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一(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朱德的扁担一(1)

ID:829733

大小:5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师:课件生:1.预习课文;2.搜集朱德同志的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第一课时)基础性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提高性目标: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谈话导入,识字。1、谈话。我们认识了关心人民疾苦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2、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他是朱德。请教室里姓朱的同学领大家一起写。(板书:“朱德”边写边讲解字形)指名认读指导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一到两句话就可以了。)教师相机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教学同志。记住“志”: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连起来读:朱德同志。(亲切一点,崇敬一点)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4、(出示:扁担图片)(板书:扁担)指名读(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一担水”。(3)(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生齐:方便5、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回前一张幻灯片,放大出示:朱德记),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记”在这里作记号,标志的意思。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板书:的,点击)6、指名读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齐读课题)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环节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2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2、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3、请四小组学生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三组读到爬山,四组读完。边读边思考,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点击填空)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环节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1、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井冈山”。(课件出示,教学“冈”)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课件出示会师图)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语?(“会师”)指导读好会师。(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2、指导看图: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师: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他们在挥舞着红旗。○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出示,指导读好)“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2、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解说守的演化)指出“攻”“守”是一组反义词。敌人把我们红军紧紧围住,就想把我军困死,饿死,冻死。红军要坚守根据地,就必须有粮食。读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指名读,齐读)教学生字“必”谁能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这句话。3、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那么,红军战士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四、学写生字1.学写“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组词。2.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红3个,临写3个。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3.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第二课时)基础性目标: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3、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端正书写。提高性目标: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说话训练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点击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满满一担粮食大约有50千克,老师在这里准备了10千克的两桶米,请同学来提一提,体验一下。说说你的感受。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学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学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学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学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来读好这句话。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①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研究作战计划,和战士们一起操练,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坚持和战士们一起爬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来回走上几十里山路,跳上那么沉、那么重的粮食。他真是一个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指板书)的好司令啊!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了。)你觉得朱德怎么样?(太辛苦了)②是呀,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这样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①五六十里:一来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想知道哪些同学是步行上学的?你走到学校大约多少时间?我们步行一小时大约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个小时啊!何况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真远哪。——读好这个词语②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③是啊,这么远的路,而朱德他们是走的我们这样的路吗?那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书)什么是“山高路陡”?学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学生2: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老师: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学生1:路很窄。学生2: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学生3: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老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读好山高路陡点击出示当年挑粮的山路。④挑着这么沉的粮食,走在这么难走的路上,还这么轻松吗?谁来读好这个词。⑤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⑥为了能吃饱肚子,为了有力气敌人打仗,为了能粉碎敌人的阴谋,再难走的路,红军战士都不怕,心里装着别人,都把困难留给自己,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敌人想把我们红军战士困死,饿死,冻死,那是绝对不会成功的。③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时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这时你觉得朱德同志怎么样?④离敌人这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觉得此时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样?一起读好这句话。●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大家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学生1:朱德同志,你不要去了。学生2:朱德同志,你工作那么忙,累坏了怎么办?请你不要去了。师:说得不错,这就是“劝”。(让学生从语文实践中体会生字的意思。)师:不过,劝别人的时候要更有诚意些,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现在,我们试着结合前面的课文,想想用上文中的那些话来劝才能让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粮。(学生或小声或默读)师:现在我就是朱德同志,谁来劝我?学生3:朱德同志,您不要去挑粮了。从这里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您工作那么忙,就让我们去挑吧!师:劝得情真意切!还能用上课文的语言呢。这小鬼真会说话!(大家笑起来)学生4:朱军长,现在敌人就在山下,随时要进攻我们。您晚上要整夜整夜地想作战计划,都没休息,白天还要和我们一起去挑粮。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请您不要再去了!不然我要把扁担藏起来!师:你不仅用上了课文里的语言,还能将老师介绍的资料也用上!真好!还有谁也想劝?……(过渡)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呢。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1: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学生2: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学生3: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老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3、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一块儿苦,一块儿乐!二、拓展延伸,感悟深情1、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2、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齐读)四、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推荐阅读《开国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故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