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榆林高新第一小学王媛学习目标: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同总理的故事。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教学过程:一、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图片。(背景乐:傣族民歌,老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认识生字。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现在我们把课文中藏着的生字找出来,看看谁认识的最多,谁的方法最好!3、识字。(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4、写字。(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2)老师有重点地进行范写指导。(如“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高矮不同)(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三、再读,理解课文。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
难忘的泼水节?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的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3、学习第3段。——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3段。(1)自由读第3段。(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4、看图,理解第4段。(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2)读第4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5、体会、延伸第5段。(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2)启发想像,进行说话训练。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6—8段。四、课文延伸。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3、老师展示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补充资料]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白天他们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围坐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便开始了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4、交流阅读体会。五、课外活动。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少数民族,把他们的民族风情制作成旅游画册。
陕西省小学、学前教育教学成果参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榆林高新第一小学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