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各种诗体臻于完备,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文化开放、科举考试的推动,现实生活的丰富和广阔,开拓了诗人们的胸怀和诗歌的意境。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张若虚↗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盛唐:→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中唐:→大历诗人(大历十才子卢纶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李绅)晚唐:小李(商隐)杜(牧)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一、焦点问题本诗中的月亮意象何以成为诗境的中心?这首诗何以会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背景材料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二、背景材料1.关于《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艺术平平。至张若虚诗起,此题方脍炙人口。
二、背景材料2.乐府诗的流变先秦时期,诗即是歌。汉武帝后,合乐吟唱的诗称为“乐府歌辞”,后世简称“乐府”。
二、背景材料2.乐府诗的流变到了唐代,“乐府”几乎已成为一种诗体的名词,出现了“乐府诗”这个名称。
二、背景材料2.乐府诗的流变北宋时期,诗人们习惯把《花间集》、《樽前集》这一类的可以吟唱的词称为乐府,又称为“近体乐府”。
三、情感体验试读听读3春江花月夜.flv朗读
四、文本内涵解析写月的独特魅力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在写春江月夜迷人景象的氛围中抒发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愁苦,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四、文本内涵解析1.写春江月夜,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写抒情主人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江月有情,岁月无情,人生易逝,青春易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四、文本内涵解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主要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四、文本内涵解析
主要写男主人公的离愁别恨3.在游子和思妇互相思念的叙写中,寄托了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团聚的感慨。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四、文本内涵解析
五、诗歌优美意境的创造诗从“月”升开始,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自然景中月为主,人与景中人为主)
五、诗歌优美意境的创造诗中的伤感与叹息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是诗人对生命、青春的珍惜与醒觉,是把握、享受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六、写作特点分析1、景为情设,情景交融,意趣高深。2、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3、文笔清丽畅美,韵律扬抑回旋,格调哀而不伤。
七、思考与讨论1.全诗有几处明写“月”字?有几处暗写月亮及月光?2.分析诗中如何通过月的变化描写,表现出时间的变化及情感的变化。3.请你再举出几首表现明月意象的诗作。4.谈一下明月的意象多与哪些情感的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