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味道”的语文课——《狐狸分奶酪》评课稿 王寨教育集团张晨 今天有幸听了邢光亮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邢老师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充实而且语文基本功非常扎实,令人回味无穷。课堂亮点频频,姑且让我用“三味”——“语文味”、“儿童味”、“新奇味”来表达自己粗浅的感受。 亮点一:语文味 语文,姓语名文,立足于语文的一亩三分地是语文课的基本。 首先,识字、写字教学是基础。对于低段语文,识字和写字教学是重点。在今天邢老师的课堂中,识字写字教学都做得非常扎实。在指导学生书写奶字的时候,很注重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的指导,例如:学生刚开始没有很好的掌握笔画“横折折折钩”,邢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反复书写,并没有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草草了事,注重了学生整理识字能力的培养。 其次,语文课要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朗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邢老师的课就舍得在读上下功夫。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朗读则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邢老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读,以“读”贯穿始终,把“读”落到了实处。初读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吵”“嚷”以及揣摩狐狸和熊哥儿俩的内心来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哥儿俩会怎么吵?这一环节直指学习语文的目的——运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走进人物内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每一次读,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要求,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理解文本,与故事中的狐狸、熊哥俩融为一体。每一遍的读,其实就是对语言进行了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最后,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邢
老师碰到孩子发言有问题时,并没有批评或急着灌输正确的回答,而是耐心地指导孩子。有一个学生用“俩”组词时组成了“俩个”,邢老师及时亲切地说:“这个组词有点问题,谁能帮帮他?”在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解决了这一问题。邢老师善于根据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再次尝试后,这个学生组了一个更好的词语,真正获得了提高。亮点二:儿童味 儿童味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趣味方面。 首先,语言的趣味。邢老师是一个基本功很扎实的老师,她以好朋友的角度和学生们进行交流,用童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整节课总能听到邢老师对孩子们赞许的声音,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话语,充分的带动了整节课的气氛。 其次,学习方式的趣味。在组词环节,邢老师让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一个说字,一个组词,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虽然还是组词教学内容,但通过小组游戏的方式展开,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其中来。随文识字环节,本身也是一件比较枯燥乏味的事情,邢老师通过小老师教读、开火车一起读、分奶酪读等游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事情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们不止是喜欢读,还读的津津有味。 亮点三:新奇味让人享受的课堂,常常是因为引人入胜。邢老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学的快乐。 其一,有趣的语言。邢老师的语言功力令我佩服,她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技巧的,特别是导入语和每个环节的过渡语,巧妙生动的语言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 其二,炫目的图片。看到鲜艳的色彩,动感的画面,学生都觉得新颖奇特,趣味盎然,好像真的看到了小狐狸向我们走来,一只狡猾、聪明的狐狸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三,“语文之星”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老师利用“语文之星”的小奖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听了邢老师的课,我觉得特别荣幸,多一次向她学习的机会。“三味”课堂,浸润语言文字的美。好课慢慢品,细细嚼,越咀嚼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