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像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嘉祐元年(1056),苏轼21岁,首次出川进京,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同年母丧返乡。三年后与父、弟赴京。嘉祐六年通过制科考试,任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三苏名噪京师。治平三年(1066)父丧归葬。此时,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还朝,对改革有不同看法。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七年,任密州通判。十年,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任湖州知州,于7月28日逮捕,即“乌台诗案”,年底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开荒躬耕,自称东坡居士。元丰七年三月改贬汝州,与王安石和解。元丰八年神宗病故,哲宗(时年10岁)继位,神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启用司马光,苏轼相继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元祐四年(1090)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八年,高太后病死,哲宗亲政,新党被启用。绍圣元年(1094)贬知英州(广东英德),一月内三次贬官。四年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与程天侔书》)自搭茅屋,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苏轼内迁,海南父老执手涕泣而去,七月病逝于返京途中。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太学生数百人奠仪。苏轼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奋厉有世志;从老庄哲学,佛禅言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脱,旷达心理。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天才的文学巨匠。在诗、词、文方面都有巨大的建树。朱自清先生说:“子瞻诗气象宏阔,铺叙婉转,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朱自清《宋五家诗钞》)其诗题材丰富,立意新颖,诗思敏捷,奔放灵动,笔力豪健。各体兼长,尤长于古体和七言歌行。其词突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打破了音律的限制,形成了豪放壮丽的词风。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690?——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尉。二十七年贬岭南。二十八年任江宁丞。天宝中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当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其诗稹密而思清,七绝与李白并称于世。
陆游石刻像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有所思汉乐府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己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