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都江堰市玉堂小学刘碧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2.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3.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劳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制服洪水的。教学难点:从句子中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叮嘱、开凿、欣欣向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3.能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学习新词。教学难点:能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你知道图上的人物是谁吗?(大禹)2.简介大禹。3.今天咱们就去学习关于大禹的故事。揭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2)指名逐段读课文,纠正字音。(3)理解“叮嘱、开凿、欣欣向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4)重点指导书写:野、塞。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1)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2)试着给课文分段。四.作业布置: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英雄。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付出的努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劳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制服洪水的。教学难点:通过文中的词句体会大禹不辞辛劳、大公无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神话故事《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大禹治理洪水的结果怎样吗?(板书:制服)2.谁能用黑板上的词语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创设情境,朗读入境。(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件展示洪水,看到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音乐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引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凶猛。
[师生的评价充满激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一.引入情境,境中悟情。(学习二——四自然段)1.请学生默读课文二——四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2.了解禹是在什么情况下治水的?3.了解禹是怎样治水的,体现禹的聪明才智。(板书:开凿、挖通、垒起、引入)[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禹的聪明才智。]4.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故事的了解,体会禹的大公无私。(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补讲这个故事,使学生顺利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5.了解禹治水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感受禹治水的艰难。(板书:历尽千辛万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在孩子
们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想象中孩子们得到了真正的情感体验。这样,大禹为治水而历尽千辛万苦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一.深入情境,情中悟理。(学习五自然段)1.了解禹治水的结果,理解“欣欣向荣”。2.句式练习,感悟禹的奉献精神。[训练用关联词说话,使学生既了解事情的结果,也感悟到禹的奉献精神,从而体会到禹的伟大。]五.总结全文,回归主题。因为禹心系百姓,为民造福,大公无私,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所以大家要尊称他为“大禹”。因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才会家喻户晓。可见,奉献是我们人生价值和生命地位的所在。(板书:奉献)[“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底子。]板书设计:开凿、挖通、垒起、引入大禹治水————————————————制服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