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

ID:833733

大小:2.39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简介:(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句我们先从“茫茫“两字入手。“茫茫”是朦朦胧胧、模糊不清的意思,这里有看不见,不相见之意。“两茫茫”是指双方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如果真的是烟雾导致的看不见或者是别的其他的东西挡住了视线或什么的,那也好办。但是是“生死”两茫茫,生者苏轼,死者王弗,一个地上,一个地下,阳阴两隔,这就永远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而且又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所以“十年生死两茫茫”这简单的第一句话足以让我们体会到苏轼对亡妻王弗深厚的感情。其实“茫茫”二字还是有来历的。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两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茫茫”在这两处诗词里意思是一样的。显然苏轼可能受了白居易的影响。但是这两处的表达还是不一样的。白诗是从空间的角度写的,苏词是从时间的角度写的。 “不思量,自难忘”。这两句关键字是“自”。“思量”就是想念,“不思量”就是不想念。“难忘”是难以忘记。这都好理解。那“自”是什么意思呢?“自”多是第一人称代词,经过借用引申可以理解为连词“由于”,副词“原来”、“本来”,“当然”、“自然”。把这些意思代入连接起来理解的话,好像不思量和难忘是矛盾的。但细品起来,大有嚼头。不想是由于(本来)难忘,说明是太想念了。不思量是“表”,难忘是“里”。难忘的表达有两种:一是嘴上说想念;一是嘴上说不想念。而不想念的想念,不想念的难忘,似乎更深刻。所以,看似矛盾的连接,恰是苏轼感情独特的表达,这才显出苏轼对第一个妻子王弗的感情之深。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是四川眉山和山东密州相隔千里之遥,当时苏轼身处密州。王弗的葬地还有苏轼父母的坟墓在那里,应该不是“孤”坟的,这里的“孤”是说苏轼不在妻子的身边,妻子是孤身一人,更是指的妻子的孤独。“无处话凄凉”是苏轼说自己没有地方可以说说自己的凄凉。这句话的表达是照应前面的“千里孤坟”的。其实是说妻子王弗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和妻子说自己的“凄凉”,这里的凄凉有两种意思,一是说凄凉的环境,密州是个凄凉地,密州比不上杭州,更比不上京城汴京;一是说自己的凄凉的心境,主要是指对妻子的想念而产生的孤独悲伤之情。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句话中“千里”和本词的第一句的“十年”相对,一个是空间的角度,一个是时间的角度。时空交织,令人感慨万千。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句是设想,设想什么呢,设想两人相逢,按说应是好事啊,就可以“话凄凉”,排解各自心中的孤独悲伤之情了。但是苏轼怎样写的呢:相逢“应不识”。相逢不认识了,很奇怪?“ 尘满面”,从字面来说就是灰尘布满脸面,当然是不可能真的了,苏轼不可能满脸的灰尘,所以这里的“尘”是形象的表达,可以引申为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仕途奔波风尘仆仆带来的疲倦和失意。鬓如霜,古人一般用霜和雪来比喻鬓发。为什么用霜雪来做比喻呢,除了取其表面的颜色相同之外,还与霜雪和鬓发带给人感觉都是凄凉伤感有关。尘满面,鬓如霜,分明是一个老者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老者面对自己27岁(妻子永远都是27岁)貌美如花的妻子,妻子如何能相认呢。到底如果相见了,妻子王弗还认不认苏轼呢?“应不识”可以看出苏轼此时心里的矛盾,一方面不相信自己老了甚至不愿意(怕妻子伤心)妻子认识自己,一方面又隐隐地希望妻子能够认出自己。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词到这里转了几层,自然就逼出了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夜来,这明显是为写梦设置的环境。幽梦,这个“幽”,下面要结合梦的具体内容来体会。忽还乡,是梦的内容概括。小轩窗,是梳妆的环境、背景,梳妆,是王弗做的事情,“正”,是正在进行时。连起来说就是,王弗正在小轩窗下梳妆。这是极普通的一个生活画面,原来苏轼“自难忘”的竟然是这么一幅生活剪影。那么,妻子平常天天要做的梳妆的小事,对苏轼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们从感情的角度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体会,自然就会明白,人们对自己最爱的人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大都是一些生活小事。小轩窗,正梳妆。这是白描的手法,这个白描,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模糊的,但就是这个模糊的印象,给了读者多大的震撼。因为读者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王弗梳妆时的美丽和温柔。这无疑增加和增强了读者和苏轼的的心灵感应力和感情共鸣度。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好不容易见面了,不管是相识还是不相识,总能相认,为什么只哭不说话呢?既然是梦,就自由多了,可以是不哭也不言,为什么非得“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呢? 但这就是梦的内容,记梦,可见苏轼是实写梦的。这个实际的记梦,更让我们看到了苏轼的痛苦,竟然连梦都无法浪漫,连“一晌贪欢”都无法实现。这个痛苦,更加剧了苏轼对妻子的怀念和伤感。也使读者嘘唏不已,感慨万千。 梦记完了,词还没结束。最后三句话:“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自然是梦醒之后的感慨了。“年年生死两断肠”正和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首尾呼应,而且“短松冈”又呼应“孤坟”。首尾浑然一体,情感一以贯之。 回到苏轼。我们习惯于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老夫聊发少年狂”,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了这首诗,我们又看到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传世名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3.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THANKYOU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