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为了忘却的纪念》教案教学目的 一、了解这篇记叙文的特点是: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文并茂。 二、学习运用课文主次勾连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把零碎的材料结构成篇,使文章自然熨贴,紧密严谨。 三、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格和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与坚持对敌斗争、坚信革命必胜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通过预习,理解生字、新词、难句,了解主要内容。 二、通过讲读,理清本文结构层次,学习本文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通过写练,学习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手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新课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写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的理解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
★精品文档★ 忘却了刘和珍君等勇士壮烈牺牲的情景,作者才能提笔写文章继续战斗。 作者担心人们即将忘却这笔血债,有必要写点东西为历史留下血债的确凿证据。 正是为了使人们不忘却,要记住这笔血债,要奋起反抗,不要苟且偷生,才感到有写文章记念烈士的必要。 订正答案后导入新课:在高中一册里,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刘和珍等用杂文手法写的记实性散文,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类事件同一体裁的文章。 对于这个语意曲折含义隽永的标题有不同理解。请选择最正确的一项: 为了忘却他们才记念他们,只有记念了他们,才能使自己安下心来战斗。记念正是为了不忘却。 忘却就是要摆脱悲哀的重压,才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战斗;记念死者,留下愤怒来激扬斗志。 忘却加强了记念的深意,忘却和记念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忘不了才写记念,记念就是忘不了或怕别人忘了才写记念文章。 忘却是表述强烈悲愤心情的反语,是激愤的反语,是不能忘却的反语。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
★精品文档★ 作者确实是想忘却,是完全照直说的大实话,想忘却而苦于不能忘却,正显得战友情浓,龙华恨重。 默读课文 1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了解时代背景,弄懂生字新词,勾画难句; 2读后编写各部分大意; 3确定一项对标题的正确理解; 4思考两个问题: a、本文是怎样结构材料的? b、作者是如何写五位烈士的? 5教师在黑板上分块标出一、二、三、四,让四组学生板书疑难问题。 检查评改 1解决生字新词 不屑——认为事物轻微而轻视不做或不接受。 隐约其辞——形容说话含含糊糊,躲躲闪闪。 仓皇失措——匆忙、紧张,害怕而不知所措。 迁怒——受了甲的气而拿乙出气,或自己不如意时对别人生气。 永诀——诀,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措词——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 禁锢——束缚,强烈限制。用于落后或反动势力对进步革命活动的禁止和抑制。锢g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
★精品文档★ 被难——因灾难或重大变故而牺牲。 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2指名学生说出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3讨论确定对标题的正确理解。 4启发学生提出难句,引导大家共求答案,教师订正。 表情朗读课文,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 第二教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后试填下表。 提问:作者写的白莽的三次见面,是怎样表现白莽的性格特点的? 第一部分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二部分:记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问题讨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
★精品文档★ 1哪些材料写出了柔石的“硬”和“迂”? 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 3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格? 单纯忠厚善良质朴 讨论:第三部分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部分交代白莽、柔石同时被捕,由此过渡到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4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第四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 提问讨论: 1引用高僧道悦“坐化”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2这部分在写法上与前三部分有何不同? 全班表情朗读第五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 提问讨论: 这部分引用向秀的《思旧赋》有什么作用? 总结:作者全文引用了三个典故,处处围绕着对革命烈士崇高形象的歌颂,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揭露用意十分深刻。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认真理解。 布置作业 1填空。 ①本文记念的五位青年作家是:赵平复又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
★精品文档★,徐白又名,,冯铿又名,李伟森又名和胡也频。 ②“而在这三十年中”是从年起的三十年。 ③“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是指年、被杀,年运动,年惨案,年政变等几件大惨案。 ④“夜”象征,“路”象征;“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与前文的关系是。 2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填上序号。 ①“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这里不用“悲哀”其原因是。 a作者为战友被害而悲哀,为敌人残暴而愤怒,只用“悲哀”表达欠周。 b也可用“悲哀”,但名家已用了”悲愤”,改用“悲哀”似乎难以服人。 C只能用“悲愤”,只悲哀不悲愤就显不出作者的革命性了。 ②“将悲哀摆脱”,这里不用“悲愤”,原因是。 a既摆脱了“悲哀”,又摆脱了“悲愤”,那就不能表现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了。 b作者要摆脱的是悲哀,留下的是更深沉的愤怒;若改用“悲愤”,那就连愤怒也摆脱了。 c其实“悲哀”和“悲愤”都摆脱了,才好轻装上阵,更好地和敌人斗争到底。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
★精品文档★ ③“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他的哪篇作品里也表现了这种精神?答。 a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表现过这种关怀爱护革命青年的精神。 b在《孔乙己》中表现过这种自甘受压迫遭摧残的精神。 c在《一件小事》中表现过这种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本文通过对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五位革命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