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古夫中学张志萍导入清人张鹏翮(he)在眉山三苏祠撰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天下文章四大家。这对联歌咏是谁?如果说苏轼被贬黄州的日子成就了他千古文章的话,那么他从京城外调山东的那段岁月成就他在词坛的崇高地位。在密州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章。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等婉约清丽的词篇,更是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密州词中最具豪放风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诵读1.自由诵读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自己理解有障碍的词句圈出来。2.再读,同桌间彼此读,听听字音是否准确,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语气语调读更合适。3.推荐读生评价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5.出示苏轼的话集体读: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也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洲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致书鲜于子骏6.教师范读,要求生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品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集体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的理解。来,我们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你们的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因为问题同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记录。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当然也可以是疑难问题或不同意见。4.师生交流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苏堤。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连起来叫同学们齐读。5.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上阕。师: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塑造了怎么一个词人形象?悟读狂一般是由于强烈的感情需要宣泄.苏轼究竟因何而狂呢?一起读读下阙.这一阙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怀?报国情怀从哪里体现出来?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这句话要读出老当益壮的气概来,重音要落在哪几个词上?我请同学来读。【“开张”何意又何妨重读,作下记号】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我们在课堂的开始也提到过,还记得吗?一起背一背。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会”是什么意思?是定将的意思。▲那要读得坚定有力。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到达最高亢。一起读。③但这是实际已经发生事的吗?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这句要读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淡淡的悲哀。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壮志难酬的无奈。但这句话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且不论贬谪,在“生死之际”苏轼都能“笑谈”,究竟是什么撑起了这个英雄的豪放和洒脱?“道理”“忠义”的信念。换句话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燃烧于苏轼慷慨激昂的诗词中的,正是他那颗豪迈旷达的心灵。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这一句的整体情感和上阕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在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一句时,应用向下的低沉而又不失希望的语调来读。范读,跟读。3.总结下阕如果说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的话,那么下阕其实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什么图?赤胆忠诚的报国图(杀敌图)4.我们一起完整地朗读全词,再次感受苏轼的狂举豪情。注意词的风格,把握词人在情感上.全体起立,一起诵读。5.课堂总结:这首词是苏轼词中最具豪放风格的一首.这首词上阙写出猎射虎,下阙写请战杀敌,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陆游这样评价集体读:慷慨豪迈的情怀与气势磅礴的景物描写构成了“天风海雨逼人”之气势(陆游〈老学庵记〉),这就是苏轼的豪放词的特点。结束语师:同学们,文字可以有限,但精神是无限的。只要赤壁下的长江永远地奔流,苏轼的词章,连同他的品格、气度、精神就将永远存留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最后我们用一小段文字来结束我们师生的这次观苏轼密州出猎之旅。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