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热,大家上了一早上的课,一定觉得很累吧!现在老师带大家凉快凉快,清醒一下头脑,好开始今天的学习。(观看视频)2、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傣(板书: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师介绍: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就像我们过年时放鞭炮,发压岁钱。 3、出示课题。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1961年的泼水节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1961年的泼水节,看看为什么那一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2、人们为什么会难忘呢?(因为…所以…)3、教师简介周总理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1、体会人们的“情”师: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在1961年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这让人怎能不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出示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象脚鼓声、人们) ①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早晨:一大早就起来了,也许兴奋得一夜未睡呢!赶: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大人多。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教学生字;凤凰)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C、 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人们的心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激动,快乐、深情….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独特的朗读体验)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3)、 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播放音乐)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③ 读课文的1~3段。[设计意图]通过对“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的具体情境的再造,丰富了学生对于“赶”来的情境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朗读的干瘪状况。2、体会总理的“情”。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学习词语:对襟白褂)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2)、师:泼水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朗读第五段) (学生自由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出示幻灯:当周总理把水洒向孩子,总理祝孩子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____。总理还把水洒向__,祝__。)(3)、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4)用上“一边……一边”,还会说吗?(人们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边祝他…)(5)、有感情地朗读这5段。
(6)、是呀,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总理和傣族人民泼出去的仅仅是水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总理爱人民。傣族人民爱总理)读文第6段。[设计意图]通过一种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既发展语言,锻炼概括能力,又鼓励个性化的不同理解。四、感悟“难忘”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朗读7、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五、感情升华1、敬爱的总理难忘,傣族的人民难忘。情难忘,景难忘,人更难忘,带着我们自己独特感受读读课文你吧(朗读全文)2、教师总结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傣族人民迎[设计意图]1961年的泼水节十分难忘。难忘的是傣族人民盛情迎候周总理的场面,难忘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敲象脚鼓同跳傣族舞,更难忘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亲密无间互相泼水互致祝福,因此,板书抓住难忘的几件事情能突出重点,简明地反映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校:三里镇工业园区小学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教师:张少荣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