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敕勒歌》通过对敕勒川草原的描写,展现了北方草原的壮丽风光,雄浑景象以及草原上牛羊繁盛的勃勃生机。二、学生特点分析:这篇课文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内容比较简短,二年级学生可以初步通过拼音识得生字,读通课文,本文的重点是感悟古人对美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感悟古人对美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关键】领会诗人非凡的想象能力,感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媒体多媒体,准备歌曲《敕勒歌》及课件。五、教学过程: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敕勒歌》并同时展示各种草原风光的图片。老师:都说歌以言志,一曲悠扬绵长风格的歌曲将我们带入草原美丽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古诗——《敕勒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的北朝民歌,敕勒族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朗读指导
提示: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等)老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亦可小声跟读。自由朗读,学生通过划出的节奏,大声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汇报朗读,找出4位同学分别朗读,并给予指导、评价。重点分析课文再次把诗歌朗读一遍,小组同桌间讨论: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草原、天空、毡帐、牛羊等)老师问:我们看见的天空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学生:天苍苍!(板书)[苍苍]老师问:还能看到什么?又是怎样的?学生:野茫茫!(板书)[茫茫]老师问:苍苍天空,茫茫草地,整个大草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很大老师顺势总结:草原的特点,[辽阔无边]老师问:同学们,你在大草原上看到苍苍的天,茫茫的地风景壮丽,但似乎还缺少一点点缀,是什么呢?学生:风吹草低见牛羊!老师:哦,牛羊!很好!草怎么样?牛羊又怎么样?学生:草很高,牛羊很大!老师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天空、草地是不会动的,属于什么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什么描写?[动态描写]作者描写的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妙境界。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老师问:敕勒川位于哪里?你从哪看出来的?学生:敕勒川,阴山下。老师:哦,位于阴山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的十分雄伟。老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什么特点?似,是指好像;穹庐,是指天空。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学生:大气,豪放。
老师:天高地广,辽阔无边,热爱并赞美家乡的情感。诗人将天地生活融情入景,表现了牧民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赞美家乡,赞美生活。诗中为何不出现人物的描写?是真的没人吗?不是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反而更突出地表现了草原浩瀚的自然风光,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又给人以生机感,惊喜感,悠然自得!当堂背诵记忆诗歌已经学完了,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大声朗读,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然后,让学生自行举手背诵。问答训练:1、《敕勒歌》是敕勒族歌颂草原风光的牧歌。朗读诗歌,想一想:诗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对诗句作第一层次的理解揣摩,师生根据诗中具体的字、句交流自己的理解。)2、《敕勒歌》展现了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赞颂和眷恋的情怀。品味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具体传达了这些情怀?(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A.这是草原人自己的民歌。穹庐,即蒙古包,是草原牧民的居所,天空大地,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包含了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B.草原辽远广大,极目远眺,天地浑一,天空显得既高远又特别亲近,就像巨大的蒙古包,充满了赞美草原、赞美家乡的自豪之情。)(2)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给我们怎样的感觉?(A.天地苍苍茫茫,空间的巨大,单调与单一,令人联想到荒凉、荒野等,总之是没有生命的痕迹。“风吹草低见牛羊”恰恰是生命的发现,生活的怡然自在。这不仅仅是牛羊的自在,而且是与牛羊联系在一起的牧人目光的欣赏。B.生命存在着,只是被遮蔽住了,这种遮蔽,正说明草之肥美,草海壮阔,牛羊成群。这里有一个意念的对转:从苍茫荒凉,到水草丰美;从无人,到人的欣赏的目光和喜悦的心灵。这里还有一个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对比;二是从苍凉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因此,我们的感觉可能是由然而生的生机感、喜悦感,犹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3、这首牧歌总共只有二十七个字。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称赞它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揣摩诗歌,想一想: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诸如:A.诗中草原的天高地广、水草畜牧繁盛的景象与草原人乐观豪迈、苍壮粗犷的气质融为一体,意境融彻;B.“研讨要点”中提到的“穹庐”之喻、不写人并非无人,“主编导读”中提到的意念的对转、结构的双重反衬等;C.善用“口头语”,把“眼前景”描绘成形象画面,构成诗的意境,浅近明快,酣畅豪放,引人遐想,回味无穷,正如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所说:“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D.“苍苍”“茫茫”迭音连用,更显气象雄浑,景象阔大等。师生交流中学生能体会到其中一二处即可。)4、多角度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A.这时候,你已经不是欣赏草原风光的外乡人和旁观者,你就是草原人,你将怎样歌唱家乡、歌唱草原?B.你就是斛律金,你怎样给士兵们吟唱《敕勒歌》?C.如果你是面临大敌压境、即将失去家园的士兵,你将怎样吟诵《敕勒歌》?D.如果你是漂泊的游子,想起多年来未曾谋面的家乡草原,你又将怎样吟诵《敕勒歌》?(从自己的体会出发诵读,更深刻地体会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草原人的自豪,感受民歌高远的意境、浑朴苍茫的风格、洗练质朴的语言以及丰富的审美内涵。)六、板书设计:阴山下的敕勒川:穹庐、四野敕勒歌辽阔壮丽:苍苍、茫茫、见牛羊七、家庭作业设计通过学习课文,以及你对课文的理解,将你脑海中的敕勒川,用图绘制出来,并配以文字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