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读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3、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读出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朱德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扁担图片、磁性田字格贴、磁铁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朱德,并收集关于井冈山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随文识记8个生字,书写2个生字“朱、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播放微课引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猜一猜短片中介绍的人是谁?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德爷爷,出示朱德图片,补充: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朱总司令”。2、出示扁担图:“你认识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扁担)强调扁担的“担”是轻声。知道扁担是干什么用的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在我国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食等需要用扁担来挑)
3、引导学生质疑:出示图片,仔细看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贴图片:写有“朱德记”的扁担)你有什么疑问吗?根据学生回答打上“?”4、是呀,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朱德的扁担》,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5、师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课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圈出了生字,请你们同桌合作。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读生字,你指我认。3、反馈: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二)多种方法,指导识字学词。过渡:生字同学们都认识了吗?会认的都举一下手,真了不起。老师把生字都组成了词语,看看你还会不会读?1、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朱德扁担敌人粉碎山高路陡翻山越岭过渡:下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猜字谜的游戏。2、出示课件字谜:石头碰到兵(碎)耳朵走了(陡)过渡:让我们再来做一个搬运粮食的游戏吧!谁能给生字组个词语,这袋粮食你就可以搬走啦!3、识字游戏:搬运粮食,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过渡:同学们可真能干,生字词语读得这么好,老师相信课文也难不倒你们!三、结合语言环境,品读感悟重点语句。(一)研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2、学生反馈。课件出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1)出示图片,“这就是井冈山,你对井冈山有哪些了解?”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那里有很多高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地势非常显要。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2)你知道什么是会师吗?(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这时队伍的人数变多了,队伍就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3)齐读句子。3、你还知道了什么?(1)指名说。红军战士处境危险。(2)指导朗读。4、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当时敌强我弱,敌人的数量比红军战士要多,武器装备也比红军的先进,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在井冈山上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二)研读第二自然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战士们在井冈山上遇到的困难。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句子:A: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1)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知道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没有足够的粮食)(2)课件出示“粉碎”在字典中的解释:A碎成粉末;B使彻底失败或毁灭;你觉得在课文中应该选哪一个?让学生试着选一选。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1)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知道红军还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感受到的?(2)引导学生想象:“五六十里”会有多远?出示卡片:五六十里我们从学校去中山公园,走一趟大约是3里路,五六十里就是要去中山公园往返10趟。远不远呀?指名读好“五六十里”,(贴词条)(3)指导理解“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学生体会山的高、陡。谁想来读好这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3、齐读第2自然段。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1、出示自读提示一: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画下来,边读边画。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出示图片,认识“斗笠”:朱德头上戴着的就是斗笠,这是用很薄的竹片编织而成的一种遮阳挡雨用的器具。“草鞋”你们见过吗?出示“草鞋”,让学生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这是用稻草编织的,你觉得穿着舒服吗?这种鞋很容易把脚磨破。出示朱德挑粮食的图片:再来看他肩上挑着的两筐粮食装得满满的,多沉呀!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卡片:满满的指名读。齐读句子。过渡:山高路陡,朱德就是用这根扁担来挑粮食,可就是这根扁担,有个同志却把它藏了起来。3、“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吗?”课件出示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1)指名读。(2)引导:是呀,朱德作为一军之长,他领导着四五千名红军战士,你猜一猜他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指名说。4、指导朗读:朱德军长工作真的很忙,一刻也不能休息。就是这么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战士们心里都为他--着急、担心,这就是战士们对朱德军长的一种敬爱。你体会得真好!谁能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5、引导:正是因为战士们敬爱朱德军长,所以--(出示课件: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出示“劝”字,看来劝说别人也要花力气。那么战士们是怎样劝说朱德不让他去挑粮食的?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要求:朱德军长,,您就不要去挑粮了。朱德军长,您,就不要去挑粮了。
6、合作练习:现在廖老师就是朱德军长,你们就是战士们,谁愿意来劝说我?师生、生生合作练习。过渡:看来想要劝说朱德军长不要去挑粮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有个同志就把朱德的扁担给藏了起来,那么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7、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1)指名读。这个“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让战士们没想到的是什么?(2)补充资料:同学们,据历史记载,朱德同志当时工作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十二点,他趁战士们都睡着了,又是砍呀,又是用锯子锯,终于做好了一根扁担,多辛苦呀!(3)为什么朱德同志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指名说。8、齐读第三自然段。9、小结:从一开始的“藏”,到后来的“不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更多地体会到了朱德军长与战士们一起吃苦,一起受累,这就叫同甘共苦。(板书:同甘共苦),朱德爷爷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10、指导再读课题:同学们,就是这样一根普普通通的扁担,几乎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现在却像国宝一样珍藏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此时,看到这根扁担你有什么想法吗?让我们深情地再来读一读课题。四、巩固生字并书写。过渡: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大,不仅课文读得好,还认识了很多生字,下面就让我们来写两个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朱必(1)课件展示“必”的笔顺;(2)仔细观察,要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练习书写两个生字,教师巡视。4、展示、评价。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拓展阅读:《朱德的小故事》。板书设计:13朱德的扁担五六十里(卡片)?(简笔画)山高路陡(卡片)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