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腰新中心学校金伟教材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指名背诵《山行》。这节课老师将带你们去游览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2、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二、作品简介《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写作时间距离现今已经有1500多年了,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三、朗读指导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读熟古诗。2、检查生字。3、指名读,师生正音。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才能读出诗的味道?(生答,教师归纳小结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4、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着朗读一遍,体会诗歌的韵律。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四、重点分析:1、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借助注释试着解释诗意。2、美丽的大草原在哪里,请读第一句话。学生解释,齐读。
3、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句话)学生解释,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牧民们把天空比作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蒙古包,你能体会出他们心中拥有一种什么情感?(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学生在诗句中体会到爱草原、爱家乡的情感。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爱、自豪之情。)4、我们所看见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齐读第三句诗)(生:苍苍 茫茫 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5、还能看到什么?从中你读出什么了?(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茂盛牛羊肥壮)6、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7、 诗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8、这美的草原天高地阔、草儿茂盛、牛羊肥壮,你喜欢这里吗?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情读全诗,评价学生也像牧民一样拥有一颗爱家乡、爱自然、爱祖国河山的美丽之心。)五、当堂背诵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以个人背、齐背形式来检查。六、书写生字1、教师范写“苍”,学生观察,在写字书上练写。2、学生练写其它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七、全课总结:学生谈收获。八、拓展作业: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板书: 敕勒歌 天空——苍苍 草地——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爱家乡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