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春天》教学目标: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信息资料: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对话平台自读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识字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写字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作业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复习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朗读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背诵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拓展“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写字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伴教锦囊阅读在线: 朱自清的《春》(节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课后小结: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本文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为此本课前,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结合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对话平台自学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感悟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朗读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背诵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练习1、填空。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未 追 店 枯 徐烧 荣菜 宿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回顾背诵古诗〈草〉。自学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朗读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拓展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写字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评价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伴教锦囊词语解释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相关链接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阅读在线:《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课后小结: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教学中我结合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于是我重在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笋芽儿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2、画面导入。(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对话平台自学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2、展示方法: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感悟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写字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2、分组竞赛读文。朗读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想象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表演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写字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作业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伴教锦囊相关链接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可以鲜吃,制作各种菜肴;可以腌制,能吃上几个月;可以干制,能吃的时间更长;还可以制作罐头,销往世界各地,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2、竹子在夏天,是生长期间走向成熟的季节,躯干由嫩绿色转为青绿色。竹叶,
可做造纸的原料。竹子在秋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生长现象,可是竹子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东、南、西,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所到之处,不管是石缝,还是破缸底、墙脚、瓦砾堆,都能穿过去,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本来是圆的,变成扁的)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是最顽强的植物,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阅读在线《一粒种子》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课后小结: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笋芽儿》语言精美,角色鲜明。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4、小鹿的玫瑰花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信息资料: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
、实物导入。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板书课题)2、谈话导入。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对话平台自学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独立识字、读文,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讨论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交流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在课文的空白处,利用“移情”策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体验,既丰富了内心情感,又为理解下文“没有白栽”打下铺垫。】朗读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2、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3、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练习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写字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并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导入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教师拓展文本,引导想象,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表演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表演是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提高阅读的手段。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感悟,受到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练习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写字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学建议教学中学生有可能会问:鹿弟弟的脚没有跌伤,他为什么没有告诉小鹿玫瑰花开的情景呢?如果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肯定,引导学生大胆向教材挑战。伴教锦囊阅读在线 熊爷爷的花园余 绯 熊爷爷最爱做两件事:种花和讲故事。熊爷爷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花园。他的屋顶上、墙角边爬满了牵牛花,窗台上种满了玫瑰花,屋前屋后都是茉莉花和百合花。 熊爷爷讲故事更神了,他的故事多得像天上的的星星,数不清。小动物们每天缠着熊爷爷讲故事。讲到好笑的时候,逗得小动物们前俯后仰,还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讲到伤
心时,小动物们听着听着,一个个都捂住脸“呜——啊,呜——啊”哭起来,眼泪一个劲地从指缝间流出来。 熊爷爷讲故事,非得坐在花园里,闻着甜甜的花香才讲得出。说也奇怪,熊爷爷讲故事的时候,花儿都“扑扑扑”地开了出来,也像急着要听故事。 熊爷爷忙着种花、讲故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熊爷爷变得更老了,背更驼了。声音也不像从前那么浑厚有力了。终于有一天,熊爷爷不再讲故事了。他平静地对小动物说:“孩子们, 爷爷老了,再也讲不了好听的故事了,也没有力气照看这些花儿,我要把花交给你们照管。”说着,熊爷爷小心地挖起园子里的花儿,一株一株交给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回到家,把熊爷爷的花儿小心地种下去,经常浇水、施肥、捉虫。 一个宁静的夜晚,小猴的百合花开了,小兔的牵牛花开了,小鹿的玫瑰花开了,所有的花儿像是约好了似的,一齐开放了。更奇怪的是,花儿开敢时,从花蕊中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那不是熊爷爷的声音吗?啊,每一朵花都带来一个故事。小动物们围着花儿听故事,听了?个又一个,就像围着熊爷爷听故事一样开心。 熊爷爷失去了花园,失去了快乐,他正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像是睡着了。小动物们轻轻地叫唤着:“熊爷爷,熊爷爷!”可是,熊爷爷什么也听不见。小动物们多么希望熊爷爷醒过来呀!他们跑遍了森林的每一个角落,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他们要重新为熊爷爷造一个美丽的花园。他们种着花,唱着歌,要唤醒熊爷爷。 他们唱啊,唱啊,花儿一朵朵全开放了;唱啊,唱啊,一朵朵开放的花朵全唱起歌来。一阵阵的歌声,一袭袭的花香,飘啊,飘啊,终于飘进了熊爷爷黑洞洞的梦中,熊爷爷醒了。“谢谢你们来看我,谢谢你们用歌声唤醒了我!”熊爷爷望着又唱又跳的小动物们,望着唱着歌儿的花朵们,开心地笑了。课后小结: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光里,尽管小鹿因为跌伤脚没有亲眼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但听到黄莺和微风的赞美之后却感到这些玫瑰花并没有白栽。在人物角色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的情绪变化中,文本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得以彰显。故事语言精美,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但低年级孩子在理解“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上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我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孩子们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过程建议: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过程建议:读读认认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读读背背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我会说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3、练练。害羞的( ) ( )的眼睛 ( )的笋芽儿( )的嗓音 ( )的世界 嫩绿的( )口语交际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交际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过程建议: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展示台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宽带网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过程建议: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课后小结:我最喜欢《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这一栏目。《读读背背》中都是非常经典的好词好句。语文需要语言的大量积累,为此我总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读读背背,并课外搜集类似的好词句,进行学习。5泉水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对话平台感知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朗读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背诵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写字学习“瓦、泉、然、结、塔”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对话平台读文学习4——7自然段。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想象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2、补充说句子: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积累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练习1、填空(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泉水有( )、( )、( )、( )的特点。(2)泉水流过(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实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写字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泉水。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2、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天然泉水,山泉水有何区别?饮用天然泉水,山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都属于一种类型的水,它们都是无污染的地下水,都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成分,流量,温度相对稳定.唯一的区别只是饮用天然泉水,山泉水的特征组分的含量尚未达到矿泉水的界限指标.饮用天然泉水,山泉水是仅次于矿泉水的优质饮用水.课后小结:《泉水》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本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如下几个关系处理得较好:一、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至始至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愉悦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学法。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本课初步感知课文时,让学生自学课文。然而对于低段学生,自学时会有些迷茫,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这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了学生的自学活动,以“友情提示”的方式给予学生帮助,给学生指引了方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学时,老师一直在巡视哪里需要帮助。在学写“塔”时,教师非常注重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如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找准田字格中的位置写,之后与范字做个比较,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点评后再写,再评。在这一反反复复地观察、对比、实践,几乎每个学生的字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写字的方法,在同学们的鼓励与表扬中找到了写字的自信与乐趣。2.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引生入情与指导朗读时,教师播放泉水丁冬的音乐,随着泉水那轻松优美的乐曲,学生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与泉水同欢乐。在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3.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有层次。如在课后总结时,教师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认知与理解上的差异,先后问了三个不同深度的问题:在《泉水》这一课,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发言、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在自读课文时,让大组选一段共同自学,互相交流自已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互相帮忙。在这环节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已读懂的地方。一有人有不懂之处,边上的学生抢着帮他解答。不仅充分发挥了组内的资源优势,互补共享,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浓厚兴趣。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
.本课的设计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课导入时把生字融于词语中复习,又在词语前加上修饰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又帮助了学生对词组的初步认识及词组积累。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学生在语言学习上是有所收获的。2.在扎扎实实地学语言的同时,没有忘记语言教学中的人文性。本课跳出文本,让学生抓住泉水说的四句话,细细品读文本,就“你觉得泉水怎么样?”畅所欲言,让学生品、读、说,一次一次地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在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之后,让学生也用“用吧,用吧!”“吧,吧!”的句式对同学说说。让学生也来做一做大方的“泉水”,感受下助人后的幸福感。这远比说教来得直观、有效。3.努力做到语言能力的学习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的统一。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去?会做些什么?说一说并模仿课文编写一个片段。此环节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了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教学经验不足,临场应变能力尚不够,尤其是上课时倾听学生的能力不够。有个学生模仿泉水说话:“用吧,用吧!我的红领巾很多很多!当时我只是表扬她的大方,而忽视了话中的思想教育。我应该顺势引导对红领巾的认识,抓住机会进行“红领巾”教育。还有许多的细节问题处理得不够。不过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课上,有更大的进步。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目标: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重点难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信息资料: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学生:生字卡片、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图片导入。出示雷锋画像:你们认识他吗?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他的了解。2、歌曲导入。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对话平台自学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组内合作识记,养成交流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朗读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朗读,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和雷锋精神的伟大。】感悟教师或学生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把诗化的语言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故事,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雷锋的形象更加典型化、具体化和鲜明化。】练习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雨()()()()又()()()()辶()()()()钅()()()()氵()()()()日()()()()2、填空。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蒙蒙的( )温暖的( )鲜艳的( )书写学习“滴、洒、泥、泞”四个字。1、“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但这几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第二课时对话平台感悟1、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2、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交流1、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学生讲讲雷锋的故事,如果学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句式练习: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班级里,你看,我们班的 就是小雷锋: 我想对他说:“ ”3、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在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寻找班里的小雷锋,树立身边的典型,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背诵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积累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实践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2、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活雷锋”的“夺章”活动。【挖掘文本的潜在资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本的社会价值,增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书写本课写字编排很有规律,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1、“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分布要均匀。“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全班交流评议。【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激发了他们写字的热情,提高了写字的质量。同时全班的交流评议也利于提升审美情趣。】伴教锦囊词语解释:泥泞:雨水和泥土混在一起,说明道路又湿又滑,很不好走。年迈:年岁很大的人。荆棘:一种带刺的植物。相关链接:1、雷锋(1940-1962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湖南望城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时就成了孤儿。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雷锋参加工作以后,曾当过乡人民政府通讯员,中共望城县委公务员,参加过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他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平凡的岗位,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表现了革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品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2、人民的勤务员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还把自己带在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课后小结: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文章一、二自然段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适合进行朗读指导。助人为乐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孩子们却缺乏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另外,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于是我在课前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做到内化心灵,外化行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导入。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2、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话平台自学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识字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感悟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的娇美和孱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想象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
书写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朗读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练习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书写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伴教锦囊词语解释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娇嫩鲜艳:柔弱纤细。阅读在线:又见蔷薇(姚远) 这是雪白的蔷薇花。一朵、两朵、三朵……朵朵花瓣都微微泛着生命的光泽,它们静静地开放在春天的阳光下,无拘无束地舒展着…… 望着眼前这些生长在山野水沼之间的蔷薇,我回想起自己寂寞的童年。每年春天,我家屋后的小河边总是开满了白色和粉色的两种蔷薇花。远远望去,长长的河堤像是铺了一条白色和粉色相间的绒毯。起风的时候,这“绒毯”微微随风飘动,好看极了!我很恋蔷薇那种胭脂般的淡粉花色,这是画家的调色板也很难调出的颜色。我深深地惊叹于大自然造化。可惜,这种花色的蔷薇,我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春风拂过的夜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馥郁的蔷薇花香。 最令人向往的是秋末冬初的时候。爷爷带上小姑和我,划着一叶小舟去很远的地方钓鱼。当小船经过水草丰美的河边时,爷爷总会缓缓地停下船来,指着水边灌木丛中几个桔红色的小果子对我们说:“去摘几个果子解馋吧!”小姑伸出手去好不容易摘到几个。我放到嘴边一尝,竟甜中带酸,那是很诱人的味儿呀!我们边吃边笑,一路上高兴极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蔷薇的果实,可以入药。 我的家离学校很远,在读小学的五年时间里,我总是走在那条田间的小路上。记忆最深的是一次放学途中,我见到了雨中的蔷薇花。暮色苍茫时分,春雨还淅淅沥沥地飘着。这些水池边的蔷薇花就透明地浸在薄雾般的雨纱里,叶子闪着亮晶晶的雨珠,花蕊是金的,一阵阵诱人的花香扑鼻而来,雨点不断地在蔷薇的枝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沉浸在大自然的创作之中,忘了自己。那时,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离自然很近。 记得去年春末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坐在山上看海。当我的视线从茫茫海面收回来时,我竟发现了不远处的蔷薇花。在午后的阳光里,我惊奇地叫出了声。朋友疑惑地看了我一眼,“这就是蔷薇花?”我肯定地点了点头。朋友脸上
露出了笑容,专心地注视起那开在幽谷之中的白色蔷薇花来……淡淡的阳光下,蔷薇花独自默默开放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独居小镇一隅,我很怀念那些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生长的蔷薇花。令人羡慕的是:无论在哪里,它的生命总这样蓬蓬勃勃。在经历多少年的尘世沧桑以后,我才猛然发觉童年的蔷薇,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后小结:《我不是最弱小的》情节简单,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重点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易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对话平台自学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默读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初步默读课文后学生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他们的不同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交流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全课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练习1扩词。涂 适 余 卡 免 垫 2、仿词。丁冬 滴答 马虎 冷清 亲热 高兴 第二课时对话平台朗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默读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练习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作业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教学建议:本课是学习默读的起始课文,教师在教给学生默读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在课外阅读中还要运用默读,使学生逐步掌握默读的方法。伴教锦囊相关链接养猫杂感 (晓芳)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 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课后小结:
这篇儿童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会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听了同事上了这篇课文,我临时改了些教学环节。如导入时,我抓住题眼“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里都有卡罗尔、小猫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第一句“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和课文中的最后一句“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之后抓住“终于”引出两则广告。教学下来,条理清晰,觉得挺顺畅的。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过程建议: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日积月累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中学习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读读认认过程建议: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读读记记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2、做连线练习。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读读背背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口语交际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交际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组织过程: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展示台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故事会课前准备: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4、师生共同评议。查字典擂台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课后小结:本节课,由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愉悦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他们在语文园地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然而学生过于兴奋,课中在调整纪律时浪费了些时间。可见今后自己在调控纪律能力还有待加强。 9、日月潭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信息资料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对话平台
感知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识字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读议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交流日月潭的位置: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背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书写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交流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朗读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读思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3、配乐朗读全文。背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实践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写字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伴教锦囊词语解释: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朦胧:模糊不清。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相关链接: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课后小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10、葡萄沟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对话平台自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葡萄干(gān) 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读议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交流第一自然段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 ( )的葡萄 ( )的凉棚 ( )的老乡 ( )的葡萄干 ( )的沙果 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写字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第二课时复习1、指名配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读文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新疆的风土人情。】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拓展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写字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伴教锦囊词语解释: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课文里形容葡萄的颜色多而鲜艳。热情:热烈的感情;有热情梯田:沿着山坡开垦的一级一级的农田。样子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凉棚:供人遮阳乘凉的棚子。好客:乐于接待客人。碉堡:打仗用于防守的建筑物。四周建筑得严严的,留有几个小孔,可以往外射击。本课用于比喻晾制葡萄干的阴房。阅读在线: 看龙舟天刚蒙蒙亮,只听小龙在门外大喊:“小虎,起床!看龙舟去!”啊,今天是端阳节!我跳下床,抓了一串粽子,和小龙一起往桃花溪跑去。这时的桃花溪,已是人山人海!我们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好容易才挤到前面。只见两条龙舟停在河中心,一红一青,像活的龙一般,仿佛随时都会飞上天空。每条龙舟上坐着十几名精壮的小伙子。船头是鼓师,船尾有一名舵手,十名划桨者分列两边。青队是青衫、青裤、青头巾,红队是红衫、红裤、红头巾。一声锣响,青、红两条龙舟离开水面,飞奔向前。咚!咚!咚!——鼓声急剧短促,像进军号角。唰!唰!唰!——桨声整齐有力,如万马奔腾。“青队,冲啊!”小龙扯着喉咙喊。他的哥哥是青队的鼓师。“红队,冲啊!”我也扯着喉咙喊。我的哥哥是红队的舵手。我们追着龙舟沿着河岸跑,一边跑一边拼命拍巴掌。只见一会儿青龙在前,一会儿红龙又赶了上来。江上,鼓声阵阵,水花点点。岸上,掌声雷动,你挤我拥。在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两条龙舟同时到达终点。我的喉咙喊哑了,巴掌拍红了,连吊在脖子上的一串粽子,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小龙呢?不但丢了一串粽子,还掉了一只鞋呢!课后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对话平台自读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识字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练习1、填量词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2、找样子写词语。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导入1、认读生字卡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读思学习四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朗读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实践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伴教锦囊【】相关链接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 绿色的竹楼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课后小结: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我紧扣“难忘”二字展开教学,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以有感情地朗读为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12北京亮起来了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启发谈话。你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指名说)这些地方你晚上去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文章。(板书课题)2、课件激趣。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观看CAI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直观感受北京
的美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文的欲望。】对话平台感知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生字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读文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交流长安街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教师创设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环行路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挖掘课文潜在的学习资源进行句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背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练习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立交桥 ()彩虹 ( )灯光() () ( )
写字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交流商业街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生动可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会让他们更主动地融入课文,品味语言。】故宫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读文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拓展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激发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走出文本,开发资源,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写字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伴教锦囊词语解释川流不息:川流指江河中的流水。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这个词形容长安街上汽车多得像水流不断。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形容天安门城楼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相关链接:
1、 北京市区有毛泽东(中南海)、宋庆龄、郭沫若等名人故居,有著名的明清坛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陶然亭、紫竹院、龙潭湖等公园,有雍和宫、白云观、牛街清真寺、大钟寺等宗教寺院,以及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2、北京最著名的景点有:天坛、天安门、故宫、陶然亭公园、 潭柘寺、 元大都城遗址、 颐和园、圆明园遗址中山公 、园紫竹院公园 、北京世界公园、 妙应寺 、龙潭湖公园 、卢沟桥 、康西草原景山、 大钟寺 、八达岭、北海公园。阅读在线 九龙壁在北京的北海公园,有一座全国闻名的九龙壁,她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九龙壁,高5米,长27米,厚1。2米,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嵌成九条巨龙。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双眼,怒目而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锋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战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再看其他几条龙,也是形态各异。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面对这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先心灵手巧,是多么聪明啊!课后小结: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或录象,让去过北京,尤其欣赏过夜晚的北京的学生交流感受,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过程建议:1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读读认认过程建议: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我会填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2、我会读3、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4、口语交际5、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3、写一写。(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1、展示台 2、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3、宽带网 4、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后小结:语文园地的教学要设计表演,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提供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好动,爱表现,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想像力丰富,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特征。于是本课我引导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验,而且便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13、动手做做看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对话平台自读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读思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交流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实验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写字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开火车检查生字。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读文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交流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朗读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拓展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写字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伴教锦囊阅读在线 小郑和造船明朝时候,有个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这一年,郑和才10岁。课后小结: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课中我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趋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观察。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通过观察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条件。】2、谈话。(出示“黑便士”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对话平台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读思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交流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练习填空一位先生 一位() 一台()一台()一张() 一张() 一把()一把()书写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读思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拓展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实践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书写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伴教锦囊相关链接1、邮票的齿孔: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2、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3、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小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阅读在线: 世界最早的宇航员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加加林成了人类飞往宇宙的第一个宇航员。然而,在加加林登上飞船前四百多年,即公元1500年,我国有一位学者万户,就开始研究利用火箭来实现人类飞向宇宙的理想,并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世界上首次航天实验。万户把47枚当时最大的火箭绑在一把椅子的后面,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手拿一个大风筝,让别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希望借火箭的力量送他上天。但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再也找不到万户这个勇敢的人了。现代科学家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最早的宇航员万户,把月球背面的一个火山口命名为“万户火山口”课后小结:
这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朴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会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到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二年级的孩子对邮票并不陌生,但对于齿孔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多。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邮票的资料和发明创造的小故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15、画风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信息资料: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对话平台识字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交流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2、全班交流。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书写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第二课时复习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朗读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2、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拓展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2、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书写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伴教锦囊阅读在线小山上的风
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风从什麽地方来,风到什麽地方去。它从某个地方飞来,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我总是没法儿留住它,我拼命跑也赶不上它的脚步!如果我放掉手中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那麽风筝就会随着风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我将去寻找风筝,看它停落在哪个山坡;我知道那就是风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因此我就能告诉大家:风到什麽地方去过。但风是从什麽地方来的,还是没有谁能说个清楚。。。。。。注: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课后小结:《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画出了风什么样的都有,我不得不对孩子们刮目相看。16、充气雨衣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对话平台感知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缝”。识字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默读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交流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第二课时复习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复述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拓展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实践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伴教锦囊阅读在线: 走马灯为什么会转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课后小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文章较长,识字
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我班男生多,应男生喜好,课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仿造这篇课文设计一种:未来牌(),只用文字描述上交。应该说有些设计还是耳目一新的。改这样的文章我喜欢。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过程建议:1、出示词语。奶牛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蜂蜜 牙刷 刷牙水池池水 山上 上山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3、全班交流发现。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读读认认过程建议: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我会填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3、说说差别。4、填空,互相检查。我会读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口语交际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交际准备: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展示台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课后小结:本教学以游戏为平台,以发展语言为指向,营造轻松愉快伯学习氛围,变枯燥的学习为愉悦的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