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评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禹治水评课

ID:829574

大小:3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禹治水》评课稿伏家营中心小学张家宝昨天,学校教导处组织研讨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观看视频,是由杨春艳老师在江川县2014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中讲的一节二年级的《大禹治水》课堂实录,《大禹治水》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配有四幅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表现了大于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纵观杨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下面详细来谈谈看法:一、自主学习(迁情入境,引入教学)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她是这样导入的: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4 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滔滔”、“冲倒”、“无家可归”这三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接着老师问:看着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太惨了,一定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此时,老师顺势问道:那么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因势利导,自然过渡)二、互动学习(读中想象,体会感情)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杨老师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并紧扣关键词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让学生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杨老师抓住这一“空白”4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杨老师总结道:是啊,没有哪一个儿子不想父亲,也没有哪一个父亲不想儿子、不关心儿子,禹这样做,体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事迹写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杨老师的总结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三、延展学习(总结延伸激发感情)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杨老师抓住关键词“感激”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然后抓住“代代相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你会对你的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你的孩子也会对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在学完课文后,全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到课题,治水的是“禹”,为什么人们称他“大禹”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四、生字教学,扎实有效4 杨老师的生字教学也颇有特色,选取了“被”、“制”两个字,从字的结构,书写顺序,读音上指导学生,值得学习。五、建议:可以说,杨老师的这节课是高效的,上得“干净”、“简洁”,学生的参与面广,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又达成了教学目标。作为旁观者,我有两点建议:1、在第二个环节(互动学习)中,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紧扣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时,还可以引导发问:禹在治水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让学生扩展思维空间,因为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的,带着这样问题去想象,去思考,孩子们能在想象中得到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如果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2、在生字教学时,杨老师选择的是“被”、“制”,应该把“治”与“制”一起呈现,因为“被”和“治”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而“治”与“制”的读音相同,容易混淆。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