两个细节:“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然后配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悟朗读这部分内容。此时,学生对禹奉献精神的感悟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大禹的英雄形象愈加明朗起来。3.巧读数字,深化奉献,英雄在大爱中挺立。三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做法,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们首先将采用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借助“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对比:“三十岁”结婚,只在家“四天”;治水“十年”,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回家的次数是0),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其次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感悟禹“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领悟禹能够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大爱(板书:大爱),就是奉献(板书:奉献),大禹的英雄形象饱满起来。 4.对比人物,升华奉献,英雄在大智中挺立。(学习二自然段)在学生明确了大禹的治水方法,领悟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后,再把话题一转,引到鲧身上。鲧是如何治水的呢?结果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叮嘱”,感受鲧的博爱之心,他们父子身上都有奉献精神,再对比两人治水方法的不同,结果的不同。禹能够变堵为引,成功治水,让大地重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彰显了他的智慧(板书:大智)。至此,禹这个融大智、大爱于一身的英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禹受到人们敬仰和爱戴的原因也迎刃而解。以上设计,层层叠进,环环相扣,学生读进文本,一步一步贴近英雄——禹,感受到了他的大智大爱和奉献精神。此时,老师再请学生读出来,去发现文中和课题中对禹称呼的不同。在禹和大禹两个称呼的区别中,更深刻地体会禹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地位(板书:把大字写大),最后让学生满怀深情地再读课题(重读“大”)。本课至此,戛然而止,达到了“课已终,而意蕴深远”的教学效果。五、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简洁明了,体现了文章的“文路”,教师的“教路”,而且引导了学生的“学路”。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大”字的变红,变大,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也将大禹的英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板书设计:大智——引大禹治水大爱——奉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