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必修一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是一篇以记叙为主,融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悼念散文。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无限怀念,以及对反动派的深切痛恨。文章情感强烈,线索清晰,谋篇布局别具匠心,语言含蓄,意蕴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作者情感,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目标:学习烈士们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探讨文章主旨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教学方法教法:五重发现法、情境法、诵读法、归纳法学法:自主发现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1.自主发现2.展示发现3.探究发现4.拓展发现5.总结发现
背景资料知识梳理个性发现环节一自主发现(1)你从文章标题上能提出哪些问题?(2)五部分内容顺序能颠倒吗?(3)本文明明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可作者却在标题用上了“忘却”这个词,是否有些不妥?(4)柔石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如何刻画的?(5)文中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6)你还有那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环节二展示发现1、“记念”的对象是谁?→五部分大意→结构的别具匠心2、这些人是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刻画手法3、“忘却”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忘却”?“忘却”与“记念”矛盾吗?→作者情感
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五个部分是否可以颠倒一下顺序?(同学讨论)不可以,作者这样安排,是其匠心独运的体现。全文由五部分组成。作者首先以沉痛的语句表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接着便按照线索展开记叙,回忆了烈士们遇害的时间和当时无法公开发表纪念性文章的情况。在第一部分里,着重写了作者与白莽的三次会面,并引出柔石,为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和友谊作了铺垫。第二部分简述了白莽、柔石是“左联”成员,表明了作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中谈到了白莽和柔石的被捕,从而过渡到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叙术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以及作者闻之他们遭到反动派屠杀后的极端愤慨和自己对烈士们的沉痛哀悼。文章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既使文章浑然一体,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左联”的五位青年被杀害的悲愤感情。
这些人是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刻画手法柔石的形象:硬气,刚烈,执着,忠厚,善良塑造手法:语言、动作、肖像、细节描写
“忘却”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忘却”?“忘却”与“记念”矛盾吗?→作者情感提示:标题把“忘却”与“记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正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忘却”二字的特定含义是“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烈士的往事历历在目,烈士的鲜血如在眼前,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此其一。其二,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夜正长,路也正长”,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奋然前行,争取光明。其三,纪念烈士,将烈士生前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记述下来,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永不忘却,让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环节三探究发现1.第二段中提到:“……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其中“不敢”者、“不愿”者,“不屑”者各代表哪类人?2.深入领会作者把柔石比做方孝孺的用意。3.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4.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
第二段中提到:“……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其中“不敢”者、“不愿”者,“不屑”者各代表哪类人?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不敢”者是慑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胆小怕事的人;“不愿”者是在革命斗争中超然独立,不介入政治斗争的人;“不屑”者指视五位青年作家遇害为小事,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的人。当然也有进步刊物,如《文艺新闻》(属于左联外围文艺刊物),通过巧妙的方式,将五位青年作家遇害的事公布于众。
深入领会作者把柔石比做方孝孺的用意。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将为后人敬仰和赞颂;同时,作者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诉。
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镣、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
环节四拓展发现题目:怀念要求:写一段以记叙为主,融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文字。
1、把握散文情感的方法:抓关键语句联系背景结合语境2、理解深刻含义语句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联系主旨结合背景环节五总结发现
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悲—挽歌情感愤—檄文四、板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增加知识的积累,提高鉴赏能力,并且思维的到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教学效果
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