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王水滢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谁课文字音读的最准确。自己先看一次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听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一)先学1.听录音2.学生自己读课文。(二)后教1.指名读(后进生)2.指名纠错,老师板书出错的字词;3.齐读出错的生字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课文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地认识生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给大家找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会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不会读了。(一)先学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fēngshūcéngnìngwōmài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jīngjíbànyíngmìxū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二)后教1.去掉拼音读词语2.单个生字读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我们刚刚把课文中小小的“拦路虎”给解决了,我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很棒,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最流利。
(一)先学1.学生自由读(二)后教1.指名分小节读2.男女赛六、第四次“先学后教”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先描红一个,再写,5分钟后咱们比一比,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一)先学1.学生观察、临摹。(二)后教1.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2.师生评议,同种互改3.听写教学反思《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雷锋同志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无数个雷锋出现。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呼唤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有关雷锋的事迹还有很多,但是诗歌对他的介绍却很少,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资料收集和交流环节,为学生更好地了解雷锋做准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3、会写6个生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会写6个生字。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我们都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了?都找到了什么?(5分钟左右,比一比,看谁找得准!)(二)后教1.指名回答问题2.生补充备注:(指导朗读:分小节朗读)㈠沿着长长的小溪他曾经抱着迷路的小孩,冒着蒙蒙的细雨,路过这里。在泥泞的路上留下足迹。㈡顺着弯弯的小路
他曾经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路过这里。在花瓣上洒下汗滴㈢四处寻觅哪里需要现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哪里需要现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因为雷锋叔叔时时刻刻都想着别人,雷锋叔叔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大地,我们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使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小结: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举例说一说人们都做了那些好事,要用心去发现。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二你们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小节?试着背一背。(5分钟左右,比一比,看谁找得准!)(二)后教1.自己背2.指名背六、第三次“先学后教”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先描红一个,再写,5分钟后咱们比一比,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一)先学1.学生观察、临摹。(二)后教1.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2.师生评议,同种互改3.听写
板书设计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溪留下足迹雷锋叔叔小路洒下汗滴四处寻觅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并且还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很美,读起来特别富有诗的韵味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特别是课间的适时出现,“泥泞的小路”“蒙蒙的细雨”等画面的出现,为孩子的理解和感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基础上又采用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孩子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感触,有所感想。