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阅读浅易的文言文。3、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4、多义词义项的归纳、说理方法。
一、导语(先阅读课本“引入话题”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强凌弱、众暴寡、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墨子诞生了。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介绍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墨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呕心沥血。墨子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数学、物理、机械制造)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墨子故事1---快马加鞭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墨子故事2---侠义,行侠仗义之由来墨家主张兼爱,力行无差别、无等级之爱,墨子及其门徒的也多是侠士,他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这就是说,救人急难,济人困厄,出手相救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而在儒家,孟子主张正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墨子行侠,孟子正义,才有了后世的“行侠仗义”这词。“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墨子生前,对儒家学说非常反感,而孟子对墨家学说也大肆攻击,可是他们的主张结合在一起,却完整的诠释了人人都崇尚的侠义精神。
公输盘(鲁班)为楚国造了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能说是明智之人。”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故事3---止楚攻宋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于是见楚王)------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墨子故居
解题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贵必敖贱(“敖”通“傲”)既以非之(“以”通“已”)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教驯其臣(“驯”通““训”)破碎乱行(“碎”通“萃”)
2、古今异义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人群分散;今义:破成碎块。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3、一词多义以以不相爱生(因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之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wù,憎恨)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è,坏的,不好的)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仅仅,只)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疏通文意先生墨子说:“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兴办有利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仁人就是拿这作为自己的事业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下人有利的方面是什么呢?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现在如国家跟国家互相攻打,卿大夫的食邑跟卿大夫的食邑互相抢夺,人跟人互相损害,国君对臣下不仁爱臣下对国君不忠诚,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吗?先生墨子说:“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现在诸侯仅仅知道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不惧怕用全国的力量来攻打别人的国家。现在卿大夫仅仅知道爱自己的食邑,而不爱别人的食邑,因此不惧怕用全食邑的力量来攻打别人的食邑。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爱自己之身,不爱他人之身,因此不惜用全身的力量去损害他人之身。
因此,诸侯和诸侯不相爱就一定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抢夺,人和人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损害,国君和臣子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爱、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与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不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不会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兄弟间)就会不和睦。全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力量大的就一定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一定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一定会欺负贫穷的,地位高的就一定会轻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一定会欺骗敦厚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
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先生墨子说:“用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方法来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将如何实践呢?先生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食邑就像看待他自己的食邑,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他自己之身。
兼相爱交相利
因此诸侯和诸侯相爱就不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相爱就不会互相夺取,人和人相爱就不会互相贼害,君和臣相爱那么君对臣就会仁爱、臣对君就会忠诚,父和子相爱那么父对子就会慈爱、子对父就会孝敬,兄与弟相爱那么兄弟就会和睦协。全天下的人都相爱,力量大的就不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负贫穷的,地位高的就不会轻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不会欺骗敦厚的。可以使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不发生的原因,是产生于互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统治者说:“对,至于人与人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相爱就好了。虽是这样,兼相爱交相利却是天底下难以做到的事情,是迂远不切实际的事情。”先生墨子说:“天下的士君子只是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不清那些事情(的得失)啊。现在像那些攻打城池、在郊野打仗以及牺牲生命以成名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国君喜欢这些,那么众士兵就能够做到这些。况且兼相爱交相利就和这‘攻城野战,杀身为名’之类的事情不同呢!
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做到普遍地无差别地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从前晋文公喜欢士大夫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晋文公的大臣都穿母羊皮做的袄,用简单的皮带子来带剑,头戴用熟绢做的帽子,以这样的打扮进去朝见国君,出来在朝廷上站立或行走。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君喜欢这些,所以大臣能够做到这些。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谥号曰“文”,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政治家、外交家。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从前楚灵王喜欢士大夫腰细,所以灵王的大臣都以每天吃一顿饭为节度,吐完气以后屏住呼吸才束腰带,用手扶着墙才能站起来。等到一周年,有的朝中大臣的脸色变成黑中带黄。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君喜欢这些,所以大臣能够做到这些。从前越王勾践喜欢勇猛的兵士,教育训练他的臣下时,偷偷地让人烧船引发火灾,试验他的兵士说:‘越国的珍宝全在这船上!’越王亲自击鼓命令他的兵士前进。兵士听到鼓声,分散了人群、混乱了行列(争先恐后地响应),踩着大火烧死的左右有一百多个,越王才敲锣让他们退了下来。”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越王勾践
因此先生墨子说:“至于那些少吃饭(像楚灵王的大臣)、穿不好的衣服(像晋文公的大臣)、牺牲生命以成名(像越王那些烧死的兵士)等事情,这些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国君喜欢这些,那么众人就能够做到这些,何况兼相爱、交相利跟这不一样呢。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重点讨论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见课文第一段)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3、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迂阔难行吗?提示:可以见仁见智。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需要克服人自身的很多天然局限,但是基本上应该是可行的,并不迂阔;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则完全是值得追求的。实践这样一种学说,有助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像墨子说的,通过奉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以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目标,依然令人向往。
结构内容(一)概括当今天下之害。(列举现象,提出问题)(二)天下之害,源起“不相爱”。(分析原因,分析问题)(三)何以止祸?唯有相爱。(指出方法,解决问题)(四)结论:上为政,士为行,则天下兼爱。(可行性研究,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合作探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给你有何启示?兼相爱学说给人的最基本的启发是,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温馨的群体以及令人备感舒适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在人家安静学习或休息时间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买东西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
墨子“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1)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2)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民生的问题比较突出;(3)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4)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5)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6)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墨子“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层次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和谐最根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博爱互助,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担当多种社会角色,要协调多种社会关系。
在家庭中有父、母、妻、子(女)等多种角色,存在着夫妻关系、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多种关系,只有协调好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才能使家庭和睦,而家庭和睦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在学校中,有教师、学生等社会角色,存在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关系,只有协调好这些关系,才能使同学友爱、师生和谐,从而促进教学;在社会中存在同事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朋友关系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劳资关系、顾客与经营者的关系等众多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得当与否都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墨家的“兼爱”同样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清明的社会风气。因为“兼爱”,当官会更加体恤民情,领导也会更加体恤下属,政府工作人员也会更加理解老百姓。因此一个充满“兼爱”的政府,必然会现出一种“官员不爱财,商人不唯利”的普遍现象,当官的不贪,商人不唯利是图,腐败的少了,制假售假的少了,破坏环境的少了,老百姓才会真正的安居乐业,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写作特点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思考与练习一、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提示: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儒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比如对父亲的爱跟对其他人的爱不同),因此《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所以孟子批评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
二、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见教材“王何必曰利”一节)。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提示: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偏狭,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