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陈依含一、教材分析《朱德的扁担》是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课文讲述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朱德的扁担”为题,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及“扁担、同志”等12个词语。理解“会师”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3.理清故事发展脉络,体会朱德同志同甘共苦的品质。4.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意。2.使用情节梯,理清故事发展脉络。3.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悟革命领袖的高贵品质。四、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谁知道我们的祖国今年几岁了?(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聚焦主人公朱德。2.简介人物,引出课题: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国家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要讲的课文就与他有关。(通过视频及简介,让学生了解朱德生平及地位)
3.齐读课题,预设疑问:①师板书课题(生书空笔顺,强调“德”的写法);生齐读课题,注意“扁担”的“担”读轻声。②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扁担是什么样子的?生:朱德要用扁担做什么?……③介绍扁担的外形及功用(提示数量词和动宾短语的搭配)。过渡:同学们了解了扁担的用处,那朱德和扁担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朱德到底要用扁担来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二)朗读感知,了解文意1.快速浏览课文,用六何法来提取文中主要信息。(统整表格信息,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1、2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①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②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师介绍背景: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合了,理解“会师”即两支队伍会合。会师是高兴的事情,应读出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练读过程中,师指导长句子的停顿)③会师既带来喜悦,同时也暗藏危险。山下不远处有敌人虎视眈眈的窥探。怎么读才能突出当时形势的严峻呢?(师指导学生重读强调)④研读第二自然段,分析关键语句,了解事件起因。师:红军们要粉粹敌人的围攻,巩固井冈山根据地,需要什么?(粮食)师:要粮食做什么?生:给战士们吃。/储备起来,支持红军长期作战。师:井冈山上有粮食吗?生:不多。师:所以,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茅坪去挑粮。这句话写明了去挑粮的什么?师:我们一起通过图片看看井冈山的地貌。能不能找个词来形容?生:山高路陡。师: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可见挑粮路之险。
那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多远?生:五六十里。师: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要一直不停地走到中午十二点,如果是山路会用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了挑粮路之远。师:山高路陡、路途遥远的“挑粮路”有人愿意去吗?生:大家都愿意去。师:哪个字表现什么了?师:为什么如此艰苦的事大家要争着去做呢?生:不怕困难、勇于承担师:不仅战士们都抢着去,谁也加入了挑粮的队伍?生:朱德同志。3.学习3、4自然段,体会领袖精神:①创设情景,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朱德。(提示:注意描述顺序,前描写先穿着,再描述动作,看图加入神态、心理描写。)②用“一块儿……一块儿……”造个句子。③通过联想朱德同志晚上干什么及对“整夜整夜”的理解,体会朱德同志的辛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④如果你是朱德军队中的一名小战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想为他做些什么?⑤拓展朱良才《常想起藏朱德扁担的日子》的故事,感受战士们的心情。⑥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呢?生: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是朱德的扁担。/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⑦小组合作探究:抛开真实情况,作为文学作品来看,扁担上的字,哪种写法更好?⑧通过学习课文,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个怎样的人?(统整朱德通知的优秀品质——以身作则,同甘共苦)⑨我希望朱德同志的光辉形象能一直留存在你们心里。除了文字,我想可能为课文配上一副插图,会更加深你们的印象。选哪副图好?
(三)深化情感,爱国教育“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正是有了这样的领袖、这样的精神才有了现在和平富强的中国和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都要记住这些革命伟人的名字并传承他们的精神出示伟人照片、做简要介绍。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