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周婷杨兴
历史反思不忘国耻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影。《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
香港回归谈判: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学习目标:掌握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新闻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关于新闻
新闻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消息
标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新闻的主要结构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发展事件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阅读全文,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并简单用语言概括。2、把主体部分中记者们所选择用来作为报道和介绍的新闻材料找出来。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英国对香港统治的结束。别了﹃不列颠尼亚﹄4:30港督降旗6:15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7:45“威尔士军营”降旗0时左右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40“不列颠尼亚”号离港4:40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导语(第1段)主体(2—11段)时间顺序告别仪式
合作探究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①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②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理解“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都旗帜从这里升起。”。合作探究
理解“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①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合作探究
②“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③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合作探究
1、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整整156年5个月零4天。这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作者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治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2、①“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②“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言庄重而含蓄,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③“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1)真实的再现性——场景描写新闻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情感应自然流露于真实细节的选择中,适当地运用细节可以使新闻事实“活”起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和感染力。本文的特色研讨
(2)历史的厚重感——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材料的融合现实场景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场景,靠一些关联词衔接在一起。现实场景写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写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这些自然的衔接,使得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
实战演习:根据对新闻的学习,请你以学校举行的体育艺术周活动为新闻报道材料,试写一篇100字以内的新闻。写作要求:内容包括新闻的三要素(标题、导语和主体)。写完之后,同学们相互欣赏并指正。
祝愿香港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