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云南省马关县大栗树乡中心学校陈安辉课题16朱德的扁担教材分析《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本教学设计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表现出色。学情分析《朱德的扁担》一文中围绕就扁担的“失踪”,新扁担的出现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根扁担一份情,一根扁担传美名。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伟大一生中的平凡小事,也能体会到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做小事做实事。用自已的一言一行为人民造福,与人民肝胆相照。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不按四段内容逐一讲解,找好切入点,上挂下联的整体处理好教材,再让学生了解朱德身份后,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补充关于朱德南征北战的故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1.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教学重点难点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口语训练点指导学生看图按一定的顺序说一两句完整的话,在第三自然段中指导学生5
说说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先说穿着,再说表情,动作,训练学生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并说完整的话。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感情朗读法教学准备投影片、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过程补充修改意见(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13朱德的扁担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坳:山间平地。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三)集中识字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5
第1课时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五)作业设计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第2课时(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是“藏中见真情”哪!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5
第2课时(四)总结补充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第3课时(一)检查复习1.朗读课文。2.检查认字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二)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3.指导书写。(1)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三)巩固练习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2.给生字组词:粮()军()井()肩()战()士()担()课后布置1.读拼音,写词语tóngzhìshēngchǎnquànshuōhuìshī()()()()2.读一读,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1)为了赢得战斗(dǒudòu)的胜利,朱德也戴着斗(dǒudòu)笠,去挑粮食。(2)让年纪大的人挑一担(dāndàn)粮食,这是多么重的负担(dāndàn)啊!5
课后布置3.照样子,连一连。粉碎粮食带领扁担储备队伍挑起围攻板书设计16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朱德的扁担》讲的是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因为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很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课件出示扁担图,让孩子认识,了解其作用,拉近其距离。在讲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远,非常难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挑粮之艰难。可是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五六十里有多远,因此,我举出了学生都熟悉的学校操场的例子,五六十里就是绕着操场走七八十圈,这样形象直观帮助学生了解挑粮路途遥远。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学生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而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朱德不怕吃苦的优良革命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同甘共苦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如果你就是小战士你想为他做点什么?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之后又是怎么做的?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感悟战士们爱朱德,朱德也关心战士们,他们同甘共苦,真让人敬佩啊!不足之处: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怕时间不够,学生读的还是太少。课堂上教师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总之,这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进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