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二年级下册)泰山小学金艳教学要求: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体会句意。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体会句意。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具准备:挂图、词卡、动物图片、头饰。教学过程1
一、揭示课题,质疑。(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问:“狐”指什么?(狐狸)“虎”指什么?(老虎)(出示图片)2、想一想,“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师:请大家在文章中找一找!学生一定找到文章最后一句,就是“借”。(“借用,利用”的意思。)(板书)3、这个题目什么意思?生答:(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二)学生质疑,提出问题2
1、师:同学们,大家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学生提问:狐狸为什么借老虎威风?狐狸怎样借老虎威风?狐狸借的结果怎样?教师相机板书问题。为什么借?怎样借?借的结果怎样?2、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呢?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一)、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借?1、过渡:狐狸为什么借老虎威风?2、学生自然找到第一自然段。齐读这一节。3
3、指导观察45页的插图,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1)学生找关键词语。(“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2)学生释疑:为什么借?就是“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3)进行句式训练。“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还可以怎么说?(用把字句“老虎扑过去,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二)、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借?1、过渡:狐狸被老虎吃了吗?狐狸用哪些“手段”呢?老虎什么反应?2、第一个回合,第一次体会狐狸“狡猾”4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自己壮胆,故意吓唬老虎,让老虎害怕。)(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什么?(卡片出示:你敢吃我?)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卡片出示:为什么不敢?)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5
③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④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板书)(4)师: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狡猾的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学生评价。)3、第二个回合,第二次体会狐狸“狡猾”(1)过渡:老虎愣住了,狐狸又用什么手段呢?(2)学生回答。出示狐狸的第二句话。(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有几句话?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6
大家来猜猜,狐狸些气会怎,表情又会怎?(不再,有点得意了⋯⋯)②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第四)③老虎什么反?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个“蒙”字明了什么?(老虎昏迷了。)(板“蒙)④:是一只怎的狐狸?(狡猾)(点“狡猾”)(3)分角色朗2——5小。(愿意的站起来。教价。)4、第三个回合,第三次体会狐狸“狡猾”(1)渡;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又用什么手段?(2)学生用自己的后找到第六自然段一。(出示小黑板:我你到百面前走一趟,你看看我的威。)7
①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②学生体会狐狸说“我带你”中的“带”,老虎反应是跟”着它,师:看出狐狸怎样?生回答:狡猾。(再次点击“狡猾”)(3)师: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学生读书,划词)①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②教师读旁白。推选两人戴头饰做动作。(师让学生评价:你们看狐狸,像不像?你们看老虎,像不像?)③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教师评价、赞美。)8
(三)、解决第三个问题----借的结果怎样?(1)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7、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2)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观察图中动物“后退”绷直,迈开大步,就像运动员一声号下,脚一蹬,后退绷直,迈开大步,以最快的速度奔跑。(3)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老虎)三、总结全文,归纳寓意1、过渡:老虎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还以为百兽是被狐狸吓跑的。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学生齐读。9
3、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5、读后感悟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生:有的人没有真本领,却喜欢借用别人的威风来吓唬别人....)师:那你喜欢谁呢?(生: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强大的敌人,却一点也不害怕,还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遇到坏人不能着急要想办法)10
(生:我不喜欢老虎,因为老虎太愚蠢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随便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充分允许学生有出乎意料的答案,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老师不可把自己的感受强行加在学生的身上”)四、作业设计1、紧扣“狐假虎威”主线“狐狸为什么借老虎威风?怎样借?借的结果怎样?”来复述课文。2、读两个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叶公好龙》,感知寓意。五、设计(借着)11
8.狐假虎威狐狸(图)(狡猾)老虎(图)(被蒙)教学点评:一、紧扣课题“狐假虎威”让学生质疑,理清思路,以此为主线,贯穿全文。1、学生看题目关键字“借”来质疑,理解思路。因为文章共九个自然段,内容冗长,学生理解无从下手。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既解决学生的困惑,又教了方法---从题眼入手。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文章最后一句话,来解释“假”,再让学生看题目关键字“借”来质疑,理解思路。狐狸为什么借老虎威风?狐狸怎样借老虎威风?狐狸借的结果怎样?主线非常清晰。然后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分析第一自然段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分析第二至七自然段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分析第八自然段来解决第三个问题。最后总结全文,理解寓意。12
2、并且在文章重点部分“狐狸怎样借老虎威风?”中,“狐狸用哪些手段?老虎怎样反应?”理解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回合为分线,突出狐狸的“狡猾”和老虎“被蒙”。在第一次体会“狡猾”后板书,再在第二和第三回合中再次点击黑板的“狡猾”,反复强调,概念清晰。二、重点段落中,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进入角色。在第一个回合中: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演一下眼珠转成一圈?大家一起积极表演。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师: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狡猾的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学生评价。)第二个回合中: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分角色朗读2——5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教师评价。)第三个回合中:教师读旁白。推选两人戴头饰做动作。(师让学生评价:你们看狐狸,像不像?你们看老虎,像不像?)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教师评价、赞美。)从个体示范到全体演示,师生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能进入角色,透彻理解句意,从狐狸和老虎的心理上体会它们的行为,进而体会狐狸和老虎一次次较量,体会狐狸真正的“狡猾”和老虎逐渐“被蒙”。13
三、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升对“狐假虎威”的理解,进而揭示其寓意。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充分利用朗读字、词和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贴近文本。在学生明白百售逃跑原因的基础上,提升对“狐假虎威”中“假”的理解(借---利用---依仗),进而归纳出寓意。教师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再趁热进行读后感悟。“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教师适时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的感受与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生:有的人没有真本领,却喜欢借用别人的威风来吓唬别人....)师:那你喜欢谁呢?(生: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强大的敌人,却一点也不害怕,还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遇到坏人不能着急要想办法)(生:我不喜欢老虎,因为老虎太愚蠢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随便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成语故事的寓意可以教育学生们。语文课堂也渗进了思想教育。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