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情中悟理——《大禹治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庞绍勇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设计理念:本单元以“杰出人物”为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大禹治水》是其中的一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故事意在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高尚的的奉献精神。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回顾文本,迁情入境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新词,还读了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板书:伟大英雄2、被称为英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被称为伟大英雄呢?这篇课文就通过大禹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表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英雄的形象。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课文,走近大禹,在读书中去感受。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交谈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提炼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二、感受洪水的无情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理的是场怎样的洪水?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你们看——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直接出示第1节。)结合视频理解“无家可归”,指导朗读。3、你觉得洪水怎么样?交流是啊,孩子们,洪水就像猛兽一样,侵犯了老百姓的家园,人们只能过着痛苦的流浪生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4、孩子们,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无家可归的生活,能让老百姓继续过这样的日子吗?是啊,大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5、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出坚定的语气)(设计意图: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三、体会治水的艰辛过渡:治理洪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之中,大禹做了哪几件事?1、出示:我来探究: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之中,大禹做了哪几件事?找一找,划一划。2、把你画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2、师生交流。3、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这一句话中有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千辛万苦、千上万水)谁能读好这两个词?4、仅仅是千和万吗?从这个千和万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吗?拿出学案,想一想,写一写。
大禹吃尽了——走遍了———5、你吃过苦吗?你吃过那些苦?猜一猜,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师补充:由于常年泡在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趾甲也脱落了大腿皮在劳动中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长满了老茧。(设计意图: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回忆自己吃的“小苦”,猜测大禹吃的苦,加上教师的补充,学生便能感受到大禹吃的是“大苦”,而且是“千辛万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6、这只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他还做了什么?这儿有两个同样的数字——(九),这个九也是很多的意思。7、教师板书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挖了许多的沙——劈了许多许多——(引读)齐读。8、讲到这里,老师想起了另一个治水英雄。他就是大禹的父亲拿出学案,读一读,想一想:大禹和父亲的办法有什么不同?适时点拨:大禹为什么不用父亲的办法?指名回答,讨论谁的办法好。9、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设计意图:禹治水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教师板书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学案,了解禹的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这样对比,学生便能感受到禹的聪明和智慧)过渡:禹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引出课文第3自然段四、续讲故事,深挖人物内涵1、读到这里,你的小脑袋里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禹十三年了为什么一次也不回家看一看?他不想自己的妻子吗?不想自己的孩子吗?他的孩子不想爸爸吗?他这么做是为什么呀?)1、老师也有好多疑问,让我们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后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看看谁看的最认真,最善于思考。播放视频。(禹第三次经过家门的时候,高潮处停止)3、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禹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
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点什么?4、孩子们,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吗?他也是有情的人啊,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板书:为民造福(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画片段,加上动听凄婉的二胡曲,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采用“情感填白式”、“故事续讲式”的方法,故事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入情入境地引导孩子说话,既训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让大禹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进一步丰满。)五、前后对比,情中悟理过渡: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洪水被制服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读课文。1、老百姓还用过无家可归的日子吗?想象一下,此时老百姓在做什么?(想象、交流)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2、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对比读,你想对大禹说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安定的生活对老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幸福,在词句的训练中自然地凸显出文章的主题。)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这样了不起的人物,推荐阅读:《愚公移山》(设计意图:“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从而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附:板书大禹治水治水前伟大英雄治水中}为民造福(师生画图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治水后
附:《大禹治水》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一、默写生字词
二、“吃尽了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走遍了千山万水”是什么意思?1、“千”和“万”说明了什么?它不是说真的走了一万座山,趟过一万条河,而是形容很多。2、做一做: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3、一个“千山万水”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天地。想象一下大禹会吃到哪些苦呢? 三、读一读、想一想1、尧帝在位的时候,人们为了逃避水患,经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四方首领推荐鲧(禹的父亲)去治理洪水,鲧用了“土掩”的方法,造堤筑坝来围堵大水,结果用了9年的时间,仍然没有把洪水治理好。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改正了围堵的方法,用“疏导”的办法,凿山挖河,最终制服了洪水。2、读了这段内容,你觉得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自学质疑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你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 五、名言欣赏——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