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霰(xiàn) 发酵(xiào)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B.滟滟(yàn)内讧(ɡōnɡ)恪守(kè)垂涎三尺(xián)C.碣石(jié)谄媚(chǎn)懦弱(nuò)莘莘学子(shēn)D.扁舟(piān)创伤(chuànɡ)联袂(mèi)戛然而止(ɡá)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蒲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们来到国家森林公园时,观赏着那壮观而姿态万千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一下子振奋起来。B.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C.越剧不断改革新的主题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以及民间社团的兴起,都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关注和热爱越剧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一次成功的亚运会将向世人宣示:不仅我们能以举国之力办好奥运、世博,也能以城市为主导经营好同样盛大的“国际派对”。二、文本阅读阅读课内文段,完成5~6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7~8题。月 夜杜 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 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7.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自主练习1.C [A.“酵”读jiào;B.“讧”读hònɡ;D.“创”读chuānɡ,“戛”读jiá。]2.D [A.升—生;B.婉—宛;C.装—妆。]3.A [逐:追随。]4.B [A.成分残缺,应删去“当”与“时”;C.搭配不当,“不断改革”不能与“新的主题”搭配;D.语序不当,“我们”应移到“不仅”之前。]5.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6.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7.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杜甫为安史叛军所捉,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这首名篇。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二联用小儿女“未解”“忆”,反衬妻子“独看”的“忆”;三联设想妻子独自看月而孤独地久立的形象,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从对面透过一层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因两地看月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结束这种相思之苦的强烈愿望,于是结句反问:“什么时候,我和你能倚着帏幕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两地看月相思而泪流不止了。”这就是巧用主客移位的写法,使全诗之情缠绵悱恻而不衰飒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