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什么是悼亡词最早的悼亡词是出自诗经的《绿衣》“哀祭”和“悼亡”,就名目看,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哀祭”属于文的范围,而“悼亡”则归于诗词
形象: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千古奇才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简介苏轼
一一一木ppt作坊背景简介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时诗人三十八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一一一木ppt作坊整体感知
这首词的题记为“记梦”,那么词的上片是不是直接写梦?是否可以删除?
不能,作这首词的时候,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这十年来苏轼一直没有停止对妻子的思念,这思念是感情的铺垫,正因为“日有所思”,才有了下片的“夜有所梦”了。
理清思路“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联结梦前、梦中、梦后三个层次。上片梦前思念下片前五句梦中相逢结尾梦醒悲凉
一一一木ppt作坊文本研习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长。人生处处是离别,故而就会有离别后的思念。也许异地之别的思念,即使山遥水阔,还会有再次相逢的期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今,确是生离死别,逝者对人间是茫然无知的,而生者呢?不也是同样吗?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两茫茫”写出了苏轼面对生死离别的思念和惆怅。
.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1)“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一一一木ppt作坊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无处”是什么意思?(2)话的是什么“凄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无处”是什么意思?(2)话的是什么“凄凉”?
无处”——王弗死后埋葬在故乡四川,而此时苏轼在山东密州做官,两地遥遥,相隔千里。满腔的凄苦之情更无法向亲人诉说,所以“无处话凄凉”。夫妻不能共话,不仅在于距离遥远,更在于生死的界限无法超越。距离远,生死相隔。凄凉——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实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这十年,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消得人憔悴”))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艰难苦恨烦霜鬓”)
下片前五句为记梦。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太残忍了,让他们夫妻两说句话好吗?那是让他们说一句话好呢, 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十年了,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泪流满面,确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似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其中。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从梦中醒来,梦中的倩影突然从眼前消失,想到此时的妻子还在千里之外的坟茔中长眠,梦境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词人肝肠寸断。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又是何等伤心断肠!
手法赏析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试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抒情方式。全词除记梦的几句外,都是直抒胸臆,诉悲怀,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回到苏轼。我们习惯于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老夫聊发少年狂”,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了这首诗,我们又看到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小结: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传世名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3.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