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名言

ID:831861

大小:35.7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3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13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13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译文】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13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诗经》中常考名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121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1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1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2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25、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26、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2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译:你送我木桃,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不能算报答,是为了能用结为好啊。(注:《木瓜》本来就是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2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2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文言文倒装句专题例释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下面分专题例释:一、主谓倒装13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二、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定语+者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者少年)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者人马甚众)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亦具体而微者雁荡)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⑧人马冻死者相望。(冻死者人马相望)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之穷民而无告者)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操者荆州之民)13 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⑦国之孺子之游者。(国之游者孺子)⑧僧之富者不能至。(富者僧不能至)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①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缚一人诣王)②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⑥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一石粟)三、宾语前置(重点)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而狼未知之也)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忧群臣)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余唯视利)⑤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⑦惟弈秋之为听。(惟听弈秋)13 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辅德)⑨唯利是图。(唯图利)⑩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④夜以继日。(以夜继日)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②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④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⑥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不于时拘,于余学。)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山龟鸟兽之形饰)②具告以事。(以事具告)③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桑树之)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⑥掭以尖草。(以尖草掭)⑦覆之以掌。(以掌覆之)13 ⑧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②名垂乎后世。(乎后世名垂)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1)有罪受贰。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3 名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它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但是,它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如果一个名词不具备自己的语法特点,反而具备了动词的那些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规律一: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或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修饰,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规律三: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二、名词作状语。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有的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三、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翻译为“以……为……”或“把……当作……”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侣鱼虾而友麋鹿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翻译。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动词的活用一、动词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或主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后面或前面有谓语动词。追亡逐北亡:逃亡——逃亡的人北:败北——败北的人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放在宾语前面,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即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可译为“使……怎样”、“让……怎样”。例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形容词的活用13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括介词的宾语),活用为名词。1、作主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2、作宾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作介词宾语: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例如:亦以明死生之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以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例如:“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诗序》)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例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例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等。13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1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