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陈晴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陈晴

ID:836267

大小:56.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高一语文陈晴教材和学生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真是一字一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许广平)。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饱满地浸蘸着鲁迅先生的悼念、痛惜、失望、悲哀、愤怒和激烈的控诉、批判之情,如此悲喜交织、悲愤交加的复杂情感状态的确令当今的高一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之鲁迅晦涩的语句,学生更是敬而畏之、远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更深刻地体悟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我决定以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从而步步推进地体悟情感、品析语句。(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无法在一课时之内完成本课所有内容的教学,因此这一教学设计仅为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也是本人所做的浅薄尝试。)三维目标:1、了解鲁迅其人、其文和本课的写作背景。2、能够自主找出文中叙述的有关刘和珍的事件,并由此概括出刘和珍的品质特征。3、结合课后习题(一)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把握本文的写作意图。4、学习刘和珍等进步青年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征。教学难点:梳理、体悟鲁迅先生在文中渗透的复杂情感。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点拨法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美国作家斯诺写给鲁迅的挽联,其间巧妙嵌入鲁迅的两部小说名:《呐喊》和《彷徨》,同时“领呐喊”、“感彷徨”语带双关,前者指出鲁迅先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后者则是说因鲁迅先生的去世,文坛从此失去了一面旗帜。悼念之情油然而生。过渡:对于这面旗帜大家了解多少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二、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过渡:对于这样的“民族启示录”我们却往往敬而畏之、远之,感到很恐惧。俗话说得好:”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周树人)。”今天,我们就轰轰烈烈地做一回“真的猛士“,将“怕“进行到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选自《华盖集续编》中的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课题和作者)三、解题:由这个题目大家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明确:1、“记”: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2、刘和珍:记叙、悼念的对象。 3、君:对刘和珍的尊称,含尊敬之情。过渡:到底是什么样的刘和珍君使我们敬畏的鲁迅先生尊敬并写文章悼念她呢?请大家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叙述的有关刘和珍的事件的语句,并简单概括事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四、走近刘和珍君:1、文中主要叙述了刘和珍的那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拨:事件⬄人品明确:生前爱看先生文章追求进步和真理毅然预定全年的《莽原》时代新女性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有组织能力和威信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本性善良为人谦和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有远见有情义有责任感欣然前往参加请愿热心政治运动有正义感责任感中弹牺牲(府门前喋血)英勇无畏殒身不恤沉着有爱2、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这些事件中,有一件事不止一次地在文中出现,这件事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点拨:结合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写作内容及作者情感来分析。明确:(1)这件事是指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这处既是神态描写,也是细节描写,在文中共反复出现过5次。(2)作用:①这样一个始终微笑、温和的生命却遭到反动政府的虐杀,表现出作者对这样年轻、美丽的生命消殒的无比痛心! ①刘和珍的“微笑、温和”和反动政府的无情残暴、御用文人的无耻污蔑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反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和御用文人的卑劣,由此,他们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作者的愤怒、批判溢于纸面!3、形象小结:刘和珍是一位向往革命,追求真理,敢于斗争,有责任心,关心母校和国家前途的英勇无畏的和蔼可亲的热血、爱国青年。4、其实我们若有心把鲁迅先生写的有关刘和珍的事件的文字有机整合一下,你会发现这竟然是一首散文诗!现在我将自己整理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明确: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的刘和珍君;反抗一个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君;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刘和珍君; 欣然前往参加请愿的刘和珍君;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攒射中的刘和珍君;无端在府门前喋血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的尸骸为证!但真的猛士,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过渡:这样一个“始终微笑着”的品行端正的进步爱国青年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永远不再醒来,当时她仅22岁!连同刘和珍在内遇难者达47人之多,死伤200多人,这就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就是“三一八”惨案!英国的《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这次惨案(结合注释1).五、简介写作背景:1、大沽口事件、“三一八”惨案。2、赵元任作曲、刘半农作词的歌曲《呜呼!三月一十八》。3、幻灯片出示图片:游行队伍与卫队对峙、殴打、刘和珍君遗骸。过渡: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惨案,鲁迅要不要说?要不要写?可是文中总是反复出现“说”与“不说”看似很矛盾的语句,请大家找出类似语句并试析原因。六、走进鲁迅内心:(一)、文中总是反复出现“说”与“不说”看似很矛盾的语句,请大家找出类似语句并试析原因。点拨:结合语境、话题的对象和作者情感来思考。 明确: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鲁迅要写文章悼念死者,暗含对进步青年的爱护。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四十多个进步青年的流血牺牲给作者带来的哀伤和悲痛,反动派制造惨绝人寰的流血惨案和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愤怒,这些都使作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3、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4、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对于那些“沉睡在铁屋子里的”麻木、庸俗、不觉悟、不斗争、苟且偷生又良心未泯却又善于遗忘的民众来说,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他们很失望。他们具有强烈的健忘症,作者担心时间会冲淡一切,而和遗忘作斗争的最好方式就是时刻记忆。因此作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国民的遗忘,唤醒他们,惊醒他们要保持记性,记住“鲜血”的代价和教训,这也是一个文人应具备的良知和责任感。第四句同意反复,感情加重。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虐杀惨案过后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使作者愤懑得说不出话来。6、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独句成段,承上启下,紧接第五句所说,但强调后者,引起下文——揭露事实真相!作者对于发生的惨案很悲愤,他实在是忍不住要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众,有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7、呜呼,我说不出话。文章结尾,作者哀痛到极点,所以说不出话。(二)小结作者的情感态度:(“说”是真,“不说”是假!悲愤交加!)1、“不说”:悲愤至极;大悲大哀大愤大怒。2、“说”(写作缘由):痛悼、赞颂爱国青年;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走狗文人;唤醒麻木民众,激励革命者。 七、课堂总结(写作意图):这篇文章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是在于述评“三·一八”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吸取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切入点。鲁迅先生借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悼念)、反动势力(控诉)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唤醒),在对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希望这节课大家都有所收获!八、作业布置:1、找出文中疑难语段进行品析并背诵(二)(四)部分。2、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常识为刘和珍写一副挽联,以寄哀思。九、板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悲愤至极“不说”大悲大哀大愤大怒情感态度痛悼、赞颂爱国青年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走狗文人“说”唤醒麻木民众(写作缘由)激励革命者爱恨交织悲愤交加“说”是真“不说”是假十、教学反思:这是我进入一中以来上的第二堂教学检查课,回想起来,我还是惭愧万分!冥思反省,我觉得这节课有得也有失。这节教学检查课的优点在于: 1、逻辑思路清晰:由探讨人物形象到引入写作背景,再到梳理作者情感脉络,层层递进的方式便于学生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2、切入点精当:以分析人物形象——刘和珍为本课的切入点,我觉得这一点选得较好,便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体悟作者情感。但缺陷也是有的:1、不敢去粗取精:作为教学检查课或公开课,教师应当展现最精华的部分,内容、目标都要集中、典型,可我的这堂课仍以家常课为主要形态,作者作品、背景等程序一一俱在,教学设计的裹足不前、面面俱到也使得教学流程不能圆满结束。以后若要再上类似的课型,我要大胆地去粗取精,争取做到选取最精华的部分做最精准的分析,呈现出最精彩的课堂。2、缺乏教学机智:由于上节数学课的拖堂,我的这节公开课延迟了几分钟。在分析到“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在此时草草地收了尾,却未能机智地将下一张幻灯片播出,从而给这节课画上一个算是圆满的句号。课后,我深深地自责,我觉得自己太“幼稚”了,这也使得我今后注意提升教学机智,让自己成为一个“圆滑”的成熟教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