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难点:“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作业:1、解决生字,熟读课文。2、根据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想去吗?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展示草原图片。)师: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草原人写的一首诗——《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三、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四、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生共同朗读一遍。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五、字词学习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提醒学生读音及字形,并让学生注意形近字:赖、穷等。提醒学生“见”字在此的读音。2、课件出示本课一些词语,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六、课文分析:(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敕勒歌天苍苍 草低 野茫茫 牛羊见 静动(辽阔无边)(茂盛肥壮)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表现了大草原壮阔如海、牛羊成群的特点。七、问题探究这首诗把穹庐、牛羊和牧草作为描写对象有何妙处?这些事物都是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牧民们目之所见,最为熟悉的,因此对他们来说最有亲近感,也最能引起美好的感情,因此看上去像是漫不经心描写,其实却发自内心,包含着草原牧民对自己生活居所、家园的热爱,成了一首绝美的草原赞歌。八、小结:
1、齐读诗歌。本节课我们欣赏了敕歌,既领略了草原的美景,又体会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再来一起朗诵这首诗。2、背诵这首诗。九、作业: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