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材分析:《雾在哪里》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优美的儿童散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雾幻化成一个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他把大海和船藏起来,再把天空和太阳藏起来,又把房屋、大树、桥梁藏起来……没有什么可以再藏了,他又调皮地将自己藏起来(大雾消散)。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大雾弥漫又消散的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雾的成因,对雾这一自然现象产生兴趣,理解雾的聚散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本文的教学中可以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课文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和感受雾顽皮、可爱、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自然的美丽,学会并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雾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教师:带拼音的生字词卡片,活泼欢快的配乐CD,多媒体课件;学生:在生活中和自然课上了解雾的状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看一看这几张图片有哪些共同点呢?对,就是雾,这几张图片里面都有雾。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我们缺少的是对美的发现。的确,在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介绍雾)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词语。(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2.出示生字卡片,读词语,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娃娃。指导写字:(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展示评改。3.请同学们认真想想,平时你们见到的雾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同学自由说)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里面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2.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雾顽皮?3.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4.请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老师板书下来),再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好动词)5.观察课文中的句子,并学习用“无论…还…都…”造句。练习说话:(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去感受一下又贪玩又可爱的雾。(老师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看到的东西最多最美。7.其实啊,生活中还有一种东西跟雾宝宝长的很像,它就是雾霾,你知道雾霾的危害吗?我们怎样可以防治雾霾?五、课堂总结: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动词贴切地描写了雾娃娃顽皮、可爱的样子,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日出雾散的自然知识。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说一说雾是怎样活动的。最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配乐诵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山雾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六、布置作业:1.搜集、整理有关雾的资料,确定相关主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2.参考收集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或想游览的旅游地,最好讲清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