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微信:洞庭一湖hlgpsz微信公众号:立根有道今日头条:立根有道
改造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在场,让老师进场
第一部分:我们面临的压力
国家教育着眼点民众教育着眼点贵族化教育理想平民化教育现实现实的能够怎样专家的应该怎样素质教育隐性柔性滞后性应试教育显性刚性即时性专家及省级以上评价体系世俗及省级以下评价体系教师专业知识的封闭状态素质教育的开放要求1.错位的教育体系与我们的出路
专家系统世俗系统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弱势评价系统理想系统唯分数论强势评价系统省级以下行政系统省级以上行政系统行政评价系统断裂性如何寻找结合点?怎么杀出一条血路?2.错位的评价体系与我们的出路
自身案例李镇西的案例3.从教学案例看课堂改造的压力2010年5月27日李镇西的“研究课”——《狼》。一堂为“自主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导学稿自主学习。基本流程分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课堂研讨与分享、达标测评和总结反思”。把预习放在了课内,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享。他还放大了学习成果展示这一环节,课堂气氛热烈火爆。另一节课,使用的是他以往所擅长的——讲课。基本程序:对联引入、学生预习、学生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学生朗读课文、听写生字、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写作特点。课后练习。第二天早读时间,突然袭击,组织前一天上过课的两班学生同时考试,考试内容正是关于《狼》的。结果,前一个班,均分86.24分,后一个班均分71.9分。
4.从教师职业特点看课堂改造的动力医生的职业是建筑在人类疾病和痛苦的基础之上的。医生靠吃饭,靠吃饭!疾病那么老师呢?老师是靠吃饭的!无知老师的职业是建立在人类的无知基础之上的。痛苦
人类文明与知识媒介的发展趋势:口述甲骨石刻铭文竹简帛书印刷品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ipad无媒体硬媒体重媒体软媒体轻媒体虚媒体自媒体无媒体单媒体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5.从“智能势差”递减趋势看课堂改造的必然
无媒体硬媒体重媒体软媒体轻媒体虚媒体自媒体无媒体单媒体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知识传播之“自然人”与受众的势差发展趋势全势差强势差弱势差微势差零势差?负势差?口述甲骨石刻铭文竹简帛书印刷品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ipad
知识传播之“自然人”受众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学生、家长互联网重构了我们的生活,是否也应重构我们的教育,重构我们的课堂?
每一次变化都是敲老师饭碗的!
6.从当代科技发展的恐怖态势看课堂改造的紧迫感阿尔法狗——阿尔法元——阿尔法人中青在线讯2017年10月18日,《自然》杂志网站公布的论文显示,此前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程序AlphaGo的开发团队又出力作——新程序AlphaGoZero(阿尔法元)不依靠人类指导和经验,仅凭自身算法强化学习,就以100:0的战绩击败了AlphaGo(阿尔法狗)。阿尔法元达到目前人类的棋力,只花了3天时间,大约70小时,下了490万局。阿尔法元3天,超过了人类3000年。整个20世纪,人类棋力进步的幅度超过了此前两千年。阿尔法元达到人类顶级水平,用了70个小时。
迈向工业4.0时代的教育变革工业4.0:将CPS(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物联网、服务网等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流通领域,实现资源、信息、物品、人机互联,建造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特点:集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支撑下的智能平台、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智能工厂,市场化、个性化、可视化的智能产品和便捷化、无缝化、协同化的智能服务,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强力转型。对教育的要求:强调创造力、思考力、审辨思维、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培养。知识课堂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的发展学习中知识的机械记忆价值的有限性智能课堂
7.从当代学习研究看课堂改造的必要性PISA2012报告针对一项复杂数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记忆策略每提升一个单位,复杂问题解决的正确率减少31%。知识课堂智能课堂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类似的情节。浅表学习深度学习浅表学习是一种以完成外在任务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缺少深度思维加工,学习成果多以复制为主,难以迁移和深化。学习者随着学年增高和学习难度加大,成绩逐渐滑坡。到高中可能会断崖式下降。以知识传递为取向的教育,以“记忆理解”为主要策略,难以产生高品质的思维成果,“伪学优生”才会不断蜕变,最后甚至沦为“学困生”。
教师与医生有相似关系。教师与医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三角关系。医生病人药品老师学生知识(教材)老师学生知识(教材)医生病人药品8.从师医职业的相似性看课堂改造的理据
目前的教师的三角关系教师学生知识学情(教材)教师学生知识学情(教材)教师三角关系的准确理解所以,人家是“看病”,我们是“教书”。其实,我们也应该是教人,而不是教书!
学生立场,是课堂改造的关键!琢磨学生,关注学生,是教师天字第一号的任务,是教学教研的重点,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核心。年级越低越是如此语文教育界的老三面红旗的启示: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教师的天职不是教书,而是教学,是教人,是育人!
知识境界技能境界方法境界兴趣境界思维方式境界最高境界是兴趣与思维,尤其是思维方式。思维,任何学科的关键是思维,建立思维方式,思维模式,以学科思维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理解世界。不同学科比重有别。9.从课堂教学境界层次看课堂改造的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试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风华绝代夜久语声绝韦编三绝3.“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纂”这些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些名词,“红、紫、绿”这些颜色词,都在“纟”部,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想象古人这个领域的生活情景吗?请写一篇短文将你的想象描写出来。问题:1上面六个例子中都有文言词语“绝”,请从前后文理解他们的词义,说明这六个词其词义可以归纳成几个义项,并说明你怎样归纳出来的?2.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他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
10.从教育部的声音看转变的大趋势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1.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2.传统课无法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问题。3.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
特点一,语文教学宏观化挑战一,宏观与微观双重建构的意识与能力特点二,语文教学课程化挑战二,课程整合与课程实施的意识和能力特点三,语文教学活动化挑战三,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意识与能力特点四,语文教学研讨化挑战四,语文深度学习的指导意识与能力11.从高中课标修订看教学的挑战
第二部分:我们课堂的现状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说:“×××”“在!”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然后,长大了,不必被点名了,却迷上旅行。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像那个老是睁着好奇圆眼的孩子,回一声:“我在。”张晓风散文《我在》到?在!
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真的在吗?人是在的心在吗?兴趣在吗?思维在场吗?
在新媒体时代,不同物理空间,可以整合进共同的虚拟场景,构成“即时在线”。反之,在同一物理时空,却可能完全不在场。低头族现象表明,只有当“注意力在场”时,身体的在场才变得对时空、交往和传播具有实在的意义。
第一在:学生的注意力在场吗?我们的“教学场”有多少低头族?无神族?游魂族?睡神族?但,真正在吗?老师在吗?在,很卖力地在,很投入地在。
第二在:在听吗?有兴趣听吗?听进去了吗?关于讲:讲是有价值的,但什么样的讲才是有价值的?讲到学生心里去了吗?怎样才能讲到学生心里去?他需要什么?他的问题是什么?他的兴趣点在哪?薄弱生的听的承受力有多大?结论:2016年考取麻省的中国新生案例:听课的基本观感大段的讲,大而全的讲,价值极其有限。老师备课在场吗?备课场老师知识学生备课场是异时空的虚拟场,老师与学生展开对话了吗?
第三在:在记吗?用笔记吗用心记吗我们讲的时候,学生动笔了吗?用笔在记吗?课堂上你给了学生心记的时间了吗?他记住了吗?(记忆反馈)噼里啪啦放鞭炮式的讲课,讲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教学任务根本就没完成,甚至还没开始。案例:初三的语文复习课,像复习课的复习课结论:学生学的任务!学生落实了,掌握了,会用了!什么是教学任务?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在:在想吗?想了没有?想通了没有?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困惑点吗?给了学生暴露问题的时间没有?挑起学生的困惑没有?把握了学生的兴趣点吗?看到了每个学生的眼神没有?我们的提问有思维价值没有?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一节课有那么十分钟左右的思维紧张度没有?给了学生反馈思考结果的时间没有?(口头?书面?)案例:结论:课堂要善于暴露学生的问题(尤其复习课),挑起学生的疑惑。课堂教学尤其复习课的逻辑起点在哪里?
第五在:在问吗?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学习就是自我发问。我们的教学引发了学生的疑惑没有?有没有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没有引起他们提问的欲望?有没有引起他们的反思?有没有给他们提问的机会或时间?有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问题?案例:结论:学问学问,落点在“问”。《祝福》《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谁问?
古代基于学生困惑的教学:老子教孔子的情景:第一问:“你是怎么求道的呢?”孔子说他从制度、逻辑等方面探求了五年,还是没有弄明白。老子不说其他,接着再来一问:“然后你又是怎样去探究的呢?”孔子说他又从阴阳变化的角度探求了十二年,还是未弄明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五十南下求教于老子。
古代教学的“谁问”:师生问答。《论语》一书,师生问答86次,弟子发起问题65次,占三分之二强。师生问答。古代名言: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关于“愤启悱发”愤悱:心理状态,憋闷。愤:心中有所郁结的憋闷。悱: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憋屈。愤悱的程度:愤悱的发音:f——bpm愤的声符“贲”:愤:盛,“愤怒”即盛怒。愤悱:就是学生对某个知识或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努力尝试去掌握或解决,但又因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而无法掌握或解决,从而处在一种既有积极的欲望,又有不断尝试的行为,却无法达到理想结果的既憋闷又亢奋的心理状态。鲜花盛开。
先秦教育家善于将学生抛入问题情境之中:例1.常枞教老子“刚柔之道”例2.孔子教中和。一次,子夏要孔子评论其他弟子。子夏四问孔子四答。孔子说:“颜回比我诚信。”“子贡比我聪敏。”“子路比我勇敢。”“子张比我庄重。”“颜回诚信却不灵活,子贡聪明却不能委屈,子路勇敢却不能示弱,子张庄重却不随和。四人的长处加起来和我交换,我都不愿意。”“信而能反,敏而能诎,勇而能怯,庄而能同”。
子夏和闵子骞守丧三年完毕,都来拜见老师。按照礼制,服丧除服之日,要弹奏琴曲,表示服丧结束,以此节制哀痛。先是子夏进来,孔子让他弹奏一曲,子夏的乐声很和乐。弹奏完,子夏说:“这是先王礼制,不能不遵守。”孔子说,你真是君子。然后闵子骞进来,孔子也让他弹奏一曲,闵子蹇的乐声却很悲切。弹完,闵子蹇说:“这是先王礼制,不敢越过。”这时孔子也说,你真是君子。例3.孔子教礼。子贡:“两人都是守丧除服,闵子骞乐声悲切,他还沉浸在悲伤之中;而子夏乐声和乐,说明已不再悲伤。两人感情表现相反,您却都说是君子,这是何?”孔子:“闵子骞虽没忘记哀伤,却能用礼仪来终止哀伤;子夏已走出哀伤,却仍然能够按礼仪行事。不都是有君子之风吗?”
《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孟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教学过程也可以概括为“生疑——探疑——释疑”的探“疑”过程。“疑”是整个过程的逻辑起点。学习过程是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过程,但人的固有知识结构,是一个稳态结构,很难重组。打破旧知识结构的最佳时期是什么?在孔子看来,就是学生的愤悱状态,愤悱状态是学生知识结构最柔软之时,教学要趁虚而入,趁愤悱而入,才会令其“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雨果:被人揭下面具是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胜利。李嘉诚:鸡蛋从外面破壳是一种食物;从里面啄破则是生命。
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初产生于“学习困境”(“迷思概念”、“戏剧冲突”或“两难困境”),即“认知冲突”,强烈的心理矛盾状态,并引发探究冲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重要进行: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一系列心理过程,从而更好地解决认知冲突,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这就产生的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不断持续和深化。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复杂的思维和互动过程。学习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高速的、极度压缩化的教与学严重错位,严重不同步不是学生立场,较少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角度上进行“学习设计”。
第六在:在练吗?在体验码?有练吗?练会了吗?对“练”做了精心设计吗?给了练的时间吗?有练的反馈环节吗?练到位了吗?没有到位,我们有追加练习吗?案例:一堂高三复习课复习课的落实,关键在于练到位!当然,练有多种形式。结论:学车的体验
还可以:给学生以课堂的存在感!在读吗?在说吗?在写吗?
老师在吗?老师的注意力不在“场”!在教材里!在讲稿里!在自我陶醉里!在哪里?在,很卖力地在,很投入地在。场?心灵交流之场:思想、智慧、情感。但,实际上不在场!在横飞的唾沫里!
什么是教?什么是学?教,绝不只是“告诉”,当教被当做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时,它便不能引发学习,甚至还会阻碍学习。学习是实践操作,学习是自我发问,学习是和现实对质,学习是和他人对质,学习就是自我表述,学习就是辩论,学习就是建立网络。法国教育家焦尔当:教学是教师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活动对学习者施加一定的影响,让学习者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追寻与创造意义,自主重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习者得到改变的过程。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改变自我的过程可不可以这样定义?
什么叫实?讲得再扎实,都不叫实,落实一定是落在学生身上,是学生“在”,是他在听、在读、在记、在想、在说、在写、在练。而且主要落在当堂的练上。课堂应该是学生进行时,而不是老师的进行时。基础越差的学生越是如此!
要牢固建立的观念:教学的落实一定是学生的落实课堂要给时间让学生落实课堂是学生的进行时要给学生课堂的存在感能让学生自豪地说:这堂课,我“在”!
《教育发展研究》2018第16期,陈静静文: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当前课堂最大的困境——学生普遍存在“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课堂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未能得到关注和回应,从而陷入了“学困生”的死循环。要改变课堂困境,使学生从虚假学习、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课堂的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晃动,却不在我眼神里而是你我虽在同一时空却“阴阳”两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明明我就在你眼前而你却不知道我在教室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就在我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在教室里而是你虽总在晃动,却不在我眼神里因为,你在教案里,而我却在睡梦里或者,你在唾沫里,而我却在神游里世界上最荒唐的事情不是你我之间的距离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将尿不到一壶的你我强扭在一起福田版:最遥远与最痛苦的而是我不在你的眼里你也到不了我心里既然怎么也尿不到一壶干嘛将我们强扭在一起而是将我的肉体摁在教室却对我的心魂拒之千里就这样活生生让我灵肉剥离胡立根——致我们的课堂
第三部分:我们的努力八年抗战——福田课改的1.0版教与学方式转变
这一步,我们主要聚焦于三点:小组合作分享交流自主学习
课堂真的变了
学生某些方面是在场了,注意力在场了,兴趣在场了。但是,在独立思考吗?在读吗?在写吗?在练吗?我们的再追问合作、分享、交流,只应是教学中的部分环节追问一:以前偶尔听课的感受两年来的大面积听课的感受
学生是在场了,但是,老师进场了吗?不在教材了,不在讲稿,不在自我陶醉。但,完全靠边了?中学老师的陶醉于学生的表演案例:小学二年级教《日月潭》追问二: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他需要什么?他的问题是什么?他的兴趣点在哪?备课场老师知识学生备课场是异时空的虚拟场,老师与学生展开虚拟对话了吗?虚拟对话“场”:现实教学情境中:但是出来了,却没有进去。进到哪里?进到学生的兴趣里,进到学生的需要里,进到学生的思维里,进到与学生的交流之场中。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多少成长阶梯?我们的老师还是没有进场从课本里出来了,从教案里出来了,从唾沫里出来了,
可能缺少学生落实的时间可能练的环节落实不够为自主而自主为合作而合作为展示而展示转变不能流于形式教师有时成了看客教师不是有效的参与者转变不能缺少落实转变不能让教师缺位要理解转变的本质
我们应该由方式转变走向立场转变改革的关键在立场的转变我们的新结论做走向儿童立场的教学
中习程(两至三节课),以初中语文为例:小习程(一节课,40分钟),以高中语文为例:大习程(十节课),以小学语文为例教学的课程化
学生立场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感点学生的需要学生承受力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做在场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的全部精华所在奔向一个基本目标
愿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尽快进入学生的世界,进入学生的智能世界,心灵世界成为儿童世界的心灵使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